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预测 - 体育
昌黎韓皋是已故晉公旁支的孫子,他博學多才,精通經史。太和五年,從大理寺丞的職位上被調離,在朝廷錄用官員中被選中。他的名次既不是很高,也不是科舉考試得來的,在後輩中傳為笑談。當時太常丞馮芫被任命為岳州刺史,他說人世的事情是命中注定的。
唐德宗想要去西邊巡視,有知星相的人啟奏說:“逢林即住。”德宗說:“怎麼敢叫我停在林木之中。”姜公輔說:“不是這樣,但地亦應。”
唐代宗時的太子少保韋夏卿,能預知人未來,但是無人知道他有這種能力。
曾為唐朝時知吏喉事的苗晉卿,當初去應試時很不順利,有一年眼看就要考中了,結果還是落了榜。時值陽光和煦,春色明媚的好日子,他騎著瘦弱的毛驢走出京都大門,賒了一壺酒坐在草地上喝起來,喝得酣醉就地而眠。過了很久,他醒來一看,有位老人坐在身旁,便拱手施禮邀他與自己敘談敘談,剩下的酒也送給老人喝了。老人深表謝意。
偽蜀時的度支員外郎何昭翰,曾經跟隨別人在黔南當判官。空閑時,他到野外散步,在河邊看見一個垂釣者,這個人對何昭翰說:“你是何判官嗎?”何昭翰說:“是。”垂釣者說:“我是山野之人張涉。我曾經與你交往了很長時間,你如今忘了我了。”
黃萬佑在黔南沒有人煙的地方修道,經過幾個世代了,他一直還在那個地方。每隔二三十年出來一次,到成都去賣藥。他談論別人的災禍,沒有一次不應驗的。
偽蜀有個趙溫圭,擅長占卜,別人的吉祥災禍,無不神算妙中,蜀人稱他為趙聖人。
朱建平,三國時沛國人。他精通相面術,在民間相面非常靈驗。曹操做魏王時聽說了朱建平,於是召他做了侍郎。文帝曹丕又封他為五官將。一次,曹丕與眾賓客三十余人共坐,曹丕問朱建平自己能活多大歲數,又讓他給在座的眾賓客相面。朱建平說:“您的壽命是八十歲,四十歲時會有小災難,希望您多加小心。”
偽王蜀時有個葉逢,少年時就聰明有悟性,他常常跟孫光憲一起拜見術士馬處謙,問命運通達與否。馬處謙說:“你四十歲以後,才能去求官;如果不到時候,先得到了官位,你就不會長壽。”
周文王想要去狩獵,太史官編為他占卜之後說:“您這次去渭水北岸打獵,將有很大的收穫。所得既不是龍也不是螭(一種無角的龍), 既非虎,也非羆,而是一位公侯。他是天降給您的老師,他將輔助您成就大業,使國家昌盛,並會惠及後三代君王。”
唐玄宗在位的時候,有一術士說他能預先知道別人吃什麽東西。朝廷的公卿大人們都爭著請他為自己預測,只有大夫李棲筠不相信他的話。
曾任唐玄宗時宰相的杜暹在年輕時,曾從蒲津過河,當時河流水勢湍急。上船的人很多,並且撐船的人已經解開纜繩,准備起渡。
唐代宗寶應二年,戶部郎中裴諝出任盧州刺史。盧州有兩個被貶謫來的官員。一個叫武徹,是從殿中侍郎史貶為長史。另一個叫于仲卿,從刑部員外郎貶為別駕。裴諝到盧州府三天,兩人就前來拜見。
唐肅宗張皇后的祖母竇氏是玄宗的姨母。玄宗的母親過世得早,竇氏對玄宗有養育之恩。景雲年間,竇氏被封為鄧國夫人,皇帝對她很敬重。她的兒子去惑、去盈、去奢、去逸,依倚皇帝的恩寵,生活豪華。
上元年中的一天,吏部員外張仁將沈君亮請到上座後問道:“明公看我什麼時候能夠升遷?”沈君亮回答說:“您的席位還未坐熱,為何就發愁不升官呢!”
唐朝開元年間,皇上急於治理朝政,尤其注意宰相的人選。皇上想任命張嘉貞爲宰相,但忘了他的名字。於是夜間讓宮人持著蠟燭,去尋找當天在省中值班的是誰。回奏說是中書侍郎韋抗值班。皇上馬上召韋抗進寢殿。
侍郎薛邕,有當宰相的願望。當時有個張山人善於看相。 一天,兵部郎中崔造和前科進士姜公輔一同在薛邕那裏做客。薛邕問張山人說:“坐上這幾個人有沒有宰相?”心裏想,如果有的話,應該是自己。
在唐天寶年間,劉邈之調任岐州陳倉尉,他姨母家的表弟、吳郡的陸康從江南來看他。主簿楊豫、縣尉張穎聽說陸康來了,都來向劉邈之祝賀。
他問馬游秦有什麼要求,游秦不回答,裴光庭一再追問,游秦才說:“我已經知道自己要當什麼官了,不敢再說什麼了。”光庭說:“你當什麼官由我決定,你怎麼會知道?”
中唐首屈一指的名將郭子儀,是一個“再造王室”,挽狂瀾於即倒,使大唐轉危而復甦的人物。郭子儀平“安史之亂”、多次平定外夷入侵和國內藩鎮作亂,他年過八旬還帶兵征戰,獨力撐天,後世評曰:“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
唐朝開元末年,杭州有個叫孫生的人,善於給人看相。 有一次他去了睦州,郡太守讓他給部下的僚吏們都看看相。當時房瓘是司戶,崔渙從萬年縣的縣尉貶到桐廬縣作縣丞。
唐朝京兆尹龐嚴是衢州刺史,到任幾個月後的一天,他忽然夢見兩個和尚走進寢室的門。龐嚴不信佛教,在夢裏喝斥和尚。
唐時宰相李固言當初科舉考試未中榜,路過洛陽時,遇見一個叫胡蘆的先生。胡蘆先生知道神靈間的事,李固言就去找他問命。先生說:“紗籠中人,不用相問。”
後唐清泰初年,王仁裕在樑苑任從事。當時是范延光鎮守在此。這年早春,郊野還很寒冷。范延光率領諸幕僚在郊外折柳亭為朝廷派來的使臣餞行,席間有奏樂。樂曲用的是羽調,而獨有鐃鈸擊出的是宮聲,自相干擾,竟不諧和。
唐憲宗元和六年,京兆韋詞在宛陵廉使房武處作事。初秋七月,細雨濛濛,他在公署辦公,因疲倦就睡著了。
有個叫韋騶的人,懂音律,善於長嘯,自稱“逸群公子”。去參加進士應試,沒考中,就再也不考了。他常說,“男子漢志在四方,豈能屈節於風塵呢。”
曾經擔任過殿中侍御史的李稜,貞觀二年科舉考試中榜。他有別墅在江寧,供其家屬居住。這一年,太師渾瑊鎮守蒲津關,請李稜擔任管記從事。
唐朝人馬周,字賓王,少年時父母雙亡,非常貧困。馬周通曉《詩》、《傳》。他不能治理家業,不被州里人所看重。補任博州助教后,仍然每日飲酒。刺史達奚很生气,屢次責備過他。
唐朝開元末年。在弘農縣古函谷關得到了一個寶符,是一塊白石,一面寫著紅色的字,是個“來”字。認識這個字的人解釋這個字說:“這個‘來’字是四十八的意思,是用來預示圣人當皇帝的歷史能有多少年。”
宋朝太尉沈慶之要求辭官不作,皇上不准許。慶之說:“張良是名賢,漢高祖還允許他退歸家鄉,我有什麼用,讓您必須留住我?”說著就掩面而泣。於是皇帝下詔,授予開府處理,並讓他去廷尉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