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betway必威-体育博彩平台-体育彩票

糖尿病專題

對一般人來說,穿了不合腳的鞋,大不了就是把腳後跟磨破,或者是足弓疼痛,不過那很快就消失了。然而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鞋子不合腳卻有可能導致足部潰瘍、感染、甚至是截肢。就此,美國《網路醫生》網站提出實用的穿鞋指南,為糖尿病患者解決困擾的穿鞋問題。
雙眼突然視力模糊,不一定是單純眼睛出了問題,也有可能是身體其他器官的疾病所引起。一位擔任教職的林先生近日右眼出現脹痛、發紅、視力急劇降低等情形,原以為是單純的眼科疾病,到苗栗縣頭份為恭紀念醫院就診,並做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是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且併有急性虹彩炎,已轉介至新陳代謝科治療。
糖尿病是一種因體內胰島素絕對或者相對不足,導致一連串臨床症候群。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有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症狀,分為1 型糖尿病與2 型糖尿病。
台灣糖尿病患者約200萬人,而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甚多,一旦有病足感染,傷口就不易癒合,經常必須面臨截肢的命運,造成病患身心受創甚鉅。全球最先進的傷口敷料,經國科會計畫性的推動,上千患者在試用過程,已經展現成果。這項技術目前已技術移轉民間廠商,台大以及中部地區包括中山、中國等醫院都已採用,是一項成功的產官學範例。
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經8個臨床試驗證實,罹患第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或糖尿病前期的人食用肉桂提取液後,血糖水準獲得改善。
有些懷孕的媽媽們在懷孕前的檢查都很健康,但是懷孕過程中卻發現有了糖尿病,那麼會不會影響寶寶與媽媽的健康?
英國研究人員指出,每天進行不到1分鐘的運動,可以改善體內胰島素功能,進而預防糖尿病。
現代人由於飲食中吃入過量的膽固醇食物,又缺少纖維質的攝取,很易造成肥胖而產生高血脂。而高血脂是導致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與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要如何才能遠離高血脂的危害呢?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天舉辦100年度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成果發表暨照護品質研討會,專家提醒病友,除定期控制三高、飲食及運動外,為避免低血糖發生,運動前需進食含醣食物。
全台糖尿病人口約140萬人,有超過4成合併慢性腎臟病,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今天表示,糖尿病易引發慢性腎臟病,因三高控制不良而影響腎功能受損。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被醫生告知必需接受胰島素治療,大多數的患者內心都會抗拒。難道非得用胰島素治療嗎?如果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會有什麼副作用呢?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每8秒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國民健康局表示,台灣約8%盛行率,且未來也會引起併發症,包括失明、截肢、心血管疾病等,控制飲食及運動才是根本辦法。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根據1980年代以來一群糖尿病患的追蹤研究指出,針對第1型糖尿病進行早期積極治療,可將腎臟疾病風險減半。
糖尿病患的飲食照顧係以均衡且健康的飲食為基礎,使血糖盡量接近正常值,維持理想體重,達到預防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糖尿病飲食應包括六大類食物的均衡飲食,與一般人一樣,只是在選購及烹調方式需以少油、少鹽、無糖、低熱量、高膳食纖維飲食為主。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想無痛不見血地測量血糖,根本不可能。就算只是被針「篤」一下,仍有部份每天應該測量多次的患者因為怕痛而沒有這麼做。
研究今天指出,「第1世界」的肥胖與心臟病等健康問題可能也開始在開發中國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主要受此影響的仍只有富裕階層與中產階級,對於那些一貧如洗的人來說,營養不良與體重過輕才是問題。
糖尿病患者的腳比一般人要脆弱得多,因為糖尿病會損壞足部的神經,減少足部血流量。因此,糖尿病患者正確的足部護理非常重要,否則將會嚴重影響健康,最壞的情況有可能需要截肢。根據美國糖尿病患者協會估計,約有五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會至醫院尋求足部護理,而透過正確的足部護理,許多和糖尿病有關的健康問題可以得到預防。
(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台灣嘉義報導)大林慈濟醫院整型外科醫師許宏達最近研究發現,自由皮瓣手術能夠使糖尿病患者免於被截肢的命運。一般糖尿病患常常造成傷口潰爛,醫師常會建議截肢來保住性命。但洗腎病人使用自由皮瓣手術修補傷口,能順利保住小腿的成功率很高,一改傳統治療只能截肢的觀念。
(大紀元記者林秀蓮台灣雲林報導)一位患有糖尿病已超過20年的70歲蘇奶奶,因為修剪腳指甲不慎造成傷口,由於傷口逾兩個星期未見起色,家屬心急才趕緊送醫治療。但因為太晚送醫診治,導致傷口潰爛嚴重,經醫師診斷必須進行截趾手術,家屬與病患雖難以接受,但為了能快點康復,只好答應切除腳趾。只是誰料想得到,經過醫師幾次的截趾、清創手術,蘇奶奶的傷口依舊未好,反而傷口感染範...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基隆市衛生局16日上午,假文化中心廣場舉辦2011年世界糖尿病日-「健康100,幸福久久」活動。市長張通榮出席頒獎給模範病友與協辦單位,更呼籲市民要養成運動習慣、注意飲食健康,定期做篩檢,患者更要做合併症檢查,與糖尿病做好朋友,讓生活變彩色。
研究人員發現,高劑量食物毒素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s)出現在成人與嬰兒身上。這類毒素是一種葡萄糖的副產品,與糖尿病息息相關,能引發糖尿病之類的各種疾病。專家表示,少吃高熱處理食物,就能減少這種毒素的威脅,避免罹患糖尿病。
台中市一名4歲女童近來頻尿、還會尿床,體重也下降,轉診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檢查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合併酮酸血症,要終生施打胰島素,讓家屬感到不捨。
最新研究發現,吃太快的人,罹患最常見的一種糖尿病風險比較高。
世界上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是人數快速增加,在歐洲就有約5千5百萬人曾經被診斷出患有此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疾病。根據一項研究指出,吃杏仁能幫助預防糖尿病及心臟病。
為加速糖尿病患傷口復原,美國研究人員有個建議方法:找蛆來幫忙。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證實了以前的研究結論,即糖尿病的病人會明顯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症等各種痴呆症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在與朋友歡聚時,如何盡興大啖美食之後,還能輕鬆控制血糖與體重?以下提供QualityHealth.com 網站所報導的8項專家建議:
(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台灣洗腎人口密度高居全球第一,儼然成為「新國病」。通常慢性腎臟病會是洗腎的前奏曲,因此及時防範慢性腎臟病,才可避免步入洗腎後果。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特別於8月25日上午08:30為糖尿病病友舉辦「糖甘蜜甜」活動,由腎臟科郭德輝主任主講糖尿病腎病變的照護,為民眾及病友說明「顧腰子」的方法,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
吃魚有益健康,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日本一個醫療研究機構針對五萬人,進行一項長達五年的追蹤調查,平日多吃魚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起少吃魚的男性,少了三成左右。
不少人吃早餐時習慣加上幾片培根增加香氣與口感,若培根是你每天必點的早餐就得注意一些健康風險!美國最新研究指出,加工肉製品包括培根或香腸,只要每天50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便會增加五成。這項研究刊登在美國《Clinical Nutrition》期刊。
共有約 695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4月19日,紐約春光明媚,大紐約地區部分法輪功學員數千人齊聚紐約華人社區法拉盛中心區,舉行盛大集會,紀念中國萬名法輪功學員「四二五」和平大上訪26周年暨聲援4.45億中國人退出中共黨、團、隊。 在歷史的浩瀚長河中,有一些日子因其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