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乐透开奖直播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乳癌

(據台視新聞報導)國內女性,乳癌的發生率,逐年攀高,每年有七千多人患病,更有將近一千人,因為乳癌去世。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就呼籲45~69歲的婦女,定期接受免費的乳房攝影篩檢,早期發現,治癒機率,就越高。
衛生署今天表示,45到69歲婦女乳房攝影篩檢率僅17%。為提升篩檢率,衛生署女性主管站出來呼籲定期篩檢的重要。另外,醫師更希望,乳房攝影年齡應下修到40歲,造福更多女性。
根據西醫的Medical journal報導,如能在乳癌早期發現小的癌瘤就盡快開刀,切除整個乳房後緊接著化療,認為有30%的人可以治癒,然而還是有70%以上的人在開刀切除乳房後,乳房沒有了癌細胞就往身體內部轉移,許多短期內復發擴散到胸背骨、肺葉、淋巴、腦、肝臟等部位而危及生命是經常而典型的現象。美國每年因乳癌死亡的超過六萬人。
乳癌、子宮頸癌一直為女性健康的最大威脅,據調查,台灣每天有25人遭受婦癌威脅,在亞洲先進國家中,台灣女性乳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排名高居第二,僅次於新加坡;子宮頸癌發生率則僅次於韓國,死亡率更是亞洲之冠,婦癌基金會公布婦癌高風險指標,提醒所有女性,尤其是高危險族群,應該盡早篩檢治療,希望可以將台灣婦癌防治提升至國際標準。
(據台視新聞報導)很多人喜歡在睡前小酌一杯,讓血液循環順暢,現在日本有研究報告指出,女性喝酒可能會大幅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不過醫生說只要適當適量,喝酒不但不會傷身體,還可以養身!
日前有開業醫師宣稱,機場篩檢發燒的紅外線熱像儀,其原理也能做為乳癌檢驗利器。衛生署指出,紅外線熱像儀只是「輔助」工具,不能取代乳癌篩檢或診斷。
二月九日荷蘭海牙法院就年齡七十五歲以上的婦女亦有權利參與有關預防乳腺癌定期篩檢的裁決。
來自於「日本厚生省」,日本酗酒已經成為新的健康危機,不僅英國醫療體系快被治療酒癮等酗酒問題拖垮,日本厚生勞動省進行的大型追蹤調查發現:「女性喝酒更可能提高乳癌的風險。」日本厚生勞動省針對5萬名年齡從40歲至60歲的日本女性,追蹤長達13年後發現,完全不喝酒的人中,每百人有0.94人罹患乳癌,而有喝酒習慣的人中,每百人則有2.1人患乳癌。
根據國民健康局數據,雖自93年7月起,全面提供50~69歲婦女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但早期發現的乳癌患者仍不及40%。除了東方女性害羞的性格外,乳房攝影的疼痛也是令女性卻步的因素之一。
嘉義基督教醫院外科部主任涂啟文今天表示,嘉基去年在免費乳房攝影檢查中,發現3 名乳癌患者,其中林姓婦人兩側乳房異常,及時開刀、化療,挽回生命,籲婦女定期乳房檢查。
美國研究者今天表示,他們發現2項基因異常,可能降低一般對付乳癌的化療藥物效果,這項發現可望助醫生提供更佳的個人化治療。
(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報導)依據衛生署公佈97年十大死因排行,本縣女性癌症死亡率,乳癌佔居為第4位(15.7/每十萬女性人口);與96年相較死亡率有上升之趨勢。
根據美國的研究,乳癌是所有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且排行婦女癌症死因的第二位...
愛喝酒的女性,罹患乳癌機率高,日本厚生勞動省針對5萬名日本女性,做了一項長達13年的研究,結果發現,每週喝7瓶以上大瓶啤酒,或14杯葡萄酒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比不喝酒的女性,高了1.75倍。
(大紀元記者林梅英綜合報導)台灣每年新增加的罹患乳癌的人數達7,000人,目前全台約有近6萬名左右的乳癌患者,其中4成患者正處於青壯年,60%的患者分布在40歲至60歲之間。
(大紀元記者林梅英台灣台北採訪報導)年僅30歲的邱小姐,來自純樸的宜蘭羅東,去年剛升任副護理長。她有著古道熱腸,把照顧病人當成畢生的責任。膝下有兩個可愛的兒子,老公事業一帆風順,生活幸福美滿。
(大紀元記者林梅英台灣台北採訪報導)「乳癌媽咪抗癌心情與新知分享記者會」於今天(21日)上午11點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行。來自宜蘭的乳癌媽咪邱小姐現身說法,分享自己的抗癌歷程。台北榮總外科主治醫師曾令民,則於會上發表最新的乳癌治療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當乳癌進入末期時,以血管新生抑制劑合併化療,可延後乳癌惡化的時間達一倍之多。
乳癌是女性頭號癌症,每年新發生的人數超過6千人,其中一成五屬於難纏、只能化療的三陰性患者,不僅治療選擇少,如果傳統化療無效,幾乎陷入「無藥可施」窘境,不過最近國外研究證實,傳統化療合併「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可以降低疾病惡化風險,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讓患者多了一項治療選擇。(陳奕華報導)
(大紀元記者陳珍妮編譯報導)為追求時尚風潮,講究完美曲線,許多女性寧可全天穿戴緊身胸罩,連睡覺也不願脫下。但研究人員發現,胸罩的束縛會妨礙乳房組織的淋巴循環,不利有害物質 (包括致癌物) 的排除,所以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老鼠實驗證明,寂寞和壓力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有家族病史或基因易感性的年輕女性,本來就是罹患乳癌高風險族群。荷蘭研究人員表示,低輻射劑量乳房和胸部X光檢查,可能使風險進一步升高。
美國政府的一個專案研究小組發佈了有關婦女應該每隔多久做一次乳房X光檢查的新建議。這個研究小組說,大多數婦女應該從50歲時開始做乳房X光檢查,而不是過去建議的40歲。
根據台衛生署統計,大腸癌目前已經成為國人最好發的癌症,至於乳癌,則是連續十年位居女性癌症的第一名,為了幫助國人正確防癌,衛生署找來最佳電視拍檔廖峻和吳佳珊,用輕鬆口吻,來傳達正確的防治觀念。
〔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建議將婦女乳癌篩檢年齡由四十歲提高到五十歲,以減少篩檢出偽陽性結果所帶來的不必要身心傷害。台灣則相反,衛生署表示,由於國內婦女四十五歲到四十九歲乳癌發生率最高,今天起,婦女乳癌免費篩檢年齡由五十歲到六十九歲,下修至四十五歲到六十九歲,新增九十八萬名婦女受惠,一年編列六千多萬支應。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今天公布乳癌篩檢新準則,對40至49歲婦女每年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效益表示存疑,僅建議50歲以上婦女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檢查。
對許多罹患乳癌的女性來說,切除乳房所承受的心理創傷,有時往往比疾病本身還要嚴重,澳洲科學家正在研究一項新技術,讓病患藉本身脂肪組織的再生能力,長出新的乳房,若能成功,對切除乳房的女性而言,將是一大福音。
澳洲科學家將展開革命性的乳房再生手術人體實驗,讓罹患乳癌的女性在切除乳房後,還有機會讓自己的乳房再生,實驗預計三個月至半年內就會展開。
(大紀元綜合報道)香港理工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餵患乳癌的老鼠服用加以改良的傳統中藥複方「逍遙散」後,腫瘤明顯縮細,癌細胞亦減少了,顯示中藥治療乳癌的效果比西藥更顯著。
澳洲科學家正積極研究,利用幹細胞科技取代現有的乳房重建、植入技術,以再生方法讓人體自然長出新乳房。
很多女性得到乳癌後第一個反應是,趕快把我的腫瘤拿掉!但是這腫瘤在你身體裡可能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而是已經好幾年了。如果事前沒有充分考慮可選擇的治療條件,匆匆做了乳房切除手術,或倉促決定乳房的重建方式,結果可能讓自己後悔不已。
共有約 677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中關稅戰對中國外貿製造業企業造成巨大衝擊。廣東東莞一家有18年歷史的老牌出口製造企業近日發出通知,表示由於美國加徵關稅等外部經濟環境變化,生產訂單暫停,工廠自4月11日起放假一個月。多方報導顯示,美中貿易目前已處於事實停擺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