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

震動中外的上海幫領袖陳良宇濫權涉貪案,有進一步發展。七月廿六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確認其六宗罪,決定開除黨藉、開除公職,移送法辦。自從去年九月案發,本刊跟進、深入報導,尤以去年十月號〈陳良宇罷官全內幕〉一文,最為確實。該文報導九月政治局會議,要陳交代的四個問題和現指控罪名基本一致。並指出有可能讓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去上海當一把手——現也成為事實。今年一月號,本...
唐人劉禹錫的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又成為溫家寶記者會炫耀文采的道具,不禁令人想起毛時代大引此詩形容帝修反腐朽沒落和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革命豪情:「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結果,鋪天蓋地的紅色口號掩蓋不了神州大地的淒風苦雨,以豪邁詩詞煽動天下的毛澤東也和他的文革一起埋葬在浩劫之中。不過,借用這意涵新陳代謝的精采詩句來剖析當下中國的...
在截稿的時候,聽到了香港破天荒的特首候選人首次電視辯論會,頗有些感觸。正如公認的那樣,這種辯論盡管是競選形式的進步,可以提升民主派的參政能力,但不可能影響到北京控制的「小圈子選舉」結果,也無需再品評現任特首曾蔭權和民主派候選人梁家傑在答問交鋒中的得失高低,值得重視的是這場電視辯論的象徵意義。回想第一屆特首選舉,有八名候選人,還有點競選味道,到了第二屆特首選舉...
香港首席親共愛國富商霍英東先生 十月廿八日 在北京因癌症去世,成為香港傳媒連日的頭條新聞,各界口碑之好,在香港名流中可謂無與倫比。
西藏,是本刊二十年來,多次接觸的議題。西藏,也是國際社會充滿争議的關注對象。一九五一年在中共大軍壓境下簽訂「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條協議」以來,西藏随同中國内地的興衰榮辱,也遭遇不少苦難折磨。以一九五九年達賴喇嘛的出走,成立流亡政府和班禅喇嘛被鬥被囚最爲驚人。但西藏一直在中共及其軍隊的嚴格控制之中,除軍事、政治之外,經濟是重要的籠絡手段。繼川藏公路與飛機通航之後...
醜聞,除了報喜不報憂的極權社會外,向來是自由新聞的熱點。新聞的第四權功能,尤其要監督社會的權貴階層。台北最近的駙馬爺醜聞,是一個新的也是驚人的例證。陳水扁總統的乘龍快婿趙建銘,竟以一名醫生身份,憑借第一家庭背景斂財,肆無忌憚,不放過任何機會,攫取了數以千萬元計的不義之財,終於東窗事發,被收押禁見。這是台灣政界從未見過的事。
米高揚披露毛澤東早要在中國搞一黨制,而斯大林不同意。顯示中共厲行一黨專政的來龍去脈和「多黨合作」的虛偽性。
毛澤東「親自發動和領導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距今已四十年,文革之後出身的一代,現在也已三十歲。他們完全不能想像父輩們怎樣從那場浩劫中活過來。他們失去一個有優秀文化傳統的民族應有的歷史感。共產黨以強有力的手段切斷歷史,可以要挾別國改變祭祀先人的習俗,卻不讓國民從自己的歷史中吸取教訓。因為文革的罪惡實在是「史無前例」,清算這段歷史,便要動搖他們一黨專政的權力合...
編者按:本文探討蘇共興亡與中共演變的關係。強調毛的反蘇情結是文革的重要導因之一。而中共改革路向與當年蘇共的差異源自於和蘇共二十大的分歧。
最近由中宣部關閉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造成的一場抗議風暴,近因是「冰點」刊發廣州中山大學袁偉時教授的文章,評中國現代化的歷史教訓(本刊已全文轉載),被中宣部指為矛頭針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為帝國主義侵略翻案。其文最刺眼的一句話是:「我們都是吃狼奶長大的」,袁教授還說,今天的青少年仍然在吃狼奶,因為教科書中充滿謬誤。
姚文元效忠暴政身敗名裂,是知識份子依附權力的最壞典型。但推崇喬姆斯基式的非理性的批判行為也不是明智的選擇。知識份子應該愛恨分明,有所為有所不為。
又是一年,大地回春。本期雜誌趕在中國農曆新年出版,狗年談狗,是香港的風俗。我們無狗可談,談談啄木鳥與烏鴉,那是與傳媒角色的老話題有關。本期內容幾個方面都涉及這個話題:專題是談大陸傳媒的困境,另外有劉賓雁的訪談錄,兩位元人民日報老記者的對話;四人幫筆桿子姚文元的去世,引起我們探討知識份子在當代政治中的地位;中國著名公共知識份子茅於軾的專訪,也同樣描述了在動湯的...
花家木梨出豫劇,2劍光戰塵掩碧玉﹔3卡通動作木蘭洋,4坤德內歛藏胸臆。
編者按:身為草根階層代表入選香港議會的梁國雄,以街頭抗爭聞名。他在訪問中談到對近期香港的政改方案的看法,並少見的坦陳他的左派政治觀與格瓦拉情結。
香港名嘴黃毓民爭取還政於民,家喻戶曉,去年被商台炒魷魚後,和太太賣牛肉麵,同時參與泛民主派活動,繼續發揮影響力。他在訪問中分析政改方案的雙方陣勢並爆料批評特首曾蔭權。
正當廣東一個小村子的村民自治受到公眾關注之際,十月十九日,中國政府發表了一九四九年以來第一個「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是新事,卻無新意,這幾乎是外界一致的評論。白皮書開宗明義就說,「各國民主是由內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強加的。」表明這份檔針對「外力」的論戰性,缺乏對內部推動民主的誠意。縱觀三萬字的論述,除了羅列中國民主政治的「巨大成就」外,就是重彈自毛以來的老...
● 香港信報具影響力的「林行止專欄」,對引起公憤的朱成虎核戰狂言,予以合理化,並避提其不惜讓中美兩國作出毀滅性犧牲的要害部份,令人深感意外。
香港數十年來都是觀察兩岸風雲的好地方,雖然近來自身也是風雨不斷,比之兩岸的風雷激盪只算小氣候而已。最近大陸的核武驚雷和台灣國民黨的改革之風,就是有國際性和歷史性影響的事件,因而構成本期的重點論述。
毛傳新著《毛:不為人知的故事》作者張戎,來港舉行該書英文版發佈會,應邀接受本刊專訪,暢談毛傳寫作十二年的種種經過及聞所未聞的有趣故事。該書中文版計劃明年春天出版。
每年三月,北京照例舉行全國人大政協年會,大排場,走過場,舉手如儀,歡天喜地,現今雖有一點差額選舉,代表提案,但無傷大雅,共產黨一統天下永遠一團和氣,與中央保持一致,沒有絲毫其他國家 「議會民主」的舌戰氣氛,這當然是貫徹鄧小平「不搞多黨制,不搞三權分立」的必然景象。本欄十多年前就主張過中國人大政協不妨學前蘇聯最高蘇維埃搞兩院制,換掉政協這塊過時的招牌。五十多年...
三月春回大地,香港籠罩在漫天的大霧之中。隨著趙紫陽走入歷史,北京黨天下的權力換班儀式也將最後完成,胡錦濤將接管黨政軍的全部大權,成為一名美國傳媒說的名符其實的全球第四名大獨裁者。盡管在中共對內對外的輿論控制與欺騙下,對這樣的封號,中港台不少人已十分麻木。
趙紫陽的一生獻給了中共二十世紀那場慘烈無比的革命,他從血與火的斯殺和險惡的權力鬥爭中走向人道主義,尋求自由民主的真價值,最後,成為紅色中國的一名良心犯,被他投身六十五年的黨視為不共戴天的仇敵而置於死地。革命之子被革命吞噬。他完成了他的人生,他留下了中共史上絕無僅有的一章。讓我用大陸老作家何家棟的一段話結束這篇悼念文章:「革命218是自由的兒女,但卻是專...
香港娛樂界近年巨星殞落:梅艷芳、羅文、張國榮——現在輪到了黃霑。今天凌晨,他走了。不過,應該說他不是藝人,而是香港文化界的奇才,是香港文化的標桿性人物,是香港文化最典型的代表,香港文化的雅俗、長短與毀譽都反映在他身上。你了解黃霑、研究黃霑,就等於了解和研究了香港。
美藉華人作家江南(劉宜良)在三藩市被殺事件,不知不覺,竟過去了整整二十年。最近,臺灣傳記文學月刊、中國時報及北美世界日報、香港明報月刊都作了大篇幅的報導與回顧。一九八四年我在九十年代月刊做編輯,負責中國方面的評論,江南是該刊的長期作者。記得那年九月下旬,江南從北京返美,路經香港,上來編輯部與我們打過招呼,留下一個風塵僕僕的過客印象。殊不知半個月後,十月十五日...
喬治布什在國內外巨大的反對聲浪中競選連任,讓許多支援他的人,目不轉睛,爲之擔憂,極欲瞭解美國人怎樣處理內部矛盾和選擇國家權力。投票後不出一日,終於塵埃落定,布什取得令人跌破眼鏡的勝利,隨克裏認輸,布什在選舉人票上贏了三十多票,在普選人數上贏了三百多萬票,占得票率三個百分點。而共和黨在參衆兩院也取得多數席位。控制了聯邦的立法行政大權。
當紐約長島和北京西山同時染上一片金黃的時候,我們感到這個金秋季節充滿了權力的高亢和引誘。首先是九月北京揭開了一個新世代權力的序幕,同月香港立法會改選,十月初美國總統大選,十二月臺灣立法委員改選。
近來關心中國事務的人,都在爭相傳誦兩篇宏文:四月份北大新聞學院副教授焦國標的《聲討中宣部》和北京中國青年報名記者盧躍剛最近《給團中央書記趙勇的公開信》。這兩篇來自北京的文章,雖不像體制外自由派文章那樣尖銳、潑辣,但仍有不可抗拒的論證力量,作者以其對體制內狀況的準確把握,點中穴位,有分寸地切入議題,不提過於超前的訴求,是非善惡卻一目了然,公義與良知閃閃發光。讀...
共有約 109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