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

中國人的問題,既有歷史的沈痾,又有當世的宿疾。本書所論中國人,主要指當代中國人,兼敘古代中國人,藉以追尋這個民族的歷史變遷及其複雜軌跡。
2月15日,蔡英文領表,參加黨內初選,鑒於只有蔡一人完成黨內初選登記,因而,她已經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
年初,網路傳出江澤民到海南島東山嶺旅遊的消息,但很快,這條消息,連同照片,全部遭刪除。據信,這條消息,最早發自海南東山微信,顯然得到江澤民本人授意。緊接著,中國門戶網站如新浪、騰訊、網易、搜狐、以及微博和手機用戶端都廣
本月16日,中南海召開了一次冗長的政治局常委會議,不似以往的半天,而是整整一天。外界認為不同尋常,中共官方喉舌《環球時報》也承認「不同尋常」。
年初,網絡傳出江澤民到海南島東山嶺旅遊的消息,但很快,這條消息,連同照片,全部遭刪除。據信,這條消息,最早發自海南東山微信,顯然得到江澤民本人授意。緊接著,中國門戶網站如新浪、騰訊、網易、搜狐、以及微博和手機客戶端都廣泛轉載。但很快,幾小時之後,所有這些轉載盡遭刪除,甚至包括中共駐港的鳳凰網。刪除的指令,顯然來自中南海,執政的習近平當局。
開放雜誌創刊之日,正值中國八六學潮落幕之時。正在上海求學的我,有幸參加了那波大學潮。彼時,對《開放》的創刊毫不知情,更絕對不曾意料,多年後,我會與這家香港雜誌結下不解之緣,並成為其特約撰稿人。或許,八六學潮,就是冥冥中無影的橋樑,讓我們命運交集。
12月11日, 一架載有174名乘客的泰國亞洲航空公司的航班,從泰國曼谷飛往中國南京。飛行途中,一名中國女乘客向空姐要開水泡方便麵,只因空姐動作慢了一些,這名中國女乘客就怒不可遏,將泡好的方便麵潑向空姐,引發騷動。三名中國男乘客起身為這名中國女乘客撐腰,大鬧航班。
少青中。學民思潮、學聯、佔中三子,是領導港人佔中運動的三大團體,分別由中學生、大學生和中年知識分子組成。少年、青年與中年的完美組合,代表香港的主流與未來。這一組合,散發明確信息:共產黨在香港不得人心,共產黨在香港沒有未來。
香港爆發雨傘革命,全球矚目。事發前夕,「佔中三子」還曾感嘆:佔中運動已經失敗。原來,他們設計的佔中運動,原本只是作為一個籌碼、一種壓力,逼中央政府在普選問題上讓步。豈料,中央政府鐵石心腸,毫不讓步,悍然拋出假普選方案,以篩選代替普選,愚弄、羞辱港人。
2014年9月,在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位於印度北部的達蘭薩拉,德國《週日世界報》記者採訪了達賴喇嘛。之後,該報發出報導,稱:「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暗示,他可能是最後一位達賴喇嘛。」
2014年8月8日,經過兩個多月的猶豫之後,美國開始對「伊斯蘭國」(ISIS)展開空中打擊,但這類打擊,定點而有限,顯示美國不願再深度捲入伊拉克內戰,尤其避免派遣地面部隊。
代號「火力-2014」的大軍演,從7月15日開始,將連續舉行10場陸軍「跨區演練」,實彈射擊。同期,海軍與空軍也大舉出動,先後在北部灣、渤海、黃海、東海演練。三大兵種,六大軍區,號稱「三軍四海」大軍演,規模空前。其歷時之久,也史無前例,從7月開始,將持續到9月底;部分演習,如在江蘇東北海域的演練,將持續到11月20日。
「天安門事件」,發生在25年前的中國民主運動,以及中國政府的大屠殺,成為世界歷史的重大標誌性事件。25年來,中國政府一直遮掩和抹殺這段歷史,但世界各國,包括日本,都記錄了這段歷史。墨寫的謊言,改變不了血寫的史實。
南韓歲月號客輪16日做出致命轉向後3分鐘,船上1名男孩用手機通報消防單位,為這起船難第1通求救電話。
今年4月11日,退位一年多的前總書記胡錦濤,忽然現身湖南省瀏陽縣,參觀胡耀邦故居,引起外界注意。時近敏感日期4月15日,胡耀邦的忌日。
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公投,結果:近97%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迅速與克里米亞地區領導人簽署兼并條約。國際社會拒不承認這一公投結果,因為,這是在俄羅斯軍事佔領下的公投。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在先、分割烏克蘭在後,人為炮製公投戲。
2014年3月,北京召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北京交響樂團團長譚利華透露:2001年,中國邀請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Luciano Pavarotti)、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和卡雷拉斯(Jose Carreras)到北京故宮演唱,花了天價,中國政府支付他們每人380萬人民幣,而他們在其他國家演唱時,每人頂多獲支付5萬美元或5...
2月底,烏克蘭人民剛剛贏得新一波民主勝利,俄羅斯卻悍然出兵,佔領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這一突如其來的軍事入侵,猶如當年納粹德國的「閃電戰」。
2014年2月中旬,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會談。據稱,這是自1949年以來,兩岸政府最高級別官員的正式會談,具有破冰的歷史意義。
在一月份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把當今中國比喻為一戰前的德國,提示,今日的日中關係,類似1914年一戰前夕的英德關係,雙方雖有緊密的經貿往來,但仍因戰略競爭、敵視和猜忌而開戰。
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即將卸任。作為美國首任華裔駐中大使,駱家輝以樸實、親民、輕車簡從、不事鋪張的現代風貌而聞達於中國,深得中國民眾好感。中國互聯網上,流行「駱家輝評價中國人」的十二條。筆者細觀之,感覺,這十二條,未必出自駱家輝之口,有人或以駱家輝之名,警示中國人。但無論如何,這十二條,值得中國人對照、深思。網傳「駱家輝評價中國人十二條」,內容如下:
近日,中日兩國駐英國大使分別撰文,互指對方國家為「伏地魔」(英國暢銷小說《哈利波特》裡的惡魔)。
12月9日,朝鮮官方媒體證實該國第二號人物張成澤落馬,並播出前一日(12月8日),在金正恩主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張成澤被軍人當場帶走的震撼畫面。世襲王朝的宮廷惡鬥和腥風血雨,共產黨政權的權力傾軋和冷酷無情,再次聳動世界。
把握兩岸關係,需要明辨台灣的優勢。與中國相比,今日台灣優勢,既非經濟,也非軍事;而在於:普世價值,國際聯盟。面對中國,這兩條,才是台灣的本錢。談互信,首先要自信。
當中共牢牢把持中國,不讓中國發生改變,一場戰爭,或許是改變中國的唯一途徑。如果中國人民無法起而推翻獨裁中共,國際社會也會因緣推翻獨裁中共。正可謂∶惡者,人人得而誅之。
上週,北京大學的一個委員會決定解聘該校經濟學院副教授夏業良。理由是:「教學評估成績連續多年倒數第一」。夏業良不服,諷刺說,如果這是真的,他就可以拿到吉尼斯世界記錄了。
十月上旬,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在印度尼西亞的峇里島舉行年度峰會。媒體紛紛報導,美國總統奧巴馬缺席,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盡風頭。媒體的炒作,似乎造成這樣一種印象:美國經濟不景,中國經濟繁榮;美國地位下降,中國地位上升;美國重返亞洲力不從心,中國在亞洲大展身手。
「判決不公!嚴重不實!既不公開,也不公正!完全沒有採納我和我的律師有理有據的辯護意見!」聽完無期徒刑的宣判後,薄熙來在法庭上如是咆哮,被戴上手銬後,雙拳緊握,劇烈抖動,表現其內心的緊張、憤怒與恐懼。
8月10日,隸屬中國國務院的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辦了「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據稱,該論壇召集了一批「網絡名人」和「意見領袖」,卻沒有透露,這批「網絡名人」和「意見領袖」姓氏名誰;外界也無從得知,他們具有多大的代表性。
近日,中共官方首席喉舌《人民日報》,連發幾篇文章,批判憲政理念,標誌著,中共「十八大」之後,這場有關憲政的爭論,從民間的雙向討論,進入官方的單向批判;而且,批判潮升級。
共有約 787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國會眾議院一個跨黨派委員會表示,中國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他們還敦促英偉達公司交出可能用於開發DeepSeek聊天機器人模型的相關芯片銷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