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智症

趙媽媽原本性情溫和,但突然變得情緒暴躁,甚至要趕子女出家門,原來失智症不僅只有記憶變差,性情遽變也是前兆之一。
今天公佈的一項研究指出,某一類用來降血壓的藥物可輕微減緩年長人士失智症加劇,甚至可以輕微促進腦力。
大腦要多用才靈活,近日一項研究發現大腦活動得多可延緩認知能力衰退,專家認為進行喜愛的活動能起到更佳的效果。
(大紀元記者蕭軒台灣台南採訪報導)「失智症」雖不是一個新穎的名詞,但許多人卻覺得這個病症離自己非常遙遠。其實,一位失智症患者就會影響周圍22個人,在日漸高齡化的社會中不能不重視。在台灣的台南,一群由醫師、家屬所組成的團隊,他們看到了這個日益嚴重問題,成立了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希望帶給更多失智症病患和家屬幫助和溫暖。
(大紀元記者蕭軒台灣台南採訪報導)「失智症」雖不是一個新穎的名詞,但許多人卻覺得這個病症離自己非常遙遠。其實,一位失智症患者就會影響周圍22個人,在日漸高齡化的社會中不能不重視。在台灣的台南,一群由醫師、家屬所組成的團隊,他們看到了這個日益嚴重問題,成立了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希望帶給更多失智症病患和家屬幫助和溫暖。
(大紀元記者蕭軒台灣台南採訪報導)「失智症」雖不是一個新穎的名詞,但許多人卻覺得這個病症離自己非常遙遠。其實,一位失智症患者就會影響周圍22個人,在日漸高齡化的社會中不能不重視。在台灣的台南,一群由醫師、家屬所組成的團隊,他們看到了這個日益嚴重問題,成立了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希望帶給更多失智症病患和家屬幫助和溫暖。
(大紀元記者蕭軒台灣台南採訪報導)「失智症」雖不是一個新穎的名詞,但許多人卻覺得這個病症離自己非常遙遠。其實,一位失智症患者就會影響周圍22個人,在日漸高齡化的社會中不能不重視。在台灣的台南,一群由醫師、家屬所組成的團隊,他們看到了這個日益嚴重問題,成立了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希望帶給更多失智症病患和家屬幫助和溫暖。
(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果蠅聞到二氧化碳,逃之夭夭,聞到腐爛帶高濃度二氧化碳的水果,卻受到吸引。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安世研究團隊,利用「果蠅全腦神經網路圖譜」預測及操控特定神經迴路二氧化碳訊號傳遞,發現嗅覺神經訊號在腦神經網路平行傳輸及轉軌的機制。
神經科門診常見到因顫抖而來求診的病人,某些病人因顫抖的程度較厲害,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及社交。
日本官方研究小組調查後估計,65歲以上的老人罹患失智症者約有462萬人。另外,有輕度認知障礙(MCI)者約400萬人。
地中海型飲食風的關鍵就在桌上的那瓶冷壓初榨橄欖油。冷壓初榨橄欖油的冒煙點高達170~190℃,不僅適合涼拌沙拉、直接沾食麵包,更適用於各種中式烹調。
國際知名女星安潔莉娜.裘莉採行預防性雙乳房切除術,讓遺傳性致癌基因以及乳腺癌的話題風靡全球。但是除了像裘莉這樣具有遺傳性基因缺陷的人以外,大部分的人可以從飲食著手,預防各種疾病與癌症,無須採行這種預防性的手術。
根據澄清醫院耳鼻喉科暨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劉博仁研究發現,氣喘病人血漿中的鋁濃度普遍偏高,平均高達正常值近3倍。
英國醫師警告,中年體重過重,不僅有害健康,老年時並容易罹患失智症。
(據台視新聞報導) 吃青椒可以預防帕金森氏症? 這是華盛頓大學的最新研究, 發現每周吃兩次茄科蔬菜的民眾,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降了三成,主要是因為茄科食物中有生物鹼,可以幫助大腦分泌多巴胺,不過真的有效能夠預防嗎?國內醫師持保留態度!
老年期癡呆症使老人的生活品質下降,也給患者家庭的生活以及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認識失智症、老年癡呆、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綜合症等等的詞彙,可幫助老人對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的效果。
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注意力、判斷與問題解決能力、對時間的概念,或是數學運算的能力也會隨著變差,周遭的親朋好友通常會告訴你這是老化的現象。但是,這種觀念可能是錯誤的,因為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這些癥狀很可能符合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的診斷。
輕中度失智患者是失智者中最難照顧的一群,因為還有行為能力,但神智卻不清楚。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表示,家屬必須真正了解失智症,並透過失智家庭團體協助,才能走出困境。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天表示,曾中風者失智風險是一般人的7倍,糖尿病患者失智風險是一般人的1.8倍。
(據台視新聞報導)關心家中長輩健康!家中有上年紀的長輩,最怕的就是罹患「失智症」了,而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根據調查,65歲以上老人,有5%罹患失智症,85歲以上罹患機率更是到了每三到四人就有一個,醫師說失智症只能做到延緩病情,不如趁年輕時就多儲存「腦本」,養成多運動、多動腦,多吃對腦部有幫助的食物!
楊性男子65歲從公務員退休在家,72歲起記憶力、社交及生活能力漸漸變差,重複問話且應對變慢,買東西偶給錯錢;75歲起變得多疑、易怒,東西找不到亂翻外,開始認為家中失竊是鄰居偷走的,就醫時仍堅持看到黑影上樓,這是老人失智症的典型,全球每7秒鐘新增1例。
「臨床神經心理學文獻」3月號刊登最新醫學研究指出,如果無法記起清單上列出的最前幾項物品為何,可能是心智衰退的徵兆。
根據今天公布的研究報告,1個與巴金森氏症有關的缺陷基因,會導致蛋白質在關鍵腦細胞累積至危險程度。這個報告有望為對抗巴金森氏症另闢蹊徑。
77年次的許又尹曾經和相依為命的媽媽關係疏離,直到有天患有失智症的媽媽失蹤,找回媽媽後,讓他人生轉念,靠著拼圖,一步步拼回人生以及和母親的關係。
記憶力減退並不是罹患失智症的唯一症狀,有時候判斷能力下降、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對於年份或月份搞不清楚,或是無法學習並使用新的資訊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初期表現,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台灣人口老化嚴重,65歲以上人數超過260萬人,以此推估,全台灣大約有31萬的長者受到憂鬱症困擾。老人憂鬱症就診比例竟不到一成,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指出,疲憊、食慾不佳、身體不適,是老人憂鬱症的3大警訊,老人憂鬱症常被誤以為是「老化」而被忽略,另外,老人憂鬱症與失智症有共病性,罹患憂鬱症的長者如果透過治療,相關的失智症狀也會...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失智症認識有多少?台灣失智症協會最新調查發現,7成受訪者將失智徵兆誤以為正常老化,而可能因此錯過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期。未來政府及民間應更積極加強失智症宣導工作。
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指出,僅3.3%民眾很了解失智症,7成或更多人將失智徵兆當成自然老化,認為失智者只能困坐家中。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目前台灣有19萬人罹患失智症,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民國135年(西元2045年),台灣失智症人口將達到62萬人。消基會與台灣失智症協會認為,失智症將取代癌症,成為台灣下個世紀最棘手的醫療問題,籲政府正視長照制度規畫。
失智症是指全面性的心智能力逐漸喪失,且無法回復到原本的正常狀況,當病情發展到最後階段,心智功能就會完全喪失。因此,瞭解此病症的病程與症狀,不但能減緩患者的症狀與退化過程,對於家人也能做好應因之準備。
共有約 387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在關稅戰陰影下,中國工廠此前搶在美國最新關稅生效前緊急出貨,3月出口增速創近五個月新高。但分析指,4月後中國出口壓力大增。中共海關總署日前承認外貿形勢嚴峻,但仍聲稱「天塌不下來」。然而中國業界普遍哀嘆「天都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