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鐘
發生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之際的中國三年大饑荒的真相,經過整整半世紀學者和傳播工作者的追尋,最近才得以浮現出一個較為清晰的輪廓。《墓碑》的作者楊繼繩先生描繪了一幅赤地千里、舉國悲慟的浩瀚畫卷,提出死於饑荒的人數為三千六百萬(稍早,張戎在《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也不約而同地採用相近的數字),北京知名學者,前人民大學副校長謝韜痛稱,這場大饑荒是古今中外最大的暴...

英國十九世紀作家狄更斯以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為背景的小說《雙城記》開篇就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個名句似乎也適用於今天的中國。

始於十九世紀涉及大片領土的中俄東部邊界爭議,最近達成最終協議,全線勘定。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中國斷無收回失地的可能。但決不能容忍中共以剝奪人民權利的獨裁方式處理外交問題。

新唐人和希望之聲向亞洲播出訊號自上月16日被歐衛中斷以來,至今沒有得到恢復。中國問題專家、香港《開放》雜誌總編金鐘指出,事件肯定和中共舉辦奧運有關,因為自由媒體是中共最害怕的。

今年四月二十九日,是林昭一九六八年在上海被秘密處決的四十週年,她死 後第二天,官方派人向她母親收取五分錢的子彈費。我們有一組文章紀念她,並發表她的長篇詩作《普羅米修士受難的一日》。

一年之計在於春。三月是北半球的春天,今年三月,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台灣的總統大選。陳水扁八年執政的結束,台灣政局正面臨新一輪政黨輪替的選擇。三月二十二日的投票,對於台灣海峽兩岸未來互動的影響,也是觀察家密切注意的重點。本期重點文章介紹了選前藍綠陣營的強弱對比,並未以民調作為主要依據,而是側重台灣政治版圖的具體分析,指出馬英九謝長廷對壘還有相當的灰色...

去年在紐約一個大學生的藝術展上,看到一件回顧性的抽像作品〈二十世紀大屠殺〉,引起我注意的是其附件,一份統計表,記錄了四十三次大屠殺主使人及死亡人數。毛澤東排名第一,殺人數量四千九百萬,說明是「死於大躍進與文革」。我問一位女學生,資料從何而來?她不知其詳,只說是美國學者研究的數字。

在這大地回春,歡慶佳節的時刻,我們和讀者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今年的夏季奧運會,那是中國人等了十年的大日子。現在中國大陸的奧運氣氛已炒得很熱,進入倒計時。我們留意到北京奧運的主題口號正在四處飄揚——「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英文是 One World , One Dream 。作為香港人,對這個口號有似曾相識之感。因為香港人十年來,也生活在一個形狀相似的口號之下...

隨著巴基斯坦著名政治家貝布托在暗殺中倒下,二○○八年來到人間。從香港人的立場迎接新年,是不無遺憾的。因為過去的一年,是九七回歸時許諾有希望舉行「○七○八雙普選」的一年,結果雙泡湯。近日特首曾蔭權在北京宣稱,感謝中央允許香港在二○一七年普選特首。一拖又是十年!到時候是不是又會找理由「跳票」?我們判斷過,共產黨本質上是不會給香港人選票的,它需要的是馴化港人成為愛...

香港立法會(議會)補選將於12月2日結束,「兩個女人的戰爭」即將揭曉。據民調陳方安生高於葉劉淑儀十個百分點。但有媒體分析,因為臨選前親中派的抹黑戰術,挾帶其在區議會選舉的大捷氣勢,陳太輸葉太贏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無論誰輸誰贏,我們認為這場選舉對於展望香港民主前途的意義都是不可忽視的。

炒作經年的中共十七大,現在才有一個確定的開會日期(十月十五日)公佈。公眾關注的人事安排,據本刊內幕報導,到八月底尚未有最後的決定。距開會還有一個多月,各種變數都有可能。權力分配、派系鬥爭集中在人事上,這是歷次黨代會的慣例。

排行榜
TOP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