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福彩3d开奖结果

伊朗核危機

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代表於1月15日表示,伊朗警告波斯灣國家不要因為西方制裁而增產原油。
近日在中國及日本訪問,尋求國際支持對伊朗經濟制裁的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1月12日得到了正面的回應。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宣布配合美國,將採取「具體步驟」減少伊朗石油進口,以遏阻其核武發展。此前一天,中國外交部表明,不會配合美國計畫。
伊朗1名核子科學家今天遭炸死,伊朗副總統拉希米(Mohammad Reza Rahimi)告訴國營電視台,此事不會中斷伊朗核子計畫進展。
(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在伊朗與美國緊張情勢持續升溫之際,美國發揮一貫國際人道職責,美國航空母艦在波斯灣附近由海盜手中救出13名被劫持月餘的伊朗漁民,德黑蘭對此表示歡迎,但極端派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s)的半官方媒體法爾斯通訊社(Fars)對事件嗤之以鼻,認為援救行動,是為美國航空母艦巡行波斯灣水域找理由。
(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歐盟各國週三已達成禁止進口伊朗原油的初步協議,刺激國際油價4日走高,紐約油價一度站上近8個月高點。 雖然實施禁運的日期還沒有決定,歐盟將禁止進口伊朗原油的消息,使得NYMEX原油期貨4日盤中圍繞8個月高位窄幅整理,而歐債危機憂慮則對油價構成拖累。
伊朗官方媒體1月2日宣稱,在波斯灣進行演習的海軍成功試射了2枚短程巡航導彈導彈。這是伊朗繼宣布自製核燃料棒、試射中程導彈成功之後,再次意圖顯示其軍力可攻擊到美國、以色列在波灣的基地。
伊朗面對美國進一步的嚴厲新制裁動作連連,星期日(1月1日)先宣布成功發射了一枚中程地對空導彈,後又宣稱已經首度成功製造和測試核燃料棒,強硬回應美國的新制裁。
(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伊朗半官方《法斯通訊社》(Fars)報導,伊朗海軍12月31日在波斯灣演習試射長程飛彈,但隨後伊朗海軍一名高級指揮官否認已經試射長程導彈。另一方面,伊朗媒體則宣稱,已寫信給歐盟外交事務官阿什頓,伊朗準備重回核問題談判桌。
奧巴馬政府12月29日宣布,與沙烏地阿拉伯達成近300億美元的軍售協定,內容包括先進的F-15SA戰機,由於正值伊朗叫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阻斷中東石油輸出的時刻,此計畫出台時機敏感,亦被視為美國明確表態:不容伊朗干擾國際石油運輸。
針對西方對伊朗發展核武的經濟制裁,伊朗揚言不惜切斷中東石油最主要的輸出航道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又譯霍爾木茲海峽)。對此,美國第五艦隊表示,荷莫茲海峽攸關全球經濟繁榮,擾亂該水域就是自絕於國際社會,美國不會容忍任何干擾行為。
伊朗的荷莫茲海峽(Straitof Hormuz)是戰略重要航道,全球海上運輸的石油,有40%必須經過此地;伊朗昨天揚言,如果西方對伊朗的石油出口實施制裁,它將封鎖荷莫茲海峽
伊朗週二(27日)表示,西方國際社會若加重對伊朗擁核武事件的經濟制裁,伊朗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又譯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這段中東產油國家賴以出口原油的波斯灣重要海運要道。伊朗若真這麼做,此舉也可能引發仰賴波斯灣出口石油的經濟體間的軍事衝突。
(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伊朗海軍週六(24日)起,在伊朗南部繁忙的世界油輪航道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開始一項為期10天的系列演習。
俄羅斯當局說,他們在莫斯科的一個機場從一位前往伊朗的乘客的託運行李中查獲了放射性物質。 (20111215-Russia-Iran-135727568l)
8日,伊朗國營電視台展示一架大致完整無損的美國無人偵察機,伊朗稱,是他們在阿富汗邊境領空擊落的一架先進的美國偵察機。
(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每日電訊》報導,情報消息指出,西方阻止伊朗核武計畫的直接行動已促使伊朗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s)進入備戰狀態。
(大紀元記者文龍韓國首爾報導)美國國務院國務卿特別助理羅伯特.埃因霍恩5日呼籲韓國和全世界盟友,一同對伊朗實施更嚴厲的制裁,以懲罰伊朗正在快速實施的核計劃。
被英國驅逐的伊朗駐倫敦大使館外交官,週六(3日)搭機返抵德黑蘭,上百名伊朗巴斯基(Basij)強硬派組織成員,來到機場對伊朗外交官進行英雄式的歡迎。政治分析家懷疑,攻擊英國大使館事件,可能是由分裂的反對派成員所為。
由於伊朗核子計畫再度引發關切,在歐洲聯盟(EU)外交部長集會考慮對德黑蘭施以新的強硬制裁措施同時,英國和德國呼籲採取進一步制裁行動,在金融上孤立伊朗。
(大紀元記者萬平報導)伊朗國會28日通過法案,將降低與英國外交關係,並要求政府驅逐英國大使。伊朗國營電視台今天報導,法案已獲批准生效。
以色列與各阿拉伯鄰國今天齊聚一堂,罕見地討論中東地區禁絕核武問題。由於伊朗存心抵制、拒不出席,使會議受到影響。
以色列國防部長巴瑞克(Ehud Barak)今天表示,對付伊朗的「時刻到了」,拒絕排除採取軍事行動遏制伊朗核子野心。
(大紀元記者黃捷瑄台灣編譯報導)以色列國防部長巴瑞克(Ehud Barak)接受美國電視台CNN訪問時指出,伊朗核武野心可能導致中東國家發展核武競賽,核子武器流入恐怖分子之手的時間就快到了。
伊朗18日表示將不會出席,中東各國計畫在下週召開的去核化會議。伊朗官員表示,近日原子能總署對伊朗的指控和譴責,已顯示德黑蘭與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間的關係愈趨緊張。
世界主要大國表示,他們日益擔憂伊朗正在利用其核項目研發核武器。 (20111117-IRAN-NUCLEAR-134052943l)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在維也納召開會議,預計,他們將就進一步譴責伊朗核項目的措施進行投票。 (20111118-IRAN-NUCLEAR-134113743l)
歐洲聯盟外長今天聲援對伊朗加強制裁,但會等到下次12月1日的會議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最近公布的核武報告指出,伊朗似乎在動手設計原子彈。不過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今天表示,這則報告無法反映德黑蘭當局核武全貌。
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編譯)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近期的一份報告指出,伊朗似可能在發展製造核子武器,接下來就要看聯合國安理會是否會通過對伊朗採取更嚴厲制裁的決議。然而,多數分析家對於安理會是否真能通過有效的制裁措施表示懷疑。分析家之所以會有如此悲觀的看法,最主要的因素來自中共仍繼續深化與伊朗的緊密關係。
伊朗核問題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原因是其一直叫囂「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以色列是在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包圍中艱難生存的國家,從建國之日起就遭受周邊國家的聯合進攻。
共有約 811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前總統川普(特朗普)提名的駐華大使人選週四(4月3日)向國會議員表示,美國買家若停止對中國注入資金,將對中國經濟造成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