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NBA 彩经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曾錚

昨日收到一個不認識的人發來的電子郵件,主題為「毒牛奶都合法了,還奮鬥個屁啊!查來查去還不一樣,這下三聚奶粉可高興了」,內容為:「衛生部稱: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禁止人為添加到食品中。對在食品中人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三聚氰胺作為化工原料,可用於塑料、塗料、粘合劑、食品包裝材料的生產。但是資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從環境、食品包裝材...
京奧運開幕之前,人們就在討論:投資巨大的鳥巢和水立方在奧運結束之後,要再花多少錢才能維持下去。作為200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悉尼,同樣有怎麼樣在奧運結束之後,繼續讓奧運場館發揮作用的問題。不過,最近澳洲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的一項「盤活」悉尼奧運村的決定,卻引來了廣泛的爭議。
最近一個多星期以來,澳大利亞政壇發生了兩起被媒體稱為「選民衝擊波」的大事件,觀察們則驚呼:澳洲政壇的「變天」時代到來了。
最近澳洲政壇可以說是「好戲連連」,風波不斷。繼澳洲最大的州——新南威爾士州州政府大換血後,最大的反對黨自由黨黨首又在一次「自殺式」臨時投票中慘然「下課」。新當選的黨首號稱「澳洲最富有的政治家」,如果他能在兩年後的聯邦大選中率領自由黨獲勝,就能成為澳洲的下任總理,當然非同小可。
不久前,新華網公佈,中國從今年9月1日起全面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這條消息引起了不少爭論。無獨有偶,最近澳洲一條與教育有關的新政策也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爭議。
有人講,如果把中國稱為「金牌大國」的話,那麼澳洲就是真正的體育大國。此話一點不假。「金牌大國」和「體育大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相信身在澳洲的人,都能體會到這一點。澳洲人對於體育的熱愛,已經深入到很多人的細胞之中,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和癡迷,卻沒有那麼重的非要拿金牌的功利色彩。
本屆澳大利亞政府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簽署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東京協議書》。不過,簽署協議只是象徵性的姿態,經過七個多月緊鑼密鼓的準備,「千呼萬喚」的實質性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劃終於在最近出台了。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正在北京進行,作為一個特別熱愛體育的國家,澳洲也派出了龐大的代表團參加;而澳洲媒體對北京奧運的密集報導,早在奧運開幕之前一個多星期就開始了。
最近一段時間,澳洲大大小小的媒體都對澳洲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兒童色情狂伏格森(Dennis Ferguson)之事進行了「狂轟」式報導,被這些報導搞得「頭暈眼花」、感歎人心變壞了,麻煩真是多之餘,不由得又想:在上海連殺六警的楊佳,如果能夠得到澳洲色魔伏格森一半的待遇,也不會成為今日之楊佳了!
以前只知,中國有個「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這個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首長工程」、「政績工程」,曾遭到很多專家,包括筆者以前工作過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的反對,但在中國,無論有再多反對意見,也未能阻止三峽工程的開建。
七月十五號到二十號,2008年世界青年節在悉尼舉行,吸引了大約五十萬人參加,人數比2000年悉尼奧運會還要多。各大媒體也對此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導。
言論自由事關每個人的利益,即是每個人的人權,也事關國家利益,即全民利益。但如果這個國家有很多法律保障人的言論自由,但人們還是不敢說話,那麼,這些法律就是名存實亡,公民自由權利也名存實亡。
以前在中國的時候,總以為西方社會講性解放,兩性關係應該是很隨便、很「自由」的。出來以後才慢慢覺得,其實也不是那麼回事。基督教忠於家庭的價值觀在社會中「源遠流長」,到現在也還很有「市場」,以致於許多參選的政治人物必宣稱自己是個「忠於家庭的人(family man)」。
澳洲的馬」和「中國的人」,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然而,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卻讓筆者不由自主將二者聯繫起來。說來話不算太長,從去年的8月8號開始吧——8月8號看來並不是什麼吉利日子——去年8月8號,一架從日本飛往澳洲墨爾本的飛機上,有13匹當時看不出任何異樣的馬。這13匹馬到達澳洲後,分別被送到兩個隔離中心隔離起來。這屬於例行公事。從海外進入澳洲的活物、新鮮的食品...
六月上旬以來,澳洲各大媒體的重要版面幾乎每天都充斥著關於一對澳洲政治強人夫婦的報導,這對夫婦,女的是工黨聯邦國會參議員妮爾(Belinda Neal),男的是新南威爾士州教育部長博斯卡 (John Della Bosca)。追蹤事件發展的經過,讓人不由感慨:「澳洲的部長不如中國的城管!」
進入六月份以來,澳洲警察展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打擊兒童色情犯罪的行動,短短幾天之內,一共逮捕並起訴了將近一百人,其中還包括警官、教師、足球教練、社會工作者等在社會上很受尊重的人。這件事在澳洲引起很大的轟動和反響。
最近,一名澳大利亞著名攝影師的作品展在澳洲引起軒然大波,攝影展不僅未能按時開幕,其中一些作品還被警察抄走,同時關於攝影師將遭起訴,面臨被判刑的種種說法也不絕於耳。之所以會這樣,關鍵在於攝影展中有一些未成年人的裸體照片。
月26號, 澳大利亞政壇爆出一個轟動性消息:塔斯曼尼亞省省長雷儂(Paul Lennon)突然宣佈辭職;同時他的繼任巴特雷特(David Bartlett)於同一天走馬上 任,接替省長職位。
所以,雖然我不同意「地震救了共產黨」的說法——沒有任何事、任何力量能夠改變「天滅中共」的步伐——我卻覺得這個說法給了我們很重要的提示,讓我們去重溫《九評共產黨》當中的一句至理名言,一句可以救千千萬萬人的性命的話,那就是:「共產黨的任何承諾都不能相信,任何保證都不會兌現。誰在什麼問題上相信了共產黨,就會在什麼問題上送掉小命。」謝謝大家。
去年十一月澳洲新一屆政府走馬上任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簽署抑制全球暖化的京都議定書,此舉贏得了當時在印尼巴厘島參加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各國代表的熱烈掌聲。幾個月之後,澳洲新成立的「氣候變遷部」推出了被媒體稱作「休克療法」的一系列措施,想真正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實質性突破。然而「休克療法」的推進並非易事。
5月12號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四月二十九日凌晨,一名墨爾本的印度籍出租汽車司機在上班時被人捅了幾刀,差點喪命。幾個小時之後,上千名以印度人為主的出租車司機聚集在墨爾本市中心靜坐抗議,造成了交通完全堵塞。此一事件的發展和結局,頗多可圈可點之處。
澳洲總理陸克文四月九日至十二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訪問。這是陸克文去年十一月當選以來第一次出訪中國。陸克文的訪問可以說正發生在一個「多事之秋」:三月份發生在西藏的鎮壓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從而波及到北京奧運火炬在各國的傳遞。作為第一個會講中文的西方元首,陸克文在這個當口訪問中國,他的一言一行自然倍受關注。
澳大利亞體育月刊「Inside Sport」在其三月刊上發表了一篇長達六頁的專題報導,列舉了二十個抵制北京奧運、以及一個澳洲為什麼不會抵制的理由,其中有些觀點相當有意思,作者Peter McAllister對中國問題的很多觀察和評說也相當到位。
最近澳大利亞臥龍崗市一名女官員向三名地產開發商索取性賄賂的醜聞被廣泛曝光後,引發了一場官場地震,最終導致臥龍崗市政廳被解散,13名市議員全體「下課」,讓人感慨良多。
今年是澳洲新任總理陸克文當政的第一個年頭。作為第一個會講中文的西方元首,陸克文曾被當作「中國通」大肆炒作;但是,「中國通」等不等於「親中國」,或者更確切的說,等不等於「親中共」呢?陸克文政府的中國政策,與前任澳洲政府有何不同?對這些問題,澳洲媒體一直在陸陸續續的談論。
臨近年關的一場雪災讓中國大陸受災人數超過一億,幾百萬有家難回的農民工的遭遇牽動許多人的心,中國政府在大災面前的遲緩反應也招致許多批評。其實今年一月,澳洲的昆士蘭州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大暴雨整整下了四十天,許多地方全部被淹,公路、房屋、農田都泡在水裡,大橋被衝垮,農民的牲畜給沖得不見蹤影。
最近澳洲社會有一件事在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那就是新上台的陸克文政府準備就「被偷盜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向澳洲原住民道歉。什麼叫「被偷盜的一代」?澳洲政府為什麼要就此道歉?要講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先講一點點澳洲歷史。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日本人以「科學研究」的名義在南極洋捕殺鯨魚的行為一直受到澳洲人的譴責,1月15號,兩名民間反捕鯨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的人員甚至直接闖到日本的捕鯨船上,遞交抗議信,結果被當作「入侵者」扣押起來,媒體一下像炸了鍋一樣。
有人曾說,「九一一」改變了西方世界的格局。也許這個說法有些道理,所以在最近幾個星期中,與恐怖活動有關的事件反覆成為澳洲媒體的熱點,比如剛剛服完九個月刑期得到釋放的澳洲恐怖犯大衛‧希克斯(David Hicks)。
共有約 240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為紀念「四·二五」法輪功學員中南海和平上訪26周年,紐約法輪功學員將於4月19日(週六)中午在華人社區法拉盛舉行遊行及集會;同時大紀元及新唐人網站(epochtimes.com,ntdtv.com)、「乾淨世界」(ganjing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