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亚洲博彩平台排名- 线上博彩全攻略

宇宙探索

天象變化難以預測。在太陽系以內,天文學家可以通過一些觀測和計算預言少數天體的運行規律,例如即將到來的月食和日食的時間以及一些彗星的軌道。然而在太陽系以外,這幾乎不可能。
銀河系的演化歷史一直是天文學中的重要議題。其中星際物質是銀河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星際物質中的氣體和金屬成分。
人類並非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很多人相信有外星生命存在,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就是類似地球生態環境中的生命體。天文學家把能支持類似地球上生物的行星稱為宜居行星。
最近,在火星上工作的漫遊車毅力號(Perseverance)抬頭望向灰濛濛的天空,意外地看見天上有一顆「月亮」的場景。美國宇航局(NASA)8月21日發推文公布了毅力號拍攝的賞月視頻。
一份新研究第一次探明了靈神星(Psyche)全球各地的溫度,繪製出一張溫度分布圖,為美國宇航局(NASA)準備在2026年發送探測器去近距離探索這顆小行星的項目提供了重要信息。
在波音(Boeing)公司的星際航線(Starliner)月初發射計劃因故障臨時取消後,美國宇航局(NASA)確定讓SpaceX承擔國際空間站(ISS)下一趟補給任務。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由二維量子晶體構成的感應器,敏感度是現在最先進的暗物質探測器的10倍,為科學家探索暗物質帶來新的希望。
一些科學家意識到,電腦是另一種生命形式。而其中,區塊鏈技術就像DNA一樣,是構成另類生命的基礎。近期發表的一份研究揭示了電腦和生物——這種通常意義上的生命之間逐一對應的相似之處。
在仔細分析了一塊隕石後,科學家鑒定出裡面的一種礦物質是地球上沒有的。隨著近年來對火星所掌握的信息的增加,研究人員估計這種礦物質很可能正是構成火星地幔層的主要材料。
火星漫遊車毅力號(Perseverance)最近第一次鑽取岩石樣品的行動沒有成功。取樣的操作流程一切正常,但是準備將樣品封裝的時候,攝像頭發現儲存樣品的金屬管裡面卻空空如也。
八月初舉行的歐洲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學會議上,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的物理學家宣佈發現一種新的四誇克粒子Tcc+。
考古學家發現地球在早期的時候氧氣量很低,根本不足以支持現在地球生物圈的活動。之後氧氣的含量並不是穩步增加達到今天的水平,而是出現幾次飆升的時期。8月2日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提出,地球上含氧量大幅提升很可能和月球的作用相關。
一份研究發現在距離地球大約2,000光年的地方有一顆奇怪的恆星,正在以每小時近200萬英里的速度衝出銀河系。它富含金屬,和太陽這樣富含氫和氦元素的普通恆星很不一樣。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宇宙中的黑洞是一種吞噬一切的奇異天體,連光線也無法逃逸。不過最近科學家竟然直接觀測到來自一個黑洞後面的X射線回波,聽起來讓人感到十分意外。
一個天文研究組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裡面發現了兩位不同尋常的成員,它們含有複雜的有機物。研究者們認為那裡面說不定有構成地球上最初生命的物質。
火星漫遊車好奇號(Curiosity)最近在蓋爾坑(Gale Crater)內探索的時候發現一座天然石拱門。地質學家認為,這是火星上常年大風沙的環境侵蝕下,自然雕鑿而成的景觀。
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深處有一套機制,能夠吸收大量來自大氣和地表的碳排放,並把這些碳長期鎖在地心深處,達到減碳的效果。這項發現有助於科學家修正「氣候暖化」模型的各種評估和預測。
科學家意外地發現一顆很特別的系外行星Nu2 Lupi d,上面所含的水量比地球還多。
7月底《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了三份研究揭示了火星內部很多以前人們不知道的信息。研究發現,火星地殼層所含的核放射性元素高達以前所知的13~20倍。
國際太空站(ISS)發生罕見的危險事故,有將近1小時的時間偏離軌道,地面小組與宇航員也斷訊達11分鐘,所幸太空站上的七名宇航員都沒有發生意外。
科學家觀察了不少超新星事件,但是能捕捉到它們爆炸前夕景象的案例卻很少。最近一份研究捕獲的一個雙星系統就很罕見,正處於即將以超新星形式爆發的前夕階段,其中一顆白矮星在其伴星引力的牽拉下,變成了淚滴的形狀。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一個研究組設計了一款能夠準確預測蛋白質折疊模型的軟件。以前,確定一種蛋白質的折疊構象需要幾年的時間,而使用這款軟件大約十分鐘即可得到結果。這個研究組把軟件在網上公開供所有同行下載使用。
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賈尼(Karan Jani)引領的研究組提出,在月球上搭建一套探測引力波的基礎設施,其敏感度將比地球上的任何儀器大幅提高。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選擇了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 Rocket)發射木衛二(Jupiter moon Europa)的科學探測器。科學家們認為,木衛二上有液態海洋,可能存在生命。
週五(7月23日),美國人將由機會見到2021年的下一輪滿月,也叫「雄鹿月」或「雷月」。除了滿月再現,這個週末還將是多元節日重疊的時刻。
大質量恆星到了壽命終點發生超新星爆炸後一般變成黑洞。一份新研究發現一顆恆星以極超新星(hypernova,又稱駭新星)的方式爆炸,能量是超新星爆炸的10倍,卻有另一顆恆星從廢墟中浴火重生。
美國宇航局(NASA)研究人員週四(7月22日)表示,他們已經繪製了火星內部地圖,利用NASA火星洞察號探測器( InSight Lander,著陸器)收集的地震數據,揭示火星是一顆具有熔融核心的行星,其大小和成分令人大吃一驚。
一份新研究稱共找到14名在世者,他們的基因與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有直接關聯。
7月19日在2021年英國國家天文學會議(National Astronomy Meeting 2021)上展示的一份研究,探討了高密度天體——中子星上最高的山峰會有多高的問題。
7月19日,哈勃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傳回了停工一個多月後拍攝的第一批照片。自6月中旬起,哈勃望遠鏡的電腦出現故障,導致無法拍攝新的照片。
共有約 60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