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腾讯体育下载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大學生就業

畢業季節即將來臨,為了讓社會新鮮人不會一畢業就陷入失業危機,勞委會、高雄縣政府勞工局與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首度合辦聯合就業博覽會,六十多家廠商將釋出將近五千個就業機會,而且一半以上都是科技產業。
家在甘肅漳縣、就讀於寶雞文理學院的大四學生包海軍,由於罹患空洞型肺結核,醫療費用昂貴,四月十五日告別學校回到家鄉後在漳縣城漳河邊自殺。
(亚洲时报记者章雯雯5月19日撰文)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这些早该自立却因种种原因依然“吃”父母的人被称为“啃老族”。社会学者表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啃老族”的队伍还将继续壮大。中国10多年后进入老龄化社会,“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最大问题之一。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五月份大陸工作簡報指出,近年來在中國的大學擴招政策下,衍生許多弊病,不但無法達成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目標,還造成大批大學畢業生的失業潮,高素質人力不願下鄉的結果,「寧要北京一張床,不要西部、基層一套房」,形成都市新盲流。
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畢業生年複一年、東奔西跑找工作,已經成爲中國新的人口流動潮。他們的求職故事悲喜、懊喪,沖動、失落,千篇一律地輪番上演。根據一項全國性抽樣調查顯示,有0.8%的被訪者處于不拿工資先幹著的“零工資就業”狀態。面對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13萬,比2005年多了75萬的數字,“零工資就業”這個詞彙,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吃驚地記住。
中國大學生是家庭和社會高度期望的特殊群體,但是近年來中國大學生當中不少人感到許多苦悶和焦慮,還發生了大學生自殺的事件,這些現象引起專家和學者關注。
中共發改委發佈了一季度就業形勢分析的報告,顯示6成應屆大學畢業生可能找不到工作。中國大陸迫於逐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各地大學應屆畢業生的「薪」願一降再降,近來更出現一批只要工作、不計報酬的「零工資群體」。
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增大,不少大學生早就為求職做準備,據報導,原本在高校校園相對冷門的五一黃金週,旋起了一股求職小熱潮,廣東大學生利用黃金週興起求職之旅。
中國教育部調查發現,一名大學生四年最少需要花費兩萬八千元,相當於一個貧困縣農民三十五年的收入;接受高等教育無法保證就業,以及學校高額收費的情形下,重慶涪陵區已有上千名高中生放棄報考大學。
中國近年經濟發展快速,但就業機會的增加仍趕不上求職人口的增長,高學歷並不代表能輕鬆就業。北京市今年第一季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顯示,北京高校應屆畢業生失業率比去年第四季增長百分之六十一點九九,失業群體出現年輕化趨勢。
畢業季即將來臨,許多應屆畢業生開始準備投入職場,Career就業情報對應屆畢業新鮮人的調查發現,五成新鮮人認為今年找工作比預期困難。值得注意的是,近五成新鮮人表示考慮轉行,其中以農學院轉行傾向最強,藝術學院轉行傾向最低。
〔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碩士畢業生希望起薪為3萬6千元,大學畢業生也期望起薪至少3萬元,但實際就業行情可能要讓這些社會新鮮人失望了,一般企業願意付的起薪,比社會新鮮人的期望平均低2千元至4千元。
今年中國大學畢業生遭遇低薪寒流。一項調查顯示,近五成已簽約的應屆畢業生月薪在一千五百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六千元)以下,低於長沙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我是一位在校大學生,明年畢業,但我已經絕望了。
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就業問題報告顯示,中共十六歲以上人口成長在今年達到高峰,勞動力資源成長一千七百多萬人,勞動力供過於求將達一千四百萬人。學者指出,中共國家發改委正推進一種「大就業」框架體制。
中國2006年大學畢業生預估達413萬人,但歷年平均就業率僅70%,今天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公布報告,認為中國是高經濟成長及高失業並存,這個世界工廠真實面是人力結構失衡。
近幾年,中國大陸中西部應屆畢業生洪流,正在以越來越龐大的規模湧向北京和東南沿海大城市,而這股因「都市心」形成的盲流使得職業供給的不平衡加劇。學者呼籲,大學生需要轉變「都市心態」的擇業觀念。
 兒子戚柯(化名)從清華大學畢業已經6年了,曾是眾人眼中的天之驕子,如今卻患上抑鬱症,淪為一個無法自食其力的社會遺棄者。生活中細小的挫折,使這名身高1.8米的堂堂男兒一蹶不振。他畢業後進的第一家單位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可半年之後,他因種種原因被辭退。此後數年,他做過搬運工、發過傳單、交600元找過中介謀生路,但每份工作總在1個月左右就結束了。直到去年9月...
最近中國社會調查所進行的一項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况調查顯示,面對現實而迫切的就業問題,75%的大學生認爲壓力主要來源於社會就業。
近幾年,“就業”成了大學生一入學就開始擔心的問題,從專科到本科,現在即使是碩士研究生也未能幸免。吉林省有關部門近期對不同專業的研究生進行了隨機調查,超過80%的人對未來沒有信心。其中近半數認為,就業前景很可能不如大學本科畢業時。
中國北方一所著名高等院校的教授曾呼籲:高校不能成為學術腐敗的寄生地。而來自方方面面的信息卻引發各界質疑:中國高校論文越堆越厚,為什麼精品不多?培養的學生學歷越來越高,就業為何一難再難?有的高校「衙門化」越來越重,「官本位」意識越來越濃。
據3月22日《成都商報》報導,2006年3月14日,重慶市涪陵區招辦公布的一條資訊引起了媒體的關注:2006年,該區參加高考報名的應屆畢業生有4,296人,另有541名高三學生沒有參加高考報名,占高三應屆學生人數的10%以上!
中國有關部門公佈的一項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接收情況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中國高校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多達四百一十三萬人,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二,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隨藉應屆大學畢業生即將步入社會,中國人力資源市場開始進入旺季。廣東各高校立下「軍令狀」確保畢業生就業率達七成,凸顯就業形勢嚴峻。一項評論指出,高學歷人士求職難,不但反映失業大軍的結構發生變化,也充分顯露失業問題的嚴重性。
立委張麗善關心雲林技職教育發展,在雲林科技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座談會,特邀教育部技職司司長張國保蒞臨及視察雲林縣技職教育學校,與會來賓另有督察蔡淑女、雲科大校長林聰明、虎科大校長林振德、環球科技大學林明芳、西螺農工、虎尾農工、北港農工、土庫工商、斗六家商、大德工商、大成商工、等多位校長出席,現場討論熱烈。
當前中國又進入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求職的高峰期,一份關於「2006大學生就業力調查」的報告顯示,目前「零工資就業」的人已佔被調查者的0.8%左右。
北京大學一位博士畢業生近日到吉林省一高校求職時高校很有興趣,但發現這位博士畢業生在大學本科時讀的不是名校,就將其拒之門外。學歷還要查“三代”,氣得這位博士畢業生連稱“荒唐”。
中國大學近年出現一種怪異現象,窮人讀書難,富人有書卻不讀。培養一名大學生成本是西部貧困農民三十五年的純收入,但城市內有些大學生卻嚴重浪費資源,完成四年學業不就業也不升學,並向父母伸手拿生活費,成為校園的「賴校一族」。
中國大陸大學生求職市場供過於求,許多耗費不貲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據瞭解,上海企業目前較鍾情於具有專業背景的高職畢業生(類似台灣三專、五專生),主因是大學本科生及研究生浮躁的求職心態讓企業望而卻步。
共有約 389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中關稅戰對中國外貿製造業企業造成巨大衝擊。廣東東莞一家有18年歷史的老牌出口製造企業近日發出通知,表示由於美國加徵關稅等外部經濟環境變化,生產訂單暫停,工廠自4月11日起放假一個月。多方報導顯示,美中貿易目前已處於事實停擺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