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黑幕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宣佈,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11.1%,CPI同比上漲2.6%。美國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亞洲貿易政策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撰文指出,這些最基本、最顯眼的官方數據中存在著諸多不一致的地方。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2010年7月15日,號稱全球最大集資額的中國農業銀行在上海A股市場登陸。由於買盤不踴躍,早盤一開市,農行股價馬上呈破發姿態下行,農行立即啟動「綠靴」機制防止股價跌破 2.68元人民幣的發行價。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惠譽信評表示,由於更多的貸款被包裝成投資產品,中國銀行上半年的放款金額比官方數字高出28%。中國創紀錄的貸款增長以及把貸款重新包裝出售,已經大幅增加了信用風險。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星期三發佈報告中說,中國商業銀行非正規資產證券化的做法越來越流行。這種情況使銀行系統的信貸數據以及風險暴露程度受到扭曲。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中國農行在A股市場融資至多人民幣685億元的大戲尚未開始, 7月2日晚,中國銀行又宣佈A+H配股融資不超600億元,而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工商銀行也被許可進行A+H股配股融資,加上此前中國建設銀行的750億元配股融資計劃,和四大行的發行可轉債計劃,一場銀行「提款」中國股市的場景展現在公眾面前。有分析人士戲稱,中國股市,已成四大銀行的...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29日中國深滬兩市放量大跌,收盤時滬指收於2427.05,下跌108.23點, 跌幅4.27%,深指收於9508.91,下跌503.15點,跌幅5.03%。創2009年4月30日以來新低。有分析人士稱,昨晚農行發行價的公佈是這此大跌的導火索。
(大紀元記者姜斌綜合報導)由於天量的信貸投放,中國大陸很多銀行的存貸比嚴重超標,近日來各銀行為吸收存款,在收益補償上花樣百出,打政策的擦邊球甚至高息攬儲大力「搶錢」。有專家表示,此舉將大大提高銀行負債成本,不但對銀行業績增長帶來負擔,而且銀行體系內的流動性風險壓力也將加大。
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 惠譽國際評等公司表示,中國創紀錄的貸款增長以及把貸款包裝並出售,已經大幅增加了信用風險,而且可能導致另一場金融危機。
《投資者報》今日發表題為《最能花錢公司:工商銀行管理費用1,017億元》的文章,文章稱據《投資者報》研究部的統計,2009年,A股公司中管理費用最高的公司是工商銀行,達到1,017億元。這一數字相當於土庫曼斯坦2009年的GDP,並且高過86個國家的GDP。而最低的ST九發只有29萬元,僅為工行的35萬分之一。
6月15日,中國銀監會發佈《銀監會2009年報》,年報指出,對銀行業而言,2010年經濟運行和銀行風險管理工作中的新老矛盾相互交織,不確定因素較多,銀行業穩健運行仍面臨風險和挑戰。其風險主要有七個方面。
中國國家審計署近期對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及其11家分行進行的審計發現,資產規模位居全國第四的中國農行存在高達數百億元人民幣的違規貸款。
中國社會科學院5月5日(星期三)發佈的年度「中國房地產藍皮書」中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秩序仍較為混亂,房地產調控手段不能切中要害,調控方式仍需創新。另外,藍皮書預測說,今年全國商品房價格下調的可能性不大。
一場大規模的人事變動正在中國銀監會醞釀。銀監會將有十幾位司局級領導幹部職位發生變動,涉及辦公廳、監管一部、監管二部、合作部、非銀部、國際部、政策法規部、案件稽查局、人事部、宣傳部、培訓中心等多個部門,也涉及寧夏、深圳、河北等多個銀監局。
很多人在去中國投資之前,都會去判斷一下,到中國去投資和經營存在哪些商業風險,那在中國投資有什麼商業風險?
中國為什麼十幾年仍然靠低廉的勞工和外匯這樣的柺杖生存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十幾年來中共不謀進取,一直保持最拿手的「欺壓老百姓」,以這個方式來謀取經濟發展。
隨著中美之間針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矛盾日趨激化,上週美國130多位眾議員聯名要求奧巴馬政府在4月15日之前,決定是否將中國劃歸為匯率操縱國。一時之間,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驟然大增,而與此同時,大陸的媒體卻在高調的反美,認為美國是把國內問題國際化。那麼人民幣會在高壓之下升值嗎?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 中國銀行業去年新增信貸9.59兆人民幣,其中大部分流入了地方政府的基礎建設融通工具(funding vehicles)。西北大學教授史宗翰估計,新增信貸的壞帳比例可能達到20%,銀行業恐被不良放款(non-performing loans)拖累,中共最終將被迫以3兆人民幣紓困收場。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中國銀行業去年新增貸款9.59兆人民幣,信貸金額不但創歷史新高,也助長了中國全境的資產泡沫。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估計,中共地方政府的負債高達24兆人民幣(約3.5兆美元),未來的壞帳金額恐攀升至3兆人民幣。
在去年11月開始,中國大陸的電視台播放了一個電視連續劇,叫做《蝸居》,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歡迎,並且在全國的輿論各方面進行廣泛的討論和評論,人們非常關注和自己生活切身有關的住房問題。
隨著當局推出的投資4萬億刺激經濟計畫的實施,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個國進民退的現象,這不僅表現在鋼鐵、煤炭、航空以及房地產等領域,網路多媒體似乎將成為下一個目標。最近,在數百家多媒體網站被廣電總局相繼關閉的同時,中央電視台於12月28日正式推出網絡電視台,以霸主的姿態進軍網路視頻領域,當局此舉意義何為呢?對老百姓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中國既然能對GDP作弊,難道不能對CPI「消費者價格指數」、PPI「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進行作弊呢?人們也這樣合理的懷疑。所以,共產黨的官員一直認為中國根據CPI、根據PPI這兩個數字,中國沒有通貨膨脹。這就是掩耳盜鈴,魚目混珠,欺騙老百姓。而最近這一個月,中共自己那些智庫們,那些御用專家們也開始發表文章。知道中國這樣走下去,一定是通貨膨脹,並且會激烈通貨...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田溪報導)10月26日上午8點多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四大銀行被強迫買斷工齡的員工一千多人,在北京西城區月壇南橋金融大街國際會議中心廣場示威抗議,要求解決生活困難。
江蘇寧波的潘先生因借記卡上的79萬元被盜刷狀告銀行一案,於9月17日得到法院判決。潘先生勝訴,銀行將全額支付被盜金額,並支付利息。
(中央社台北17日電)中國大陸可能面臨卡債風暴,據報導,截至6月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環比(與上月比)增16.2%至57.73億元,按年比更飆升131.3%,顯示壞帳風險正在增加。
湖南湘西居民陳武利2000年被鳳凰縣法院以「挪用公款」判刑6年,經陳母不斷上訴奔走,2008年9月8日終獲改判無罪,陳家依法提出冤獄國家賠償請求,2009年7月20日獲判賠18萬餘,依該判決書所載院方應於30日內一次付清,唯陳迄未獲任何賠償。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中共為達到經濟保八的目的,去年喊出4兆人民幣振興方案,今年上半年銀行更配合政策,放款金額衝高至7.4兆人民幣,創史上新高。但《經濟學人》6日提出警告,中國表面上零售額激增,房市股市雙雙飆漲,上半年GDP較預期快速復甦,但未來幾年卻潛藏銀行不良債權(NPL)激增與資產泡沫化的兩大隱憂與風險。
所以吉林省政府也好,中央機構也好,軍委也好,這裡面這種貪腐集團,層層勾結、盤根錯節是非常嚴重的。在這樣一個複雜的背景下,導致了工人的怒火,以致於把這個450萬年薪的總經理當場打死。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在這次金融風暴中,中共官方公布去年底國債佔GDP的比例為17.7%,即使砸下4兆人民幣(5,850億美元)為期兩年的刺激方案,財政揮灑空間仍然綽綽有餘。其實不然,中共官方公布的數字嚴重低估,中央財政惡化的問題相當嚴重,而地方政府今年的加倍舉債,更被中國財經媒體形容為操弄「債務炸彈」(debt bomb)。
(中央社台北13日電)在全球金融風暴的因素下,中國大陸持續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若干專家對此表達憂心,認為北京當局的貨幣政策走過了頭,將埋下通貨膨脹惡化的定時炸彈,並且製造巨形資產泡沫。
共有約 186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