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凤凰彩票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清朝時,有一位姓陳的盲人,非常精通摸骨算命的小道,遠近馳名。當時漳州的一位總鎮官員(註:總鎮是清代負責地方軍事的官員)慕名把他請到自己的府上。
明朝時,浙江餘杭那個地方有位醫生姓陳。一次有人病危,陳醫生細心醫治使其痊癒,但因為病人家中很貧困,陳醫生就沒有收取報酬。
南宋時福建建陽有個法名叫師逸的僧人,一向喜好欠錢負債。一次他向縣吏劉和借了十貫錢。古代時用繩索穿錢,每一千文為一貫,十貫錢也就是一萬文銅錢。可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劉和幾次要他還錢,他都推脫說還不出來,其實也是他自己不想還了。
因果報應實錄:木鎯頭
清朝時襄陽有位太守名叫嚴如泗,他在乾隆初年時曾任山西聞喜縣縣令。那時他很喜歡對犯罪嫌疑人加以拷打逼供。他專門特製了一個木頭做的鎯頭,用其敲打犯罪嫌疑人小腿處的骨骼,令他們苦不堪言。
為人不僅不能行惡,就連惡念最好也別動,如果動了惡念則要及時去掉…
明代浙江湖州有位孫邵先生,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送給了他一些勸善的書籍、資料。孫邵先生看過後很相信,從此日日以善行自勉,從不違背道德準繩,非常用心的做善事。
宋代時汀梁曹州有個秀才叫周榮祖,周家先世廣有家財,祖父周奉敬奉神佛,蓋了一所佛院,每日看經念佛,施仁布德,家業興旺。到他父親手裏,只經營產業,不信神佛,為修理宅舍,不捨得另搬木石磚瓦,就將那所佛院盡拆毀來用了,等到宅舍工完,得病不起,百般醫治無效,人皆以為不信佛之過。父親死後,周榮祖掌管家業,因學業有成,想上朝應舉,就帶了妻子張氏和尚在溺褓中的兒子長壽同去。他把祖上遺下那些金銀成錠的做一窖埋在後院牆下,隨身只帶些零碎金銀,叫一個當值的看守房廓屋舍,就舉家應試去了。
清朝順治已亥年間(西元1659年),江蘇昆山人徐立齋考中了狀元。在他剛剛考中狀元時,有個人去城隍廟祈禱,晚上就留宿在廟裡。
「團長」給我講砸佛像遭報應的真事
我家西樓的白大爺早年當過兵,後來當團長時轉業了,聽他講過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清朝時,武昌城東關外有一座明朝留下來的佛寺,寺內建築壯麗宏大,而且其中供奉著一尊大佛像,佛像高兩丈多,佛像之身為鐵鑄,佛像頭部則是銅鑄。
清代有一個人名叫李可久。他曾經說過:他的祖母于氏能記憶前生之事,出生才三天就開口說話,向她今生的家人們訴說了其前世的情況。
清朝時,有一位老人坐車向崇文門方向去,還沒到城門時突然就死在了車裡。守城的兵丁一看車上有位死人,便把車伕扣押控制住了。當時正好天黑,來不及驗屍,就把老人的屍體暫時存到店舖裡。到了半夜,屍體突然失蹤了,負責看守的兵丁驚慌失措,互相商量如何向上面交代。有人說某處新近停放了一具棺材,還沒來的及下葬,不如我們趁著天還未亮趕快把那裡的屍體偷出來,以應付明日的驗屍吧。大家一合計,覺的這主意不錯,就偷了那屍體以頂替老人的屍體。
為人處世,須安分守己,心懷善念,保持清淨的心境;切莫分外營求...
清朝時新城有個縣府官吏名叫杜梧。一到雨夜,他就在迷迷糊糊中覺的有美女來和他同床共枕,他自己也覺的不對勁,知道被妖怪迷住了,然而卻無法擺脫,時間一長,杜梧就顯的病弱不堪。
我的姥姥是一位非常樂於助人的善良的老人,她的一生有很多神奇的故事。50年代時,生活還很困難,這時她們家旁邊搬來了一家鄰居,是服役軍人的家屬,丈夫是解放軍,妻子帶著剛出生兩個月的孩子租住鄰居的一間下屋,母子二人生活困難,母親有病,孩子快餓死了。這時我的姥姥就特意為她們送去一籃子自己節儉省下的土豆,並教給她如何將土豆烤熟,碾成糊狀餵養孩子。孩子吃了土豆後慢慢好轉了過來。我的姥姥就一直接濟這窮苦的鄰居,直到後來他們的孩子慢慢長大。
隋朝人辛彥之,曾擔任湖北隨州刺史,後又到潞州(今山西長治)當官。他為官時皆用善政治理人民,同時還推崇佛教,曾修建了兩處佛塔,為佛教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不信神佛 扒廟遭惡報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清代歙縣人蔣紫垣,流落到獻縣程家莊,租房行醫。他有解砒霜中毒的藥方,極為靈驗。
因果報應實錄:行醫不重德 兒子來討債
清朝時有一個太醫,是北京南郊大興人。他每日穿輕裘,策肥馬,奔走鑽營於京城王公貴族之家,藉以發財致富。而來請他看病的人則紛紛在門口盼望等待,可是他不到日晚不到病家,一點也不顧病人是怎樣望眼欲穿的。每看一病,開一方,不論有效與否,照例都要先給一千錢,否則就不來看病。他每天傍晚回來都是滿載而歸,要是有人責怪他來遲了,他便臉上變色說:我剛從某王、某公主、某大臣府宅中回來。只要不是顯赫一時的要人,他是不會掛在嘴上的,人們對他也無可奈何,只好聽任他算了。
大清乾隆年間,在江南鄉試的科舉考場中發生了一件奇事。當時有一位俞姓江陰考生,才考完第一場,就打點行李準備回去。大家覺的奇怪,向他詢問原因,他支吾其辭,表情悲傷。
張福,是杜林鎮人,以往來販運為生。有一天,他要爭取時間,快點趕路,無意中便和土豪發生了爭路的行為。那個土豪一慣蠻橫霸道,他當即指使僕人,把張福推到石橋下。當時河水剛凍結成冰,冰稜像鋒刃。張福摔下去後,顱骨破裂,奄奄一息。
我(紀曉嵐自稱,下同)在烏魯木齊時,養了幾隻狗。乾隆三十六年(紀元1771年)我奉旨赦還,有一隻黑狗名叫四兒,戀戀地跟著我,趕也趕不走,竟一起到了京城。黑狗在途中,守護我的箱子行李極嚴,我要不在跟前,連僮僕也拿不出箱子裡的一件東西。誰如果慢慢走近箱子,黑狗就直立起來怒吠。
清代康熙初年,有個人名叫李太學,他的妻子妒忌殘暴,常常虐待丈夫李太學的妾,發怒則扒妾的褲子鞭打,幾乎沒有一天不打。
在大陸民國時期,浙江省杭州市有一富翁,家中房屋很多。一九二六年的春天,富翁的鄰居家失火,前門已為火焰阻斷出路,後屋靠著富翁家的牆。鄰居全家呼救,聲極悲慘,當時富翁的子女,都想開啟側門,拯救鄰居全家的性命,可是富翁卻極力阻止說:現在我家的牆阻斷了火勢,使之不會蔓延到我家來,倘若開門,那麼火焰將乘隙而入,我家也要遭到火焚。
清朝時的蘇州楓橋鎮,是當時來往客商糧船聚集之處。楓橋鎮邊上有一座古廟,一無家可歸的乞丐夜間就寄宿在此,他雙足有疾病不能走遠路,白天只能在楓橋鎮附近乞討。
南宋時期,清河有個裁縫名叫王博,三十七歲。一天,他來到何道士家,對何道士說:「有一天,我喝多了酒,醉臥在桃園裡。忽然夢見一個神人,披金甲持刀戟,來到我的身旁。他用腳踢我,讓我起來。我問他要幹什麼,他說,給我送條尾巴來。自此以後,我就覺的尾椎那兒又痛又癢,沒幾天,就長了個小尾巴,像手指那麼大。看起來,就跟動物的尾骨一樣。我想把它勒去,可是,一勒,就撕心裂肺的痛。用藥物灸,用針扎,也一樣」 。
因果報應,不僅僅是勸人行善的說辭,而是宇宙人生的實相,是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法則。人的命運與禍福,都是有因有果,都是取決於自己行為的結果。作惡降殃,作善降祥;對於過去的不幸,也可以靠行善積德來改運;切莫造下惡因,一旦嘗到惡果,也就追悔莫及了。以下為發生在清朝嘉慶年間的兩件事。
北宋末年,在福建建安府(今建甌)有個人名叫黃正之,他還有個哥哥名叫黃行之。黃行之離開家鄉到浙江西北桐廬去的時候,恰好碰上了方臘造反。黃行之因為斥責方臘而被反賊殺害。
據《續搜神記》記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安徽有一個地方官。他有三個兒子,皆十來歲了,可都只能發出很簡單的聲音,而不能說話。一天有一個過路人從他門前經過,聽到屋裡他三個兒子發出的聲音覺的很奇怪,就問他:是什麼東西發出這奇怪的聲音?他回答說:很抱歉,是我的三個兒子發出的聲音,他們全都不能說話。那人便說:那麼你應該反省自己以前是否做過什麼虧心事?
宋代時,有一位官員名字叫崔易,字伯度,執法十分認真。他在赴宣州任知州時,走的是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