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指南

編者按:焦慮的感覺並不舒服,但其實正是它幫助你保持警覺、專注,以排除困難、規劃未來,甚至在各種生死瞬間無數次救下你的命!如果你想要善用焦慮的好處,而不是被焦慮綁架,就需要徹底認識大腦產生焦慮的皮質途徑和杏仁核途徑。
我辦睡眠講座時,一定會詢問聽眾「你們覺得衛生相關單位建議的睡眠時間是多少呢?」並且每次都會提供五個選項讓大家回答,往往有超過一半的人選擇「八小時」。實際上,各種研究最常得出的中間值大約是七到七小時半,或許是受到媒體影響,大多數人都以為「八小時是最佳的睡眠時間」。
柏頓與貝拉‧亞圖拉博士為第一版《鎂的奇蹟》寫前言時,他們認為本書不同凡響,簡直是百科全書,而且十分易於閱讀。他們做了讚美性的評論,這兩位真誠的科學家在結尾時說:「至於本書其他有趣的部分,我們認為自己的資格只夠評論與鎂的需求有關的科學基本原理。」在當時,1999年的時候,他們已經寫了一千多篇文章,大部分是關於鎂的,但是他們並未做過我放在第三部分標題「缺鎂還會惹...
並非只有成年人才會因為飲食中缺鎂而感到焦慮,別忘了孩子們喜歡的食物往往都缺鎂,例如熱狗、披薩、汽水等。除此之外,孩子們的生活也充滿了各種壓力,像是同儕壓力、霸凌、擔心學業與運動方面的表現、擔心自己的外表、因為青春期造成體內荷爾蒙的起伏、在媒體上接收到負面與暴力的訊息等,這些都會讓他們缺鎂。如之前所提到的,就連利用玩樂團來宣洩精力都可能是一項風險因子。
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流行病學家米爾納‧威斯曼指出,憂鬱的人愈來愈多,不僅有年輕化的趨勢,他們甚至很頻繁地感受到更為嚴重的憂鬱。在20世紀出生的每一個世代,都比之前承受更多的憂鬱,而且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憂鬱的整體比率已經增加了一倍以上。《普通精神病檔案》裡的一項研究指出,自1970~1992年,憂鬱的女性增加了一倍,導致精神病藥物的使用急遽攀升。
編者按:氣就是身體的共振,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是解決現代病的根源。王唯工教授以共振理論類比血液在人體中的運作,成功地突破了困境,不僅為長久以來破綻百出的西方循環理論找到一個新出口,也為中醫建立了一套現代化語言。他找到了一個讓中醫以科學語言溝通的方法,提供一種角度,進而理解中醫,理解「氣」、「經絡」、「陰陽五行」之於人體的意義。
我在前文提到,病理性自戀的成因有兩種,一是父母的溺愛,二是父母在嬰兒受挫時給予的愛不足。這兩種病理性自戀的共同點是:對挫折不耐受且缺乏邊界意識。
對循環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可以再回頭來討論高血壓的成因。由現象學的研究,西方學者發現,血壓高與血管變厚、變硬同時發生,有極高的相關性,所以最通俗的理論,就是血管硬化了,因而在其中流動的血液會遭遇更大的阻力。相同的流量,流過較大的阻力,就造成了高血壓。所以血管硬化是高血壓的原因,而動脈因血壓過高而破裂,或組織受血壓壓迫產生病變等併發症,就是高血壓危害生命的原因。
氧氣(O2)會與血紅素上面的鐵原子結合,血紅素由四個蛋白質構成,由於它們的相互合作,所以氧氣與血紅素結合有加乘效果。要嘛,四個氧分子一起上,否則就一起下。這大大提高了氧氣與血紅素的結合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紅血球的送氧能力。這些知識在生物學中都教過,但是二氧化碳是如何回收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有些人肌肉愈練愈大塊,但並不會因此更健康。國外跑百米的運動選手都很壯,但是很多四、五十歲就過世了。所以西方運動的整個邏輯是有問題的。肌肉過分發達,會造成心肺過度負擔,又怎會健康?站在治病的立場,心與肺是一體的兩面,肺不好,心一定不好。心臟被肺四周包圍著,猶如心臟的避震器,它不只是在交換氧氣,也在以避震功能保護你的心臟。所以第一要保護肺臟,然後不要讓經絡堵塞...
面對世事多變,人們面臨的身心壓力越來越大,由於在15歲至44歲的人群中,精神疾病(包括抑鬱症)是造成全球殘疾的主要原因,因此將食物視為一種治療精神疾病的選擇至關重要。研究發現,抗抑鬱植物食品的清單中西洋菜(Watercress)得分居榜首,動物中牡蠣分數最高。
編者按:現代飲食內缺乏的營養素,不僅只有缺少Ω-3脂肪酸,尚包含了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人體內有些酵素能夠將必需脂肪酸轉變成前列腺素,但想要順利進行,還需要倚靠維生素B群和礦物質等協同因子的助力。《奇蹟好油:OMEGA-3臨床療癒實錄》作者提出一個專為人體所設計的體質改造計畫,只要有充足的必需脂肪酸,就能讓其他營養素發揮應有的功能。
中國青少年近3億,自殺率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高居全球第一位。據中共國家網絡信辦發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83億。網絡不良信息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未成年人成長。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未成年人已習慣在網絡上娛樂、社交、學習和消費。10月18日,浙江省消保委發布未成年人消費觀現狀調查報告,以7~18歲的青少年為主,有61.04%的...
酸性體質會影響細胞的新陳代謝,這些酸性廢物會堆積在血液、汗、肌肉及腰腎等處,是導致危及人體健康的萬病之源。面對許多疑難雜症,《排酸療法》作者施銘老師經常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以檢證排酸療法的臨床成效。實證結果,「排酸療法」就好像是人體血管的清道夫,可將道路中阻礙的廢棄物質清除,確保暢通就能維持身體良好的循環,對於提升身體免疫及保養有極大的幫助
要使血管的平滑肌張力和血壓保持正常,有賴於充分攝取鎂;這對於減輕動脈粥狀硬化,進而預防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十分重要。我們早就知道冠狀動脈鈣化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是正相關,此類鈣化指數也和其他疾病的致死率及總死亡率成正比。曾有研究者對冠狀動脈硬化的成年患者化驗其毛髮,發現檢體中的鈣鎂比率都比正常人要高。以上所述都符合歷來的研究發現,即增加鈣質攝取,也會提高總死亡率...
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感覺到,隨著年齡增加,會出現以下列舉的各種身體變化呢?
現在是冬天,這意味著除非你住在南方,否則天氣很冷!溫度越低,手腳就越冷。在冬季,你的手和腳會感覺更冷,因為低溫會導致靜脈和動脈收縮,從而限制血液流向四肢。血液流動是感覺溫暖的必要條件,因此血液循環減少會導致手指和腳趾冰涼。
薄荷清涼的味道廣受民眾喜愛,常被添加於飲料、菜餚食品與用品中。薄荷除了可以食用之外,也是常用的中藥之一,而中國古籍對於薄荷確實有不少的藥用與食療方法,藉此機會讓我們一同來了解與善用薄荷。內服少許薄荷,能鎮靜內臟神經,作清涼劑;並能改善腸胃脹氣,幫助消化。薄荷有發汗、退熱作用。薄荷外用於局部皮膚,能殺菌、止痛止癢
想要防病抗老,養好肌力很重要。如何吃對蛋白質以獲取肌肉合成的最大效益,不少人有錯誤認知。針對6個常見的飲食誤區,專家提出相應建議,助你養肌強身。誤區一:若要減肥、降三高,必須少吃肉。誤區二:素食者多吃豆類,就不會缺乏蛋白質。誤區四:若要增肌,蛋白質吃越多越好。有些人認為,為了延緩肌肉退化速度,蛋白質吃得越多越好
很多人早上醒來就直接下床,這個動作其實有礙健康。中醫師指出,人體從睡眠狀態到清醒是緩慢的過程,身體由靜至動,生理變化很大,所以睡醒不要馬上起床。起床應有漸進過程,讓自律神經能夠平穩的切換日夜節奏。睡醒先待在床上,做完這9個動作再起床:1.伸懶腰。2.轉腳踝。3.兩腳互擦湧泉穴。4.摩腹。5.乾洗臉。6.叩齒。7.轉手腕。8.揉耳朵。9.梳頭。
血虛對女性而言危害甚大,在外表上臉色顯得暗黃、沒氣色,肌膚粗糙;不僅如此,也會加速老化,身體各方面出現諸多不適症狀,例如:頭暈、容易疲倦、失眠、心悸等。那麼造成血虛的「罪魁禍首」到底是有哪些呢?女人血虛的六大原因 1. 脾胃功能失常
在中共病毒(新冠病毒或COVID-19)大流行期間,許多新澤西人已在家裡工作數月,這種情況很可能還會繼續下去,由於坐姿不正確,加上長期一種姿勢坐在電腦前,造成背部和頸部受傷。 彭博社(Bloomberg)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家工作者中有71%的人由於新的工作環境而造成日趨嚴重的新的疾病。一些常見的症狀包括坐姿不良造成的背部和頸部疼痛。 新澤西南...
當你在睡眠時,膠淋巴系統清除β- 類澱粉蛋白(也就是那種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的蛋白質)的速度比起你在清醒時還要快。
你或許照鏡子時已經發現,外表會因年齡而改變,導致皺紋、透明、魚尾紋以及鬆弛。大多數的這些變化是因為除了其他老化因素例如日照傷害之外,年齡也會影響不同層的肌膚。
如果我們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有益,為什麼88%的美國人都不運動呢?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我真的不愛運動。我天生就對運動無動於衷......
韓國以比發達國家更經濟、更優秀的醫療技術為基礎,在癌症、腦血管疾病等治療難度很大的重病、大病領域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在世界保健醫療市場逐漸受到高度重視。 韓國醫療的優勢在於,擁有高級醫療服務及頂級的醫療技術,結合使用高科技醫療器械及信息技術,並以合理的價格提供準確迅速的診斷和治療服務,在全球醫療行業市場具備足夠的競爭力。   
發生骨折,想在短期內癒合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有些人骨折復原比其他骨科傷患費時更久、速度更慢。西醫師解析影響骨骼修復的不利因素,並談相應的治療對策。
過得開心不開心可能與腸道健康有關聯。情緒好壞會影響腸胃功能,而人們總是把悶悶不樂的情緒歸因於外界的影響,如沉重的壓力、霸道的上司、找碴的惡鄰或難相處的同事……。令人想不到的是:腸道菌相也可能左右個人心情。
飲食是人體賴以生存的條件,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而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飲食的種類也不斷增加。面對玲瑯滿目的食品選擇,如何吃得健康也成了現代人至關重要的課題。所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那麼,究竟要如何選擇對自己真正有益的飲食呢?
益生菌有助於維護腸道健康。有流傳說,長期吃益生菌相關製品,腸道會產生依賴症;也就是說,一旦停止進食,腸道內的菌叢就無法維持平衡,腸道老毛病還會再犯。這種說法是真?是假?家醫科林旭華醫師提出正解。
共有約 1226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