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如何在网上买toto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紐約焦點

(大紀元記者邱青青紐約報導)繼2012年1月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紐約林肯中心創下五場演出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的票房記錄之後,神韻於4月重返紐約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自18日首場晚會開演後,連續爆滿,在週末二天的下午場,出現了一票難求的場面。而幸運進入劇場觀看演出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界人士,被神韻所展現的中華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精湛完美的舞台藝術所傾倒的同時;紛紛...
(大紀元記者陳天成美國紐約報導)享譽國際的神韻巡迴藝術團4月18日回到紐約頂級劇院「大衛‧寇克劇院林肯中心」開始為期5天7場的演出。演出已經連續四天場場爆滿,觀眾無不為神韻演出展現的中華五千年文化而感到震撼,週六場的演出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曾在世界多個國家和世界著名大城市巡迴表演的歌劇家Daisy Avile's女士4月21日觀看了神韻巡迴藝術團在林肯中心的...
Nasrallah Misk先生是一位紐約房地產開發商,觀看了神韻在大衛‧寇克劇院週日下午的演出。這是已經是他第二次觀看神韻了。Misk先生非常熱愛中華文化,曾經去過北京和香港。他有不少中國朋友,其中一個朋友幾年前告訴了他關於神韻的消息,他去看了,當時就很喜歡,所以今年再回來看。
神韻巡迴藝術團自4月18日重返紐約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演出以來,場場爆滿。被譽為「世界第一秀」,以純正、純美中國舞和音樂演繹中華神傳文化精髓的晚會,吸引了這個融文化藝術金融於一體的國際之都的許多藝術界名流慕名紛至踏來觀賞演出。其中包括美國著名電影女演員兼製片人梅格‧瑞安(Meg Ryan)。她觀看了21日下午的神韻演出。
2012年4月21日下午,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紐約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再次迎來滿場觀眾。演出結束後很多觀眾緩緩走出劇場,同時興奮地交換著彼此的感受。作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匯點,紐約擁有上百個族裔的居民,同時擁有從事不同職業的精英。今天觀看演出的觀眾充分體現了這種特點。
神韻熱再次席捲紐約,4月21日晚,紐約林肯中心的大劇院迎來了神韻巡迴藝術團的第五場演出。神韻藝術家們行雲流水般的舞姿、深湛高難的技巧以及充滿靈性的樂曲贏來了觀眾們經久不息的掌聲。
(大紀元記者方若初紐約報導)2012年4月21日下午,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紐約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再次迎來滿場觀眾。一樓和二樓前排最好的座位上很多銀行家朋友相約一起來觀看神韻演出。
(大紀元記者陳天成美國紐約報導)華裔音樂治療師曾小姐和朋友吳先生一同從波士頓專程到紐約觀看了神韻巡迴藝術團4月21日晚在紐約林肯中心的演出。
(大紀元記者方若初美國紐約報導)4月21日下午,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紐約林肯中心再次迎來滿場觀眾。不同族裔的觀眾紛紛歎服神韻演員展現的藝術技巧,以及中國文化的精彩迷人,其中很多都是藝術界人士。年輕歌手Vivian Wong與母親Susan Wong和阿姨Andrea Ticarean一起來觀看了演出。
Tom Lovric:「神韻演出展現了神韻藝術家們的精湛技藝,編舞真是妙極了,男女高音獨唱也非常好,真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超級盛宴。」他認為,中國古典舞的技術難度非常高,技巧很難掌握。
(大紀元記者方若初紐約綜合報導)大幕拉開,振振鼓聲與流溢的色彩傾瀉而下,震驚之餘,觀眾們的掌聲瞬間響起。2012年4月21日晚,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紐約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的演出再一次如此開場。在座無虛席的劇院中,每一次掌聲的響起都透露了觀眾們共同的興奮、激動和感慨。有西人觀眾對鄰座的華人觀眾說:「我真羨慕你們中國人能有這樣的演出!」
經過前三天的爆滿,神韻巡迴藝術團4月21日在紐約林肯中心的演出進入高潮,前來觀賞演出的有各行各業人士。職業歌唱家娜塔莎-彼西姿(Natascha Bessez)在觀看演出後表示,觀看神韻演出對她來說是一場盛宴,特別是演出中對信仰、政治的表達非常美好。
(大紀元紐約記者站報導)神韻晚會不論在何處上演,總是能夠在觀眾心中、靈魂層面產生共鳴,4月21日晚在紐約林肯中心觀看了神韻演出的退休電視臺主播馬克‧達威(Mark Davey)表示,他清楚地感到,「神韻舞蹈演員的精神觸動了我的靈魂,而這一切都非常美妙。」
(大紀元記者李玥美國芝加哥報導)Susan Wang的朋友在紐約林肯中心觀看了神韻之後激動的告訴她神韻特別特別好,讓她一定要來看。身在芝加哥的Susan把神韻演出的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好朋友和姐姐,於是一家人在週六晚結伴來到了芝加哥歌劇院共同欣賞了神韻國際藝術團的精彩表演。
(大紀元記者陳天成美國紐約報導)來自菲律賓的Lincoln Csy先生是一名在紐約工作的醫生,4月21日晚他觀看了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紐約林肯中心的演出。中場休息時,他興奮地告訴記者:「神韻演出非常美好!獨一無二!」。
(大紀元記者王貫明美國紐約報導)神韻巡迴藝術團2012年4月21日晚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行了第五場演出。銀行副總裁David Sarner 先生告訴記者,晚會帷幕一拉開,「當我看到第一個節目時,我就被感動得流淚,而且一直在流淚。」
(大紀元記者杜國輝紐約報導)神韻巡迴藝術團4月21日星期六在紐約林肯中心演出下午場,有許多來自紐約市及周邊地區的各行業人士前來觀賞演出,來自新澤西李堡(Fort Lee)著名跆拳道館「跆拳道健身」的多位學生在他們教練伯納德和他夫人以及家長的帶領下觀看了演出。他們表示非常享受演出,但其中關於法輪功在迫害下堅持信仰的節目令人動容,幫助他們瞭解中國的現狀。
(大紀元記者金海燕、陳天成紐約報導)4月21日(星期六)下午2時,神韻巡迴藝術團在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繼續上演奇蹟。下午的演出一票難求,諾大的劇院座無虛席。各界人士彙集林肯中心,在神韻藝術家們的引領下,開始了中華民族5000年傳統文化的神奇之旅。神韻純善純美的表演強烈地震撼著每一位到場的觀眾,包括很多華裔,他們讚賞神韻,更有華人觀眾邀眾多親朋好友一起來看秀...
Rebecca Retrepu女士是一家軟件公司的經理,她和在Sprint電話公司任經理的先生Luis慕名前來觀看了週六下午的神韻演出。
(大紀元記者唐超紐約報導)Laura Wootton是位瑜伽教師,也熱愛舞蹈,4月21日帶母親一同到林肯中心觀看了下午場神韻晚會。Wootton說:「神韻歌唱家的歌聲發自肺腑,穿透人心。每次聽到他們的歌聲,看著歌詞,我數度落淚。歌聲如此震撼人心,歌聲響起,我感到渾身激動得幾乎要戰慄起來。」
(大紀元記者王貫明美國紐約報導)2012年4月21日晚,神韻巡迴藝術團在世界藝術文化之都—紐約林肯中心的第五場演出圓滿結束。各族裔觀眾看完演出離開劇場時,還在不停地交口稱讚神韻的美好。神韻的歌詞所傳遞的信息如同一股清流,喚醒了人們生命深處的久遠記憶,給觀眾帶來了內心的祥和與嶄新的期待。
自4月18日起,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紐約林肯中心的演出場場爆滿,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前來觀看,爭相一睹神韻芳容。聯合國前官員John Robinson和家人、朋友一行5人觀看了4月21日晚場的神韻演出,他用中文興奮地告訴記者:「神韻演出非常出色」,「中共政府愚蠢」,「神韻應該去中國演出」。
(大紀元記者唐超紐約報導)英國航空公司的部門經理Bobbie Enis和朋友Bertie Trager相約觀看了4月21日下午神韻在紐約林肯中心的演出。演出結束時,她們同時起立,將雙手舉過頭頂為舞台上的神韻演員們喝采。
(大紀元記者方若初紐約採訪報導)4月21日下午2點紐約林肯中心迎來了神韻巡迴藝術團在此的第四場演出,再次爆滿。神韻帶給紐約人的不僅僅是美麗的色彩、靚麗的服飾、龐大的場景,更有純正的神傳文化及其深厚內涵,對於當地人意義更為深遠的影響。
(大紀元記者邱青青紐約報導)繼1月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紐約林肯中心創下五場演出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的票房記錄之後,神韻於4月重返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自18日首場晚會開演後,連續三天爆滿,在週六下午場,出現了一票難求的場面。而幸運進入劇場觀看演出的觀眾,在驚歎神韻展現的中華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精湛完美的舞台藝術的同時,紛紛感恩神韻所傳遞的精神內涵和揭示的真相...
Lyudmila Liberchuk和她的先生Yefam來自烏克蘭,她在大學中學時代在家鄉城市有相當水準的劇團裡從事舞蹈表演,涉及芭蕾、和烏克蘭與波蘭的民族民間舞蹈。Lyudmila說﹕「神韻讓人不可思議。我來之前就覺得今天的演出會讓人興奮,但我看到的遠不止這麼簡單,而是精彩絕倫,是神來之筆。我和先生都非常喜歡,會向所有朋友推薦。」
4月21日下午,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行第四場演出引起來自不同領域的主流社會的觀眾們讚嘆,整場晚會有如天國仙境的重現,神韻徹底征服了懂得欣賞高雅藝術的紐約主流。
Paul Pershes先生是一家著名國際諮詢公司的資深主管,他和妻子Gail觀看了21日下午的神韻演出後,夫婦倆人興奮不已、爭先恐後地說:「我們現在已經等不及了,明年一定回來,再看神韻!」
(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世界之都——紐約可謂美國民族大熔爐的縮影,這裡居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及其後裔。4月20日晚,不同國籍、不同族裔的各領域專業人士慕名前往紐約市林肯中心,觀賞了神韻巡迴藝術團這一季度在此的第三場演出。
(大紀元記者金海燕紐約報導)4月21日(星期六)下午2時,神韻巡迴藝術團在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上演了第四場演出。精采的節目感染了各個族裔、各個年齡段的紐約人。一位有著中國姓氏的西方老人梁女士(Margaret Liang),觀看神韻感動得落淚,她表示神韻演出深深感染她。
共有約 1737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