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
簡體
搜尋
大陸
美國
香港
國際
台灣
|
即時
評論
專題
視頻
|
科技
財經
娛樂
文化
|
生活
健康
各地分網
紐約
華府
舊金山
費城
洛杉磯
新澤西
波士頓
美西北
多倫多
美南
溫哥華
美中
台灣
聖地亞哥
香港
加國亞省
澳洲
蒙特利爾
歐洲
新西蘭
日本
更多
丁抒
《餓鬼》書評:毛澤東時代的大饑荒
2006年03月13日 8:42 PM
如果中國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饑荒仍然不為人知的話,這本身又是一個悲劇。因為如果這場災難繼續被掩蓋,那麼這個國家將不可能從中吸取教訓......
丁抒
動向月刊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 (四)
四、 結束語 一九五八年秋,毛澤東曾在武昌會議上說:“廣西死了人,陳漫遠不是撤了嗎?(一九五六年廣西餓死數百農民,從第一書記陳漫遠到縣委書記均受處分──本書作者注)死五千萬人,你們的職不撤,至少我的職要撤,頭也成問題。”(1)如今真的死了人,而且與五千萬也差不離。他卻不說要撤他的職、砍他的頭了。作為這樁空前的人間慘劇的禍首,他呈示出什麼道德良心?三四千萬人餓...
丁抒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
2005年07月28日 7:43 PM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 (三)
三、 是人禍,不是天災一九六○年一、二月間,全國各地餓死的農民以成百成千萬計,中共中央主辦的《紅旗》雜誌和《人民日報》不顧全國人民、包括該報編輯記者都在餓肚子的事實,日復一日地朦騙世人、粉飾太平。人民從《人民日報》上只看到《從長江到黃河流域揭開夏季大豐收的序幕》的喜訊,字裏行間找不出一絲一毫餓死人的跡象。甘肅和四川都餓死了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可是甘肅省委第一...
丁抒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
2005年07月27日 11:04 AM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 (二)
畢節地區也成了活地獄。“地委書記孟子明是個土皇帝……一九五九年在畢節地區大搞所謂‘捉鬼拿糧’……,製造了全省聞名的‘金沙事件’(金沙縣嚴重死人事件),使無數貧、下中農家破人亡。”(44)一九六八年,本書作者的一位朋友到金沙縣工作,當地人告訴他:一九六○年幾乎家家死人,全縣死了大約四分之一。一九六○年六月,李景膺親自到金沙縣,把六個區委書記逮捕了五個。其中一個...
丁抒
大躍進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
2005年07月26日 10:06 AM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 (一)
一、 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人禍 一九八四年,有幾位學者在英文《人口與發展通訊》上著文指出:“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中國的大饑饉是人類歷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1)對這一點,當代嚴肅的學者、歷史學家都已予以肯定。問題是,它的來龍去脈如何?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大躍進期間中國餓死了多少人?
丁抒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
2005年07月25日 4:15 PM
林昭與《星火》雜誌
一九五八年,蘭州大學將部分右派送農村勞動改造。三十六名右派學生、兩名研究生和化學系講師胡曉愚,共三十九人,分別到了武山、天水兩縣的農村。
丁抒
2005年07月25日 11:05 AM
《人禍》尾聲
一九六一年的廬山,同兩年前一樣的美。山巒、嵯岩、松木、溪流,一切都是老樣子。像兩年前一樣,中共中央又在這裏召開了一次會議。這一次鑒於巨大的災難已經發生,國家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形勢,毛澤東的心情與兩年前大不一樣了。在六二年八月的北戴河會議上,毛說:「一九六○年下半年,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上半年,都講困難,越講越沒有前途了,這不是壓我?壓我兩年了....」(注1...
丁抒
2005年07月24日 4:25 PM
《人禍》第十一章 形勢險左調稍斂 (下)
這裏有個小故事:「右派份子」黃行本是青陽縣人民法庭庭長,在押到一個鐵礦和勞改農場「教養」了四年之後,李葆華開始為右派甄別平反了,黃被調去做這件事。因人手不足,他夜以繼日地處理案件,為一個一個蒙冤的人寫報告,平反昭雪。等別人搞得差不多了,關於他自己的報告才開始動手。當關於為他平反的報告剛剛完成,正待上級批覆時,甄別工作突然「煞車」了。他沒能趕上這班車,結果還是...
丁抒
2005年07月23日 7:11 PM
《人禍》第十一章 形勢險左調稍斂 (上)
進口糧食可以救急於一時,卻消除不了災難的根源。有兩個小例子可以點明問題的癥結所在。
丁抒
2005年07月22日 7:50 PM
《人禍》第十章 大災劫咎由人禍
一九六○年來臨時,無數農民正絕望的境地中無聲無息的死去。可是元旦那天,中共中央主辦的《紅旗》雜誌刊登的卻是這樣的文章(作者為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全省一千二百十三個人民公社和三十三萬多個公共食堂,都像鋼鐵一樣鞏固起來了。」「一九五九年河南省所以能夠戰勝幾十年沒有過的....嚴重乾旱,保證了農業的大豐收,就是人民公社發揮巨大威力的結果。」過了半個月,第二...
丁抒
2005年07月21日 3:49 PM
《人禍》第九章 餓神州遍野哀鴻 (下)
河南二百多萬人餓死(事後河南省委向中央報告的數字)(注16:見《烏托邦祭》第一五三頁。),信陽地委及下屬幾個縣的幹部統統撤職,還槍斃了其中幾個罪惡最大的,人是抓了不少,從地委書記一直抓到生產隊長,但作為罪魁的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卻得以從輕發落。他自己倒明白:「省委和我犯的錯誤嚴重得很,罪惡也大得很....組織上無論如何嚴肅處理,我都沒話講的。處以極刑,我也應引...
丁抒
2005年07月20日 3:27 PM
《人禍》第九章 餓神州遍野哀鴻 (上)
由於囿于吳家花園一隅,彭德懷並不瞭解全國的形勢究竟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實際情形不是他設想的千萬人挨餓、餓死一些人,而是幾億人挨餓,餓死了大約兩千萬人。
丁抒
2005年07月19日 4:34 PM
《人禍》第八章 反右傾饑饉蔓延
清除了彭德懷,毛澤東立即著手組織忠於自己的隊伍。林彪自一九五○年毛提名他率兵赴朝鮮作戰時他稱病推辭之後,一直處於「養病」狀態,九年中未做什麼工作。但是十個元帥中,林彪是唯一與彭德懷無私交的(據彭一九五○年至六七年的警衛秘書說,兩人從未有過私人之間的往來),所以毛認為他最可靠,提議由林彪接任國防部長。
丁抒
2005年07月18日 10:34 PM
《人禍》第七章:施辣手「諫臣」獲罪
毛澤東要成功打倒彭德懷、張聞天二人,必須消除政治局成員的反對。這一點他的確做到了。
丁抒
2005年07月17日 5:23 PM
《人禍》第六章:登廬山彭總上書
按一九五八年前後的生產力水平,全國每年大約能增產糧食一百多億斤至二百億斤,所以在三月間剛發動大躍進時,毛澤東還只是說:「今年如果能增加一千億斤糧食,七百億斤也好,整個地球就翻過來了。」(注1:一九五八年三月中共中央成都會議上王恩茂發言時的插話。)可是過了半年,人民公社成立,《人民日報》不斷報導畝產萬斤的「衛星」,毛澤東便飄飄然起來,調子完全變了。
丁抒
2005年07月16日 10:58 PM
《人禍》第五章:辦公社共產風起
一九五八年大規模毀棄農作物的瘋癲行為,後人覺得不可思議。民以食為天,農民難道不知道不收穫就沒有飯吃嗎?人的生命系於糧食,為什麼會任其爛在田地裏,甚至犁掉、燒掉呢?
丁抒
2005年07月15日 10:06 PM
《人禍》第四章:吹牛皮亂放「衛星」
如今山東一帶,二十多個世紀之前是齊國,那裏有塊叫「阿」的地方,在當地父母官「阿大夫」的治下,「田野不辟,人民窮餒」。但是阿大夫專門吹牛,虛報政績,齊威王一度受騙,後遣人赴阿查明真相,將他下油鍋烹了。有人認為齊威王這個一國之君,居然能探明地方官員的劣行,可見很有點了不起。其實,他手只有一個阿大夫在吹牛搞浮誇,要識破真相並非難事;要是下邊的大夫們全部向阿大夫看齊...
丁抒
2005年07月14日 10:43 PM
《人禍》第三章:辦公社共產風起
一九五八年如果僅僅鬧個「大躍進」,加上一個「大煉鋼鐵」,雖然弄得民不聊生,還不至於弄出一年多以後「無數農民餓死」的慘事來。可是,就在毛澤東大發鋼鐵燒的同時,他將中國引上了另一條災難之路——在五億人口的農村推行了「人民公社」制度。
丁抒
2005年07月13日 10:30 PM
《人禍》第二章:大煉鋼禍延全國
在一九五七年十月舉行的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屢次將「去年」的舊事重提,抨擊兩位黨的副主席周恩來、陳雲的「反冒進」,說他們「右傾」,將他們罵作「促退派」。會後,毛親自審閱批發了十一月十三日的《人民日報》社論。號召批判右傾保守思想,「在生產戰線上來一個大的躍進」。這是「大躍進」這個口號首次出現。毛對「大躍進」這個新名詞十分讚賞,曾說「我要頒發博士學銜的話,建...
丁抒
2005年07月12日 11:16 PM
《人禍》第一章:合作化引發災難
民國初年,中華民族在尋找出路,千萬知識分子更是走在前頭。作為其中一員,二十五歲之前的毛澤東曾經信奉「觀念創造文明」的學說。他認為這個世界需要聖賢作為「傳教之人」,率領眾多辦事的「豪傑之人」去抓「大本大源」,「從根本上變換全國的思想」,「國家因此得到改造,百姓因此得到幸福」。(注1:《<倫理學原理>批注》,轉引自《遼寧師大學報》一九八六年第一期。)以後,他接觸...
丁抒
2005年07月11日 9:11 PM
《人禍》序言
序言一九六二年初,那場兩千萬人餓死的慘劇已經過去,生命力似乎無限的中華民族又遂漸挺直脊樑的時候,中共第一副主席、國家主席劉少奇對即將赴安徽就任中共省委第一書記的李葆華說:「回去以後,把前三年的歷史寫本書。如果勇敢些,就把它編劇演。再勇敢些,就立碑傳給後代。」多少年過去了,在輿論一律的中國,書沒有問世,劇沒有登台,碑更沒有能豎起。由於接著而來的文革浩劫為害更烈...
丁抒
2005年07月10日 10:49 PM
《陽謀》尾聲
一九七六年毛澤東去世時,百萬右派中,尚活在人間的那些人已經做了十九年賤民。其中相當多還在他們「就業」的勞改農場裡等待生命之燈枯竭、熄滅。已經回到社會的那部份也還在社會最底層掙扎。直到兩年後中共才決定給「錯劃為右派份子的案件」予以改正,並於一九八一年六月通過決議,公開承認五七年的「反右派鬥爭被嚴重地擴大化了,把一批知識份子、愛國人士和黨內幹部錯劃為『右派』,造...
丁抒
2005年07月10日 10:32 PM
《陽謀》 第十七章:再「補課」劫禍不止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一發時都嚇煞。」六百年前,朱元璋在農民起義軍中初露頭角時寫的兩句詩,可以用來說明反右風暴塵埃落定之後的局面。共產黨一鳴,百鳥齊喑,百花齊被嚇煞,一九五七年夏初那熱鬧的鳴和放在知識份子心頭只剩下了痛和苦。
丁抒
2005年07月09日 11:35 PM
《陽謀》第十六章:入「另冊」殉難者眾
反右高潮中,毛澤東說了這樣的話:「對右派是不是要一棍子打?……打他幾棍子是很有必要的。你不打他幾棍子,他就裝死。」(注1:一九五七年七月九日,毛澤東在上海幹部會議上的講話。)真死也罷,裝死也罷,對這些命如螻蟻的小人物,毛澤東是不存憐憫之心的。許多入了「另冊」的右派,在看到同這個政權無理可講之後,就只有以死抗爭了。
丁抒
2005年07月08日 9:57 PM
《陽謀》第十五章:狠處理殃及妻孥
在一九五六年的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劉少奇作了個政治報告,提出:「革命的暴風雨時期已經過去了,新的生產關係已經建立起來……完備的法制就是完全必要的了。……必需使全國每一個人都明白,並且確信,只要他沒有違反法律,他的公民權就是有保障的,他就不會受任何機關和任何人的侵犯。如果有人非法地侵犯他,國家就必然地出來加入干涉。」
丁抒
2005年07月07日 9:32 PM
《陽謀》第十四章:反溫情六親不認(下)
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九日,毛澤東關於判別香花毒草的「六條標準」公佈後,誰也不再提共產黨整頓作風的事了。儘管中共統戰部長李維漢說過不要求各黨派整自己的風,各黨派還是安靜下來,各自回窩,整自己的風去了。
丁抒
2005年07月06日 10:47 PM
《陽謀》第十四章:反溫情六親不認 (上)
如此大規模地抓人鬥爭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中共似乎輕而易舉就做到了。它究竟是怎麼「成功」的呢?
丁抒
2005年07月05日 8:34 PM
《陽謀》第十三章:超「指標」賤民百萬
一九五七年九月,中共召開八屆三中全會,總書記鄧小平在會上作了《關於整風運動的報告》。他在報告中公佈了毛澤東在七月間作的指示:「資產階級反動右派和人民的矛盾是敵我矛盾,是對抗性的不可調和的你死我活的矛盾。」(注1:見《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即毛澤東「一九五七年七月在青島同各省、市黨委書記談話的一些要點」。)這就為「反右運動」定下了甚調。一百萬右派被鬥得死去活...
丁抒
2005年07月04日 4:59 PM
《陽謀》第十二章:挖「右派」全國搜索
由於毛澤東在七月間號召「對右派,要挖,現在還要挖,不能松勁」,(注1:一九五七年七月八日,毛澤東在上海市各界人士會議上的講話。)全國便在「挖」字上大做文章,將無數善良的人投入了冤獄。
丁抒
2005年07月03日 11:16 PM
《陽謀》 第十一章:大清洗精英凋零
一九五七年落網的右派份子,幾乎全是中國知識界的精華和共產黨中的知識份子幹部,一一列舉不可能。除了前已引述其言論的那些人之外,不妨再多舉若幹事例。
丁抒
2005年07月02日 9:38 PM
1
2
共有約 50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紐約市長競選 亞當斯以無黨籍爭取連任
在聯邦法官正式駁回對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的貪腐指控後,亞當斯於週四(4月3日)早上宣布,將不參加即將舉行的民主黨市長初選,轉而以無黨籍身分參加今年11月的市長大選。
萬斯:TikTok協議將在截止日前達成
分析:美新關稅衝擊 中國GDP增長或減半
關稅致股市暴跌 白宮告訴華爾街:相信川普
川普關稅落地 道指早盤暴跌1500點
排行榜
TOP
ARTICLES
1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 (一)
2
《陽謀》第四章 誘鳴放「引蛇出洞」
3
《人禍》第二章:大煉鋼禍延全國
4
《人禍》第四章:吹牛皮亂放「衛星」
5
《陽謀》 第三章:換調子「雙百」出籠
6
《陽謀》第二章:施暴虐鎮反肅反
7
《陽謀》第六章:「一邊倒」國人不齒
8
《陽謀》 第九章:弄“陽謀”反右揭幕
9
《餓鬼》書評:毛澤東時代的大饑荒
精彩推薦
EDITOR's
PICKS
測量 載人 傳訊 保健——古代的風箏 你想不到的用途
圖
地震千里外大樓秒塌 2025年之卦合《推背圖》預言大變局?
圖
【未解之謎】哪吒真的是魔童嗎?揭祕封神背後的驚人真相
我沒有鄉愁
圖
美國25州推動將黃金白銀列入法定貨幣
圖
想要財富長期增長?養成這8個簡單習慣
圖
不用太白粉 這5種天然食材勾芡更安心
圖
承天皇太后——蕭綽
圖
Costco有哪些新品上架?11款最值得買
圖
周紀:神韻代表傳統與未來 律師需看懂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