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音樂
禮是天之經,地之義,是天地間最重要的秩序和儀則;樂是天地間的美妙聲音,是道德的彰顯,禮序乾坤,樂和天地,氣魄何等宏大!所以,“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禮樂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養性,體悟天道,謙和有禮,威儀有序,這是我國古典“禮樂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所在,也是聖人制禮作樂的本意。

師曠雖為樂官,但他不同於一般樂工,他認為音樂是通過各地風謠的交流傳播德行的,應該使音樂傳播的教化無處不到,使德行傳播得既廣且遠,用詩來詠唱它,用禮來節制它,才能使遠近各處無不歸化。

美好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淨化人的心靈,給人以美妙的享受。但是您知道麼,音樂產生之初是為了治病的。這一點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 因為藥字是從樂字而來,樂在產生之初,是用來治病的,是藥的祖先。

孔子循香味而行,在幽谷的深處發現了一片蘭花,她們天姿神韻,端莊素雅,生長在這裏,不為人所知,不為人所讚,卻默默的芳香四溢。孔子對學生們說:“蘭花在深谷之中,不以無人而不芳,任何環境中不改變其節,像君子一樣清正、堅強和高潔,她們是真正的君子!”

趙抃平素生活清幽簡樸,公務之餘不是讀書吟詩, 就是焚香彈琴, 或是觀鶴起舞,十分自得其樂。連他的白鶴也一樣「高潔清廉」,從來不會啄食官塘裡的魚蝦,也不吃別人的餵食。神宗時,趙抃從四川被召回京城,仍舊只帶著一琴一鶴。

當今世界,各種流行音樂盛行,它們張狂的曲調刺激著人們的感官,讓人們無法尋找到內心的安寧,並加速著人們道德的墮落。這樣的音樂只能算得上是低層次的「音」 ,或者說有些只能是「聲」,根本談不上是「樂」。

玄宗還特意挑選樂工伶人300名,安排在梨園親自教習音樂。如果樂聲有錯誤,玄宗會馬上指出並加以糾正。這些樂工伶人被稱為梨園弟子。

無論學習任何技藝,不是光憑外在的技巧,而是在於領悟內涵。要像師文那樣深究其理,矢志不渝,提高修養和悟性。音樂藝術之高超,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在於“得心應手”。

當時,張文收非常通曉音律,認為肖吉所制的樂譜不怎麼詳細,他研究考查了歷代的音律沿革,截取竹管製成十二律來吹,用來標誌十二旋宮。唐太宗又召張文收在太常卿祖孝孫手下工作,讓他協助祖孝孫審定雅樂。

有的音樂適中,有的音樂狂放,有的正派,有的淫邪。賢明的人借助它而昌隆,不肖的人因為它而滅亡。

唐代女音樂家張紅紅原是跟隨父親在街頭賣藝的。一天,他們沿路賣唱到了一位將軍韋青家前,韋青聽到了張紅紅歌聲,不由自主的走出門外。韋青不但武藝高強,對文學音律也頗有研究,他聽出張紅紅的嗓子得天獨厚,決定收留他們,親自傳授張紅紅歌藝。

春秋時代虞國有一位百里奚,百里奚小的時候家境並不好,但他仍然奮力苦讀,後來娶杜氏為妻,生有一兒。杜氏乃聰慧之人,知道百里奚有他的志向,想出去施展抱負,她便主動的勸丈夫去外面闖一番事業,她則承擔起照顧婆婆、撫育兒子等所有家裡的事情。在臨別的時候,妻子對百里奚說:「將來若富貴了,可別把我忘了」。

以前有一位有名的琴師,名為工之僑。工之僑不但能彈出優美動人的琴聲,連製琴的技術也堪稱一流。村裡有人知道工之僑非常愛琴,特地從遠地帶回來一塊絕佳的桐木給工之僑。

有個秦國的青年非常喜愛唱歌,他叫做薛譚。因為他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想要再學習更好的歌唱技巧。他輾轉相問,得知秦青是個家喻戶曉的歌唱家。他決心拜他為師,學習演唱本領。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欲刺秦王,臨行時好友高漸離為他餞別,二人今日一別,未知是否仍有相聚之時。於是,高漸離擊筑,荊軻放歌相和,留下了這段悲愴動人的樂章。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2日宣布對中國加徵34%關稅,北京於4日傍晚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分析認為,這將激化中美關稅戰升級,中方反而處於更不利的情況,中國經濟可能倒退回1990年代。
排行榜
TOP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