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太宗
大幕徐徐開啟,展現眼前的是《創世》的輝煌。壯觀的天國世界祥雲繚繞,仙台樓閣、巍峨壯麗,眾佛、道、神莊嚴聖潔,殊盛美妙。金光繚繞,瑞彩千條,主佛降臨,震撼寰宇,天神們紛紛行禮下拜。主佛打著手印說自己將在宇宙危難之際下到三界人間正法度眾生,眾神隨其手指看去只見下界險惡觸目驚心。主佛問諸神:誰願隨主下世三界救度蒼穹眾生?萬王之王帶領眾神下到三界人間。呈現在人們眼前...

中國古人講天人合一,天象的變化下應人世的興衰。是故歷朝歷代,都有史官於史書中專列一章,詳述當朝各種天象變化與人世間對應的事例,以警世人,從而也促使君王能敬天知命,造福百姓。

唐太宗從大唐王朝的長治久安大計出發,主張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開誠相見,才能治理好國家。唐太宗認為,隋煬帝猜忌群臣,是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而自己以誠信待臣下,用人不疑,便贏得了臣下感恩圖報、竭盡忠心。

貞觀七年,太宗用長孫無忌為司空。無忌固辭說:「臣忝為外 戚(長孫皇后兄),恐天下人謂陛下為私。」太宗道:「朕為官擇人,惟才是用;苟或不才,雖親不取。如其有才,雖讎不棄。今日所舉,為公不為私。」無忌於世民任秦王時,就是他的心腹,事之安危,無不參與運籌,他兩可說形影相依,禍福與共。可能就因為如此,無忌更加戰戰兢兢,恐因厚賞致禍。也許就是無忌的小心謹慎,正所以為世...

以為中國諸多帝王中,聰明勇決,識量過人的,莫過於唐太宗李世民。只要知道這段歷史的人,稍事回想,他巨大的身影就會跨越千年的時空,巍巍桓桓的孑立眼前。他胸懷萬有,聚群豪殷殷打造出來的錦繡山河,繁華社會,更是這個世界中永不漫漶的清晰記憶。

一日,太宗跟大臣說:「朕年少就好弓箭,曾得良弓十多把,於是拿給弓匠看。弓人檢視後說:『都不是好弓。』朕問緣故,匠人道:『木心不直,脈理都不會正;弓雖強勁,所發射的箭不會直。』朕才悟到,向日辨識不太精確。朕以弓矢征定四方,見識猶有如此差失,何況天下的事務,又怎能什麼都知道呢?」

唐史上記:唐太宗登上帝位不久,便在弘文殿內,聚集經、史、子、集四部書,有二十餘萬卷。又於殿旁開設一館,就叫做弘文館,精選天下文學之士虞世南、姚思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各以原官兼任弘文館學士,處於館中,按日輪流值夜班。每日朝廷議事之餘,即令眾人入弘文館,與他講論那書中的言語、古人的行事,或商量那時的政事該如何處理,常至夜半才罷。

長孫皇后賢德,知道魏徵是個忠臣,乃退去,穿了朝賀的袍服,來對太宗說:「妾聞古雲,上有明哲之君,則下有耿直之臣,今魏徵之直言不阿,由陛下之聖明,能優容之故也,君明臣直,乃千載難逢,國家盛事,妾敢不稱賀。」太宗聞皇后之言,其心乃悅。

夫太宗尊為天子,偶有臂鷂之失,見了正直的臣子,便慚愧掩藏,像害怕一樣。蓋太宗本是英明之主,自知所為的非禮,故深以為歉,寧壞了所愛之物而不恤也。臂鷂是他的差處,匿於懷中,是他的明處。

唐代史書上記載:一天,唐太宗看《明堂針灸書》。這本書記的是醫家針灸治病的方法,上面有圖形。太宗看到人的脊背上有許多穴位,而且與人的心、肝、腎等五臟息息相關。太宗不禁想到,打人脊背,則五臟震動,或致傷命。於是太宗下詔,命令問刑衙門,從今以後不許筈杖罪囚的脊背。

唐太宗是個能文能武的皇帝,他詩文水平很高。但由於他的謙虛,在世時一直禁止讓人編他的詩文集。唐太宗曾經說:“朕的辭令,如果對百姓有益的,歷史總會記住的,便可流芳百世了。

唐太宗深知,作為君臨天下的帝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極易滋長驕奢逸樂的思想。從即位起,他便注意節制自己的慾望,戒奢從儉,減輕百姓的負擔,從而增強國力。

歷史上有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漢室的故事,留下流傳千秋的納賢佳話。其實,盛世明君唐太宗也有一段三請馬周的故事。太宗不僅在草創基業、馬上定天下時注重求賢,而且在登基稱帝后,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輔國政。他「三請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顯示出他思賢若渴的明君本色。

太宗一方面崇尚儉德,一方面也很反對政府屯聚。

一次宴會上,太宗對王琺說:「你善於鑒別人才,尤其善於評論。你不妨從房玄齡等人開始,都一一做些評論,評一下他們的優缺點,同時和他們互相比較一下,在哪些方面比他們優秀?」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實施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的關稅將再增加34%。加上已經存在的20%的關稅,美國對華關稅水平將達到54%。同時美國對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商品提供800美元以下的小包裹免稅政策也將取消。對此,中國業界和外界專家...
排行榜
TOP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