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福彩3d开奖直播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老年失智症

(大紀元記者李永勝綜合編譯)在今年巴黎舉辦的阿茲海默症國際會議中,一篇研究發表了七項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危險因素,其中包括抽菸、正常生理活動異常、教育程度低、高血壓、糖尿病、體重過重和情緒憂鬱。這篇研究被刊登在《Lancet Neurology》期刊。
如果家人患有「認知障礙」疾病,像自閉症、唐氏綜合症、老人癡呆症或腦損傷等,他們不同於單純有身體障礙的病人,擔任認知障礙病人的看護者,要有不同的心理準備,還要擁有特殊的照顧技能。
兩項研究報告今天指出,在戰場或美式足球場上遭受的腦部傷害,可能增加日後失智的風險。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對小鼠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從葡萄籽提取的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多酚可能有助於預防或延緩早老性癡呆症(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發展。研究結果發表在7月號《阿爾茨海默氏症》雜誌上。
71歲柑仔店江姓老闆娘,最近1個月頭暈目眩、走路不穩,記憶力嚴重減退,經常重複叫貨,重複找錢給顧客,叫錯孫子的名,找不到回家的路,經醫生診斷她是患了老人失智症。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美鵑今天表示,失智症已不是銀髮族的專利,40至50歲的中壯族群因為心血管疾病控制不當,導致腦力退化的病例,正在逐年增加中。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根據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調查指出,市售的鬆餅及海蜇皮含過量金屬「鋁」,由於鋁屬於神經毒,若攝取過量恐會有「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疑慮,而國內並未訂定食物含鋁量的標準,消基會呼籲衛生署應訂定食品鋁含量的管制標準。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專家今天指出,隨著未來世代普遍壽命可達100歲,阿茲海默症將為全球帶來龐大資金缺口,而此事必定變成嚴重的財政問題。
最新研究顯示,治療巴金森氏症出現重大突破,只要對腦部注射1劑內含3種基因的治療藥物,就能顯著改善病患症狀。部分病患因此能搭公車或打完1輪高爾夫球,是多年來頭一遭。
日本機器人公司設計了一款形似小海豹的機器人,用來治療老年癡呆症患者。該機器人外表覆蓋著抗菌人造毛皮,有雙核心處理器,能夠控制專屬軟體及語音識別系統;同時具有辨識光線、聲音、溫度和觸感功能,一段時間後,會形成自己的性格。一些原先不說話的病患,竟然開啟了和機器人之間的對話及互動。又能抒解照護者的心理壓力,也可治療自閉症兒童。
科學家表示,一種一劑只需要兩便士的抗憂鬱藥物,可能可以延緩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發生。
有關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自我測試,您得到幾分?
老人比年輕人容易受外來事物干擾而分散注意力,而這種現象與老年人工作記憶有關。
帕金森氏症目前仍無法找到病因,但根據醫師的臨床觀察,發現便秘、憂鬱症、半夜會起來大吼大叫的人,老年後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相對較高;而飼養寵物則可減緩老化。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暴露在公路的汽車廢氣的老鼠,大腦會受損,造成類似記憶力喪失以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等傷害。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75歲張老太太最近變得疑神疑鬼,懷疑清掃人員偷錢甚至懷疑丈夫出軌;夜晚時,行為更加詭異,半夜不睡覺起來擦桌子、抹地板,不停的抱怨蜘蛛螞蟻滿屋爬,丈夫深感困擾,因此帶她就醫檢查。
活到老學到老,老友老伴不可少;多動腦、沒煩惱,天天運動不會老;深海魚、橄欖油,蔬果
(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報導)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人,全世界平均每七秒鐘有一位新增的失智症者,201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10.7%,台灣失智症人口已超過17萬人。
美國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約有一半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病人可能屬於誤診,他們真正罹患的可能是其他類似症狀的癡呆症。
(大紀元記者孫幗英台南採訪報導)落實人本關懷,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16 日下午舉行揭幕儀式,由成大醫院神經部白明奇主任帶領護理、職能治療、心理師以及社工人員共同組成專業團隊,為失智症患者與家屬,提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四全照護。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聽力差的人有較高的比例隨著年紀漸長而演變成痴呆,這結果對廣泛使用助聽器可遏止痴呆症期待升高。
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調查顯示,少咀嚼,罹患痴呆症風險大幅升高;牙齒幾乎掉光且未裝假牙的65歲以上高齡人士,罹患痴呆症的風險,是擁有20顆以上牙齒高齡人士的1.9倍。
科學家表示,綠茶可以保護大腦預防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和其他類型的失智症狀。他們的研究指出,這種源自古代中國的飲品,也可以在防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佛羅里達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夠檢測出阿茲罕默症患者血液特殊抗體的存在。雖然技術尚處初步階段,研究結果明確證明,這種突破性技術可用於對一系列人類疾病識別抗體的生物標誌物。
科學家今天表示,他們已發現名為後突觸質密區(PSD)的蛋白質束,在130多種大腦疾病中扮演關鍵性角色。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高濃度的所謂「好膽固醇」,除了對心臟有益處,也可避免罹患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腦細胞關閉了細胞的能量來源,即關閉細胞的能量工廠——線粒體。在帕金森氏症的早期,就發生了這種情況。這一發現有助研究人員尋找治療方案,阻止腦細胞繼續退行性變。隨著老化加上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影響了線粒體基因的運作。
一位70歲的阿婆一直有糖尿病及高血壓,半年前仍可以自己買菜、煮飯,但這半年來,人越來越遲鈍,尤其近兩個禮拜,連認人都有困難,大小便也無法控制。兒子擔心媽媽得了老人癡呆症,特地帶來門診。
常常覺得記憶力越來越不行了嗎?是不是擔心隨著年紀增長,大腦也會越來越不靈光呢?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俗稱紅菜頭的甜菜根,可能有助於預防或減緩老人癡呆症,提供了養生保健另一項新的選擇。
德國科學家聲稱,他們研發一種藥物,有希望控制人類阿茲海默症。
共有約 387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為加快美國關鍵礦產的本土生產,白宮週五(4月18日)宣布,將10項礦產開發計劃納入聯邦快速審批機制(FAST-41),藉以強化供應鏈韌性,並減少對外國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