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平博怎么样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老人健康

慢慢的﹐上樓或爬山時不斷的喘大氣,多次忘記熟人的名字,或忘記鑰匙放在哪?這些多發率不斷的提醒我們,年紀越來越大了!先別抱怨,通過簡單的生活改變,就可看到年輕10 歲,活力增加,感覺年輕的效果,讓我們開始吧!
唱歌,往下促進腸胃蠕動,往上提振心肺功能,增加氧氣的吸收,對銀髮人來說,不但是好的心靈調劑,也是最佳的養生之道。
住在都市的老人們得多留心自己的生活步調了,慢慢活,才能「快」活。
(據中廣新聞陳奕華報導)天氣太熱或過冷,都威脅健康,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根據學者分析,台灣南北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對於高低溫的健康風險大不同,台北老年人在日均溫超過攝氏三十度,死亡率與心血管死亡率會逐漸上升,每增加一度,死亡率會增加5%;至於南部則在日均溫小於18度,死亡率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明顯變化。
(大紀元記者陳愷萱綜合採訪報導)日前,地球上可能的最年長網民現身了!這位高齡98歲的仲老先生來自中國廣州,近百歲的他擁有自己的網路暱稱,上網資歷已達10年。隨著網路世界的日趨發達,世界各國也紛紛推出計畫和專案,希望進入網路世界的老人,能夠緩減獨居的寂寞和脫節所引發的問題。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據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顯示,台灣90歲以上長者最多的鄉鎮,包括金門縣金湖鎮及金寧鄉、新北市雙溪區等,一項針對台灣人長壽祕訣的調查發現,生活習慣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足夠的運動量、飲食均衡與三餐正常是維持健康的要素之一,睡眠的質與量對健康的影響更是不容輕忽。
(大紀元記者李永勝綜合編譯)根據台灣社區調查顯示,65歲以上的老人患有老人憂鬱症者,居然高達21.1%包含重鬱症、輕鬱症及所有憂鬱疾病。另外,2009年衛生署統計也發現,歷年來自殺粗死亡率均隨年齡之增加而增高,其中以65歲以上者之約34人最高。也因此,老年人抗憂鬱藥物的治療便成為醫師注意的要點之一。但是最近研究顯示,老年人長期服用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型的抗...
50歲的謝小姐最近3、4個月左肩疼痛,晚上睡覺也會痛醒。原以為是五十肩,做了物理治療、國術館推拿卻無效。後來到新光醫院檢查發現是肩峰下滑液囊發炎,治療後才康復。
這幾年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急速的成長,去年台灣老年人比率增加到10.74%,已成為全世界人口老化最快的國家之一。也因此,老年醫學的研究與重要性與日俱增。7月22日《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首次發表服用抗膽鹼藥物(anticholinergics)可能導致認知異常,甚至死亡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骨質疏鬆症已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女性停經後荷爾蒙分泌下降及糖尿病等疾病,都會提高骨質疏鬆的機率。因此,在認識這些疾病的同時,也可進一步預防或早期治療骨鬆症,以下列出《WebMed》中提到的相關內容。
71歲柑仔店江姓老闆娘,最近1個月頭暈目眩、走路不穩,記憶力嚴重減退,經常重複叫貨,重複找錢給顧客,叫錯孫子的名,找不到回家的路,經醫生診斷她是患了老人失智症。
自人類有史以來,文獻上不乏記載追尋長生不老秘訣的傳說,都是盼望能獲得仙丹妙藥,免於生命最終趨於死亡的命運。現在,這種藥可能初露曙光。科學家相信,利用南太平洋小島上的土壤所製成的藥,可以延長人類超過十年的壽命。
(大紀元記者林萌騫台灣南投報導)南開科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的長者們組成三支隊伍,報名參加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所舉辦的「活力100銀髮健康操大賽」,在全國共142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全數榜上有名,分別獲得佳作與入選的成績。
老人比年輕人容易受外來事物干擾而分散注意力,而這種現象與老年人工作記憶有關。
台中市1 名76歲的婦人頭暈、全身無力,卻查不出原因,前往台中榮總檢查才診斷出原來是右側肱頭動脈嚴重鈣化全閉塞,合併嚴重腦幹缺血導致,施予氣球擴張術後,症狀即改善。
大多數人都是在40歲以後才開始出現老花眼的症狀,但近年來醫界發現,由於現代人每天上班離不開電腦,平時又多以上網、打電動、看電視為消遣,致使有些人在30幾歲時就成了老花眼病患。
老人之所以老,皆因器官老化,修復功能減低所致,若不及時設法彌補保健,往往終致不堪使用衰竭而亡,所謂「用進廢退」是養生最佳的保障!銀髮們大家動起來吧!
老花眼在醫學上又稱為「老視」,絕大多數民眾是從40-45歲左右,開始逐漸出現「老花」症狀,不過因為使用電腦的頻率增高,醫師也發現,門診中發現有老花眼的病患,年齡層有下降趨勢。
最新研究指出,終身持續運動的老年人,心肌功能等同或超越久坐不動的年輕人。
所謂「低溫症」是因身體保溫不足引發體力、抵抗力下降,促使已有病兆在身的患者,更加惡化的現象。
〈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台北報導〉對於老年人來說,骨質疏鬆症是很棘手的事,常會造成一些骨折,骨痛等問題,新北市有一位60多歲的陳老太太,自3個月前跌倒後,因脊椎骨折無法癒合,雖疼痛不堪而逐漸駝背、臥床,但因不敢開刀以致長期在診所拿止痛藥服用,最後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微創經皮脊椎整形術,術後已回復日常活動了。
老年人整天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打瞌睡,還不如到處走走,一來增加運動量,二來可藉運動防止肌肉與肌力流失,即所謂肌肉減少症發生。
當家裡有親屬生病需要照顧時,在關心他們的健康之前,要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試想搭乘飛機時,空服員示範安全使用氧氣罩,會先把自己面前的氧氣罩戴上,然後再協助孩子戴上。
(大紀元記者朱莉利台灣台南報導)有位87歲的老先生,最近半年來被家人發現有容易跌倒的情形,不僅造成身上外傷,老人變得不愛活動,也不愛講話,家人相當困擾。經評估發現,老先生的鞋子鞋跟被磨平了,導致容易跌倒。換了新鞋後,又改善家中照明,移除走道障礙物,並將老人臥室由2樓移至1樓,避免老人上下樓跌倒,此後老人除了不再跌倒,臉上又多了許久未見的笑容。
「能不吃藥,就不吃藥」的觀念是對的。但不要忘了「不吃藥是對的」的前提是「能不吃藥」!
(據台視新聞報導)脖子酸痛找上推拿師整脊,不過要小心,有人因此脖子歪了九十度,還差點被要求整個人倒吊過來矯正,嚇得病人一狀告上法院,最後必須在脖子上打鋼釘重新復健。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白髮、老人斑、老花、皺紋,哪個老化狀況讓你最焦慮?一項調查顯示,「老花」是最讓人焦慮的老化狀況!35至54歲老花族每3人就有1人陷入焦慮,出現心情苦悶、頭痛失眠等問題。
因喪偶而淪為獨居老人,或因長期臥病致殘,不得不依賴他人照顧。部分子女因現代社會生活指數節節上升,夫婦均需外出工作打拼,或追求理想、事業的成就,對家中老人病患的照顧,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徒增彼此的心理負擔而已。有鑑於此,西方先進國家在20世紀即開始發展長期照顧體系,去支持家庭,解決老、病、殘照護問題,以安定社會。
腹痛嘔吐、吞嚥不適,竟是胃「溜」到胸腔。高雄市義大醫院胸腔外科醫師吳明和1年多來,已替6名橫膈食道裂孔疝氣的民眾手術,將他們胃腸送回腹部,解除不適。
醫師提醒如果狀況持續1個月以上,則有可能是大腸病變的前兆,應小心為妙......
共有約 614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近期,中國多種病毒疊加爆發,其中諾如病毒持續蔓延。大陸多地民眾透露,身邊不少人上吐下瀉,甚至全家中招,猝死現象高發,質疑與感染新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