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困局

2007年4月26日晚,時年39歲的姚革看電視裡播新聞——北京奧運火炬揭開面紗,傳遞路線也同時發佈。播音員宣讀境內113個傳遞城市的時候,坐在輪椅上的姚革頗為意外地聽到一個名字:本溪。
隨著北京奧運會臨近,中國大陸各種商務會議及商務展覽已基本停止,加上中國當局收緊外國人入境簽證,使得原本是傳統旅遊旺季到廣東的遊客和商人銳減。
由於港幣兌人民幣大幅貶值,衝擊香港人北上中國大陸消費,加上北京奧運入境審批嚴格,外國遊客銳減,以往一舖難求的中國大陸「國門第一城」深圳羅湖商業城,十一年來首次出現「空舖」現象。
(大紀元記者古清兒採訪報導)離北京奧運開幕還有兩個多星期,當局為了加強保安和尋求奧運期間的穩定,採取各種粗暴手段來控制局面,對不同聲音的人士更是嚴控,尤其對弱勢團體的鎮壓,使奧運已成了各地民眾的災難。
北京奧運即將來臨,人們期望中國隊能在本屆奧運會上超越美國問鼎金牌榜。據《法新社》7月21日預測,中國正逐漸成為世界體壇第一大強國,極有可能在北京奧運會上超越美國,歷史性地問鼎獎牌榜。
中華經濟研究院表示,自今年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7%,預估全年升值幅度可達到 10%,但下半年在中國出口成長幅度減緩、貿易順差下降、美元貶值速度略微放緩等因素影響下,一般預期奧運之後,人民幣升值幅度會見到明顯趨緩情勢。
尊敬的胡錦濤主席:您好! 我是上海市市民項文寅,男,46歲。身份證:略。
北京奧運投資逐年大幅度攀昇,據悉已超過420億美元,創下歷屆奧運會投資之最。縱觀近代奧運史,奧運主辦城市在經歷了16天的風光無限,送走幾十萬意猶未盡的遊客之後,大多數落入「奧運陷阱」,極少數爭得「奧運蛋糕「,但幾乎無不陷入「後奧運經濟」的衰退之中。因此令人擔憂的是,北京奧運是否能逃脫此厄運,舉世矚目。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奧運會對舉辦城市來說,往往具有極大的潛在商機。不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普通的小商家可能無法分享這個大商機。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喬龍報導)距離北京奧運開幕越來越近,近期京城的四星級以下酒店的訂房率不足五成。而一些廉價的旅館近期接獲通知,接待維族旅客須通知公安。此外,在北京大街上更出現為外國友人讓路的標語,引來市民「自我歧視」的爭議。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記者李思思、謝曉慧採訪報導)距離奧運不足一個月,北京市民正承受著因奧運帶來的物價飛漲,民間怨聲載道。北京市民劉先生7月15日接受希望之聲記者採訪時說:【錄音】「上漲了!漲得多了,全都是一、二倍的漲!」 劉先生說綠葉蔬菜漲的特別離譜【錄音】「蔬菜現在漲得沒譜,油白菜,青菜,綠菜,漲四五倍。」
繼溫州炒房團大量拋售所購房屋後,北京市大量普通投資者也加入拋售隊伍,二手房市場出現拋售潮,且議價空間加大到至少10%以上。
春夏之際原本是旅遊旺季,但今年4、5月以來,大陸入境游卻遭遇一股寒流。廣東旅遊業人士表示,入境游業務急劇下跌七成,行情甚至比SARS時期還慘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面臨相似境遇,入境游市場萎縮二至五成。
(大紀元記者盛力編譯報導)為保證奧運期間的空氣質量,中共政府要求北京周圍的一千一百多家企業從7月15日至9月底停止生產。被要求停產的德國企業不願就此屈服,打算尋求法律和政治途徑來和中國官方理論。
北京奧運會不是中國人民的奧運會,也不是中國的奧運會,只不過是中國共產黨的奧運會。中共不惜傾全國全民之力要舉辦一屆「最隆重的奧運會」,其決策沒有人民的參與;費用從十幾億元增加到四千多億,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也沒有人民的審計與認可,怎麼能認為是中國人民的奧運會呢?
我認為在奧運會之前,還有很多人想要製造新聞、製造暴動,因為製造新聞和製造暴動的人,他們心裡很不平衡,他們的怨氣、怒氣、恨氣沒地方出,所以要製造事件把它放出來。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市場憂心一旦奧運在8月24日結束後,中國整體經濟可能減緩,北京可能出現不動產跌價。
(大紀元記者顧佳韻編譯報導) 據《新聞週刊》報導,中國為奧運嚴格限制製造業,這種限制席捲全中國,對生產廠商和消費者都帶來負面影響。
(大紀元記者林惟真/綜合報導)距離北京奧運開幕式僅剩一個月的時間,主辦單位依然面臨著許多困難,除了一些配合奧運的建設工程仍在趕工外,最令人頭疼的就是北京持續不斷的汙染問題,數十家高汙染工廠也因為奧運很快就要關門歇業了。此外,青島市奧運帆船比賽的部分場地佈滿一層鮮綠色海藻,讓許多帆船手以健康為由,避之唯恐不及。
被中共以北京奧運為由侵犯權益的人又多了一大批。根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距北京兩百公里的工業重鎮河北唐山市有267家鋼鐵和水泥廠,在7月8日前被中共勒令停工,目的是要淨化北京高度污染的空氣。一位被勒令停工的業者表示,不只鋼鐵業,還有水泥廠及煉鋼製程的協力廠、小型發電站等,都在停工之列。
隨著北京奧運的日益臨近,北京近郊和臨近省份的高污染企業陸續關閉。觀察人士將其稱為北京奧運的隱性成本。此外,由於奧運期間的交通運輸管制,華北地區的零售業也受到影響。
中國後奧運經濟問題探討二之一(中央社記者郭萍英台北特稿)隨著二零零八北京奧運腳步的逼近,奧運之後的中國大陸經濟是否會反轉直下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儘管中國宣稱奧運結束後,經濟將會持續且穩定的發展,但對此質疑的聲浪未曾稍歇,甚至擔心後奧運時代的中國大陸經濟問題不但不會稍減,可能會更加的突出。
中國為了確保奧運期間不出現意外狀況,已經開始收緊簽證發放。這不僅給外國商人和遊客帶來不便,也為原本期待“發奧運財”的中國商業蒙上陰影。 (w2008-06-23-voa44.cfm)
共有約 113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烏克蘭國防部長魯斯泰姆‧烏梅羅夫(Rustem Umerov)表示,烏克蘭和美國官員週日(3月23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