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im体育平台 - 体育

曹長青

今年3月下旬,中國官方「新華網」突然轉載了一篇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的文章,題目是「西方民主並非人類普世價值」。隨後中國的各大網站像如獲至寶,紛紛轉載,因為由美國人說「西方民主」沒有「普世價值」,那更有利於對中國民眾的洗腦。
反日、反美、反西方,這種民族主義狂熱行動,在專制中國發生,不足為奇。但在海外自由世界,中國留學生聚眾抗議西方,或許是第一次。西方媒體對此顯著報導,海外中國學人更激烈爭論﹕為什麼被視為精英、又是千方百計拿到西方簽證的中國留學生會有如此的舉動?
今天,意大利產生了新政府,兩個數字都具戲劇性:71歲的貝盧斯科尼第三次當總理;二戰結束了63年,意大利產生了62屆政府。
五年前的四月九日,英美聯軍進入巴格達,標誌著伊拉克被解放,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但五年來,伊拉克的局勢並沒有完全穩定,伊斯蘭武裝人員在伊朗等周邊專制政權的暗中支持下,不斷襲擊和屠殺平民,造成恐怖和混亂;美國則花費了大量財力軍力,並迄今付出四千官兵生命的代價,努力維持和增進那裏的穩定與民主。
二千年我到台灣觀選,在投票日當天為英文《台北時報》寫了篇預測台灣將開啟陳水扁時代的社論。當時很少有人做這種大膽預測,我更不能用代表報社立場的社論無端口出狂言,而是根據實地觀察,並目睹了連、宋、陳三個競選造勢之後做出的理性判斷。結果是台灣政權和平轉移。
美國的報紙和中國出版的報紙等媒體,嚴格說難以從新聞專業角度比較,因為一邊是按照新聞規律辦的報紙,按照英文newspaper的字面意思直譯為「新聞紙」;而在中國出版的官方報紙,本質上是「偽報紙」,雖然它也用新聞紙張印刷、用報紙的形式,有標題、照片,還有新聞導語、新聞由頭等等,但它缺乏報紙的靈魂﹕真實。前《人民日報》一位副總編輯曾說,他所編輯的這家中國最大的黨報...
十九年前我在夏威夷「東西方中心」做研究時,曾參觀過「珍珠港」紀念館,印象相當深刻。今年一月,應夏威夷台灣同鄉會邀請,到哈奴魯魯演講時,又再次去參觀。而在這之前一個月,我到東京演講,當地朋友帶我參觀了「靖國神社」。前後參觀兩個二戰「紀念館」,兩相比較,其差別之大,令人對東西方文化之不同深為感慨。
西藏問題,不僅是一個少數民族政策問題,也不僅僅是西藏是否獨立的問題,它關係到以甚麼價值作為建立將來民主中國的根本原則。如果不把人的自由視為最高價值,中國人無法建立起一個真正民主自由的國家,也不會圓滿解決民族衝突和領土爭端。
在中國召開人大和政協“兩會”,要假模假樣地選舉國家主席之際,中國的最大鄰國俄羅斯,進行了真正的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國家總統。
捷克是個很特別的國家,她雖不是世界大國(人口還不到台灣一半),但卻名揚天下,不僅因為有「布拉格之春」等反抗的歷史,也因為有昆德拉、哈維爾等知名異議作家,而引起像中國等共產國家的自由派知識份子重視。
十九日,南韓的總統大選將投票,目前主要候選人正在做最後的衝刺。各種跡象顯示,主張和北韓妥協的廬武鉉陣營將敗選,保守派可能獲勝。
《紐約時報》不久前刊出“哥大校長挨批”的專題報導,披露美國長春藤大學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發生教授和校長衝突事件,有一百名教授聯名,批評校長伯林格缺乏領導能力。
最近世界無疆界記者組織公佈了今年「全球新聞自由」排名,在 169國評比中,中國倒數第六(排古巴之後),僅高於北韓(倒數第二)。該組織說,全球有64名網絡異議人士被關押,其中55名在中國。
法國外交部長剛剛結束了對中國的訪問,中國官方報紙又像以往一樣,大唱中法合作的讚歌,好像法國像江澤民時代一樣,是中國可以實行“聯歐抗美”的戰略夥伴。但實際上,今天的法國,和當年希拉克當總統的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去年法國總統大選,著名的親美派薩科齊高票當選。薩科齊不僅是歐洲最親美的領袖之一,而且在對外政策上,很多立場都和美國總統布希相當接近。法國不僅不會成為中國...
南韓的「統派」遇到了麻煩,距離下月十九日的總統大選已不到五十天,但蓋洛普民調顯示, 保守陣營的 「大國家黨」總統候選人李明博的支持率高達五成四,遠高於左翼陣營候選人、主張南北韓和解的前「統一部」部長鄭東泳的一成七,雙方差距多達三十七個百分點!
每次從美國來到台灣,都能感受到這個國家朝氣蓬勃向前邁進的足音。而每次觀察台灣走向國家正常化的艱難和努力,都讓人想到二百多年前的美國獨立之路。雖然時空不同,但美、台是同樣目標,走著相同的道路。
在民主選舉已經成為多數國家常規日程的今天,在媒體滲入到每個人日常生活的現狀下,對政治人物的品頭論足也更引起普通民眾的關注,尤其是在任何選舉之際。那麼到底什麼樣氣質的人更有人氣、更能贏得最後和持久的勝利?最近日本國會改選結果,尤其近代英美政治家的歷史,給人重要的啟示。
《華爾街日報》最近要易主,成為美國媒體上一條熱門新聞,有各方報導和評論。一張報紙本身成了新聞,並不多見,主要由於《華爾街日報》是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嚴肅報紙,在金融甚至輿論界的作用都舉足輕重。
歐洲以其深遠的歷史、輝煌的遺產,一直被視為西方文明的孕育之地。人類進入科技和工業迅速發展的二十世紀以來,雖經兩次世界大戰、冷戰時蘇聯的威脅,但歐洲仍和美國一起,作為自由世界的堡壘,抵抗共產主義、發展資本主義,不僅成為全球最有經濟實力的洲際大陸,更給共產鐵幕下的人民帶來自由的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西洋兩岸關係一直對全球秩序起著支柱性的作用,美歐聯手,自由世界充滿力量。但冷戰結束,美歐裂痕就逐漸顯現,伊拉克戰爭打響後,歐洲就公開分裂了。當時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提出「舊歐洲」的概念,主要指反伊戰的法、德,還有比利時、瑞典等左翼政府及俄國。而「新歐洲」則指結束了共產專制的十多個原東歐國家。
七月四日,是美國國慶日,這個國家建立了231年。在美國居住近二十年,每年看美國的國慶日慶祝活動,都相當感慨,它至少有兩個特色:
6月5日,在全球八大工業國高峰會召開前一天,美國總統布什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發表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講話,主要是闡述美國為什麼要向全世界傳播自由的價值。布什總統強調,美國向全球推廣自由民主價值,不是要將美國的價值觀強加給其他人,而是全世界的人,都渴望自由,都需要民主,民主具有普遍性;“事實上,只有暴君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
法國剛剛舉行了國會改選,被稱為保守派的右翼政黨贏得了國會多數,再加上五月初法國總統大選時,也是右派獲勝,因此法國出現了總統和國會都是右派掌控的新政局。
從全球角度來看,中國的對外關係最重要的當然是唯一超強的美國;在亞洲,則是經濟大國日本。過去七年來,在共和黨的小布什執政下,中美關係明顯不再有民主黨克林頓時代的"蜜月期",主要原因在於,小布什是保守派( conservative),右派對共產主義有較清晰的認知,比較堅持原則。而克林頓是自由派( liberal ),左派對邪惡有相當的浪漫情懷,多有妥協性。
毛澤東已死了四十年,但毛的「故事」仍沒有結束,不僅中南海的繼任君王在本質上仍繼續毛式統治,也在於太多的中國人,仍不清楚毛澤東的魔鬼本相。
首先,不該播出黑道威嚇畫面。TVBS強調事先不知是該台記者所拍。但即使真是黑道人士送來電視台的,也不應該播出。因媒體不可做歹徒威嚇社會的工具。例如美國媒體雖然也爭獨家,但不會播出恐怖份子送來的威嚇畫面。對中東的半島電視台屢屢播放恐怖份子綁架人質、砍人頭的做法,美國傳播界一面倒痛斥,因為那種做法,使媒體成為恐怖份子的傳聲筒。因此根本問題不在於TVBS是否知情...
二十世紀,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世紀,發生兩次世界大戰,共產主義蔓延大半個全球,其導致的喪生人數高達一億三千萬,超過前十九個世紀的總和!
中共領導人胡錦濤最近訪問了非洲八國,引起西方評論家的重視,紛紛探究中國的外交戰略走向。
主辦單位今天給我的題目是「 評鄧小平時代」。我不是專家,但跟鄧小平有點關係,因為我們報紙批評過鄧小平,結果被解職,就這麼一點關係。
共有約 873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今天(4月20日)是復活節週日。在這個重大的節日中,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發表聲明,祝願大家復活節快樂,也希望這一天為所有的慶祝者帶來「和平與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