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黑幕

隨著中國國有六大銀行2024年年報出爐,數據顯示六家國有大行個人貸款不良率齊齊上升,這一現象引發市場關注。
中國銀行理財產品近來表現不佳,有投資者每日虧損上百元(人民幣),有的甚至虧到本金,但目前還沒有出現大規模贖回情況。
進入3月份,中國部分中小銀行開始下調存款利率,最多的下調了50個基點,涵蓋三個月期至五年期的定期存款。
山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銀行)2024年淨利潤為0.51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3年同期的8.31億元同比減少了93.86%。與此同時,該行資產利潤率下降,撥備覆蓋率下滑,不良貸款率上升。
中國新年以後,中國部分銀行的美元存款利率由4.3%降到2.1%,直接「腰斬」。
中國多家銀行近來出現了中短期銀行存款裡倒掛現象:存一年的利息高於存兩年的利息。
河南省信陽一女子1月20日發視頻哭訴,自己在一家工商銀行存的80萬元(人民幣,下同)被銀行員工私自轉為債券,現在取不出來了。該消息登上了百度1月22日熱搜。
中國多家銀行在2025年開年不久就將用戶手機銀行交易限額下調,有的甚至下調到2000元。該消息登上了百度1月9日熱搜並引發網民熱議。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中小銀行消失了199家,數量超過過去三年的總和。
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興業銀行)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增長1.81%,但是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3.02%,銀行將利潤下滑歸結為是因為加大撥備計提力度所致。
廣東省李女士日前在網上實名舉報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上海一家公司3.96億元人民幣貸款的擔保人。該消息登上了百度10月14日熱搜。
中國秀實投資存在長安銀行的12.52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資金不翼而飛,而投資的法定代表人、託管券商、持有者均聲稱不知情。
2024年以來,中國已經有超過50家銀行關門。有業界人士表示市場競爭壓力大,經營風險較高,中小銀行機構合併重組是大趨勢。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5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銀行業利潤增速下滑,淨息差降至1.54%,再創歷史新低。令盈利能力下降較明顯。
中國銀行業發布的理財產品近來頻頻提前終止,最短的只發行了一個月便下市。
大陸銀行管理部門日前發布通知稱各級分支行及網點均不限制合作保險公司數量。有評論提醒大陸民眾到銀行存錢要小心了,尤其是老年朋友。
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銀行)因涉及32項違法違規,日前被合計罰款1380萬元人民幣,有網民表示這麼大一家銀行罰得不多。
時政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工商銀行原副行長張紅力近日遭中共當局反腐調查,具有敲山震虎的目的,是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對張背後的權貴發出警告,要他們不得將大量資產轉移出中國。
中國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長邱世傑日前被查,有陸媒透露邱世傑被查可能和當地企業違規借貸有關。
經歷三年防疫後,中共地方政府傳出降薪、發不出工資的消息。去年前11個月,各級政府財政赤字達到近7萬億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各地政府的城投金融債務歲末餘額高達60多萬億元,為中國金融系統埋下巨大的債務風險。
河南村鎮銀行爆雷,導致數十萬儲戶無法提款,事件至今尚未落幕。2023年第一天,上百名「金融難民」徒步走上鄭州附近的高速路,舉白紙抗議。多人被抓到公安局後與外界失聯。
中國爛尾樓引發的業主停貸潮,連日來,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許多業主控訴銀行違規把預售資金轉給開發商,導致項目資金斷鏈而爛尾。大陸原投行人士鄭義接受大紀元專訪,分析眼下的停貸風波可能是一個難解的死局,並且令銀行貸款資產風險升高,值得關注。
近日斯里蘭卡面臨國家破產危機,總統宣布辭職。有分析認為,中共面臨的危機實際上遠超斯里蘭卡。
中國逾47個城市出現的爛尾樓盤,令許多業主賠上了一家三代的積蓄。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100個爛尾樓項目的業主集體表示「強行停貸」,此風暴還在擴大。
河南4家村鎮銀行逾400億取不出款,問題懸而未解,河北兩家村鎮銀行又傳出解散重組。接二連三的消息,引起民眾擔憂,存在村鎮銀行的錢,到底還保不保險?
二三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河南村鎮銀行受害儲戶,7月10日,前往中國人民銀行鄭州支行維權抗議。近中午時,現場大批白衣人、黑衣人動用暴力拽人、抓人,把所有儲戶送往多個地點進行控制。
中國河南多家村鎮銀行儲戶「取款難」並被「賦紅碼」事件持續發酵。近日,在深圳、上海和丹東等地都出現擠兌潮。深圳儲戶6月22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銀行爆雷其實早已有先兆。
河南村鎮銀行多日無法提現事件仍在發酵中,雖然4家涉事的河南村鎮銀行已在網站發布公告,讓相關儲戶填寫客戶信息登記表,但儲戶能否拿回存款仍是未知數。有財經博主披露,中國銀行業問題多,點名四川重慶富民銀行風險高。
大陸中關村銀行和遼寧振興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將停辦現金收付業務,涉及櫃面現金存取款、ATM機自助渠道等。該消息發布後引發民眾廣泛議論。
大陸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在儲戶不知情情況下質押儲戶28億元人民幣存款一事,26日報出更多細節,最令人吃驚的是貸款方竟然可能是一家假的央企。
共有約 18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