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足球比分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曹長青

來美國這十多年中,多數的美國國慶節都是在紐約渡過的,主要是看曼哈頓“梅西百貨公司”(Macy's)放焰火,有時是擠在人群裡和大家一起歡呼、直接感受人們對美國的熱烈情懷;有時是在家裡看電視,隨著和焰火一起綻出的音樂,重溫一遍到美國後很久都無法相信的、那種終於來到一片自由的土地之後的心境。今年則由於去美國之音做節目,首次在華盛頓渡過美國的國慶節。
我自認為自己很熱愛美國,也被不少人指責為極端親美,但最近讀到意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的長文“憤怒和自豪”(Anger and Pride),才感到自己對美國的情懷和她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6月19日,俄國正式公佈了前年八月核潛艇沉沒、造成一百多俄國官兵喪生事件的調查報告,結論是,該事件是由於潛艇內艙魚雷爆炸,是俄軍內部的技術事故。
著名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Oriana Fallaci)在沉默了10多年之後,最近又成了西方媒體上的新聞,這次不是由於她對權力人物的進攻性採訪,而是她本人遭到“攻擊”﹕意大利的穆斯林團體給她發信,揚言殺掉她,因為她寫了批評伊斯蘭教和阿拉法特的文章。
互聯网的出現,為信息更大規模、更快速度的流通提供了更充分的條件,進一步擴大了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但同時這种人人可上网,人人可匿名發表言論的環境,以及有些网站缺乏管理,也為某些惡意個人攻擊、造謠誹謗和病態心理發泄等提供了机會,使有的网站變成了劣質言論的垃圾站。
六四屠殺後幾天、幾個月內,無數人認為,在世界的聚光燈下向平民開槍的政權一定會很快垮台。但是,13年過去了,中共不僅沒有垮,中國的經濟還在繼續發展,並加入世貿,去年更獲得了奧運會主辦權。
美國前總統卡特12日抵哈瓦那,成為1959年卡斯特羅“革命”之後,首次訪問古巴的美國重要人物。
中國俗語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警示世事滄桑,變數無窮。僅僅幾年前還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南斯拉夫強人總統米洛舍維奇,現在不僅被他自己國家的人民選下台,而且被送到海牙國際戰爭罪法庭。
今天美國主要大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環球報》都在體育版頭版刊出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桑德拉.鮑爾文(Sandra Baldwin)因假學歷被揭出而辭職的消息。《紐約時報》甚至把這條消息放在了報紙的頭版,然後轉體育版內頁,顯示對這個丑聞的重視。讀這些報道,讓人不期然地想到同樣學歷造假的吳征“博士”和楊瀾“校董”。
經過911恐怖的紐約人,又受到一次小的“驚嚇”,一個美國青年在曼哈頓中城90尺高的圓柱上連續站立35小時,不吃不喝不睡,無安全保護裝置,然後從柱上跳到地面。美國ABC電視台現場直播了這一驚險場面﹕他是玩命者找死、還是功夫絕頂的英雄?
美國總統布什首次訪問俄國,和普京簽署“削減核武條約”,被美國主要大報(社論)都評價為對美國安全、美俄關係、全球和平具正面意義(《洛杉磯時報》社論說,美俄核武數量佔全球90%)。
4年前,在15個成員的歐盟,只有西班牙、愛爾蘭是右翼政黨執政,其他幾乎都是傾向福利社會主義的左派政府。但這次法國大選透出的信息展示﹕到今年底,整個歐盟剩下的左派政府恐怕只有瑞典、比利時和希臘,其他12個歐盟國家都將是右翼政黨執政。歐盟為何發生“地震”,整個歐洲大陸向“右”轉?
他是“人類的良心”。1975年挪威頒發薩哈羅夫(港台譯為沙卡洛夫)“諾貝爾和平獎”時這樣評價。
雖然“王儲”胡錦濤30日在華盛頓展開旋風外交,一個下午和傍晚見了美國財政部長、商業部長、國務卿、國會兩黨領袖,另加16名聯邦參議員,但次日美國大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對此卻沒有一個字的報道。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這兩家頗有影響力的報紙,卻不約而同地大篇幅報道了另一個中國人﹕被譽為“中國移動長城”的籃球明星姚明抵達芝加哥,準備接受美國全國籃球聯...
布什把伊拉克、伊朗和北朝鮮稱為“邪惡軸心”,引起輿論波瀾,三個當事國齊聲回擊,中共也跟著譴責美國,一向與美國總要作點對的法國,也指責美國這種說法“簡單化”。
徐老先生的廢物堆積可能令美國人覺得荒唐,令新一代中國人覺得可笑,但殊不知,這廢物堆積的背後是和貧困掙扎、搏鬥的無數細節的堆積。這種心理致殘現象大概是很難挽回了,但願人們能因為這種現象而記住那個政權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罪孽。
八位音樂家在最後的時刻一直沉著平靜地演奏樂曲,那飛翔的音符,體現了至死不向自然界的凶惡低頭的人類尊嚴和高貴。正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寫到的﹕人,不是生來就可以被打敗的。你可以打敗他的肉體,但征服不了他的靈魂。那些追逐的鯊魚可以把那個老漁夫船上拖著的那條大魚啃噬得只剩下骨頭,但啃噬不掉這個水手不可戰勝的精神,這是人的靈魂和意志熔鑄的火焰,整個大海也無法把它熄...
中國人說﹕死心塌地的愛是無價之寶。美國人說﹕純潔的愛情具有偉大的力量。《泰坦尼克號》導演卡梅隆說﹕經不住死亡考驗的愛情,絕不是真正的愛情。電影《泰坦尼克號》用一個單純的故事和歷史的真實,再現了人性的輝煌,人們對愛情永不沉沒的追求。這其實是人類最古老、最簡單的“謎”。
八位音樂家在最後的時刻一直沉著平靜地演奏樂曲,那飛翔的音符,體現了至死不向自然界的凶惡低頭的人類尊嚴和高貴。正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寫到的﹕人,不是生來就可以被打敗的。你可以打敗他的肉體,但征服不了他的靈魂。那些追逐的鯊魚可以把那個老漁夫船上拖著的那條大魚啃噬得只剩下骨頭,但啃噬不掉這個水手不可戰勝的精神,這是人的靈魂和意志熔鑄的火焰,整個大海也無法把它熄...
“泰坦尼克號”沉沒距今已整整90年,在世界各地,人們一座座地修建紀念碑。而好萊塢的導演卡梅隆則修建了最宏大、豪華的一座,把它用高科技修在了電影銀幕上﹕有彩色畫面、噴發現代立體音響的《泰坦尼克號》巨船,從好萊塢啟航,駛向歐洲,駛向非洲,駛向亞洲和幾乎世界的每一個電影院,駛向了千千萬萬觀眾的心裡,它是一座流動的紀念碑,流向永恆和永不沉沒……
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一位重要報人,著名的新聞學府、座落在紐約曼哈頓北端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就是以普利策基金創辦的,在這個新聞學院門口,至今還矗立著普利策的全身銅像。
委內瑞拉發生軍事政變,總統查韋斯下台。在非洲,時常有半打上校發動政變,建立軍政府;但在走向民主的美洲大陸,這種事情則比較罕見。但對這次委內瑞拉政變,美國至今沒有譴責,歐盟也沉默,整個世界好像沒發生這件事一樣。主要原因是這個變化大快人心!
拉丁美洲在走向民主的過程中,新聞自由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現在美洲34個實行民選制度的國家,全部都有獨立的媒體,也就是說,他們的媒體不像中國那樣屬於國家所有,被政府和中宣部等控制,而是以“同仁辦報”的方式自行組辦,獨立於政府。
美國總統布什在二月下旬對北京的正式訪問,是中美兩國關係向前推動的一個標誌。
911事件,再次凸顯出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社會的問題——所有阿拉伯國家沒有一個實行民主制度;全球的穆斯林國家,除了土耳其和孟加拉國,都沒有真正的民主選舉。在美國領銜軍事反恐之後,全部阿拉伯國家以及主要穆斯林社會,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反美游行示威。
當聽到《華爾街日報》記者丹尼.珀爾(Daniel Pearl)被殺害的消息後,無法相信和悲痛的心情迅速被憤怒代替了。野蠻、凶殘、不可理喻……人類製造的詞匯已無法形容那種非人的行為。
各位听眾你們好!在今天的新聞自由專題節目中,我想就布什訪華的新聞報道方式談一下中國的新聞自由度。
12月31日午夜12點,在紐約的“時代廣場”,一如既往地舉行了迎接新年的計秒落球狂歡。與往年唯一不同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城市”的市長交接儀式在廣場上同時舉行﹕任職兩屆共8年的紐約第107屆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卸職,由布隆柏格(Michael Bloomberg)接任。但是紐約人迎接新市長的興奮,顯然低於對舊市長離任的悵然。《紐約時報...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上周訪問北京時曾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但採訪播出時,關於人權和台灣的部份全部被刪去。此舉引起美國的抗議,北京方面答覆說,這是由於電視節目長度限制而做的技術處理。
日本首相小泉最近表示他會在8月15日(二戰日本投降日)去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亞洲國家的抗議。正在河內出席“東盟會議”的中共外長唐家璇在會見日本記者時用日語高喊“停止那麼做!”,成為《讀賣新聞》的頭版大標題。《紐約時報》在報導時評論說,唐家璇的那種尖叫嗓音,及教訓孩子的語調,在日本朝野引起反感。
共有約 873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2025年4月9日晚,神韻新紀元藝術團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藝術中心維爾佛雷德-佩雷提埃劇場(Place des Arts - Salle Wilfrid-Pelletier)上演了本演季巡迴在當地的第一場演出,為蒙特利爾觀眾帶來了期待已久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