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新聞

日本能登半島地震至少造成78人死亡,25人下落不明,數千名救援人員正爭分奪秒,希望在「黃金72小時」的最佳救援窗口內,儘可能救出更多生還者。
日本能登半島地震的死亡人數正持續上升,目前當局統計已至少有64人在這場災難中喪生。為了加快救援行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政府已經派往災區的自衛隊人數增加了一倍。
日本能登半島元旦發生7.6強震,以石川縣為中心發生了地殼變動,其中輪島市的觀測點往西移動了約1.3米。專家分析,這次地震可能與地下水的移動有關。
週二(1月2日),日本救援隊艱難地抵達元旦遭強震重創的偏遠地區。目前,這場災難已至少造成23人死亡,隨著救援活動持續,傷亡人數可能進一步上升。
日本中部週一(1月1日)下午4:10左右發生規模7.6的地震,擾亂了新年慶祝活動的氣氛,當局也隨即發出海嘯警報,並呼籲相關地區民眾往高處避難。
12月,美國成為了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這是20年來,韓國首度對美國出口超過中國,這表明在新的地緣政治局勢下,美韓關係正在發生變化。
韓國總統尹錫悅週一(1月1日)表示,美韓將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強化的「延伸威懾」機制,這將進一步加強美韓對朝鮮核威脅的回應。
週三(12月27日),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RA)解除了對柏崎刈羽核電站實施的運營禁令。不過,這間世界最大的核電站若想重啟,還須獲得地方政府的同意。
韓國外交部週三(12月27日)表示,韓國已將8名朝鮮人列入制裁名單,原因是這些人通過軍火貿易、網絡攻擊和其它非法活動,參與了朝鮮的核武與導彈開發計劃。
日本與美國消息人士週一(12月25日)透露,兩國正安排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2024年3月初以國賓身分訪美,將視兩國國會日程、政治情勢、美國總統大選等情況做出最終判斷。
在日本準備首次向美國出口導彈之際,一位前防衛大臣呼籲,日本應繼續放寬武器出口限制,允許本國技術銷往海外。
作為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領導的「阿耳忒彌斯」(Artemis)月球探測項目的一部分,美日計劃派遣首位日本宇航員登月。這將使日本成為第二個讓宇航員登陸月球的國家。
「我當年作幫凶,拉人去墮胎,現在特別後悔。中共給下面執行的人洗腦,讓人們不覺得做這事有什麼錯。」目前居住在韓國的76歲的朴英義回憶起當年在中國農村擔任婦女主任時被迫參與強拉當地婦女去墮胎的經歷,她連連嘆息。
韓國經濟人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Korean Industries,FKI)會長近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出於韓國經濟對外依賴較高的特點,不應在原料供應方面依賴某個特定國家,而是應該廣泛擴大供應鏈渠道,以分散風險。
週三(12月20日),美國、日本和韓國外交首長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譴責朝鮮17、18日發射彈道導彈的行為,並敦促平壤進行「不設先決條件的實質性對話」。
有消息指出,日本政府計劃放寬武器出口規定,向美國出口日本製造的「愛國者」(Patriot)導彈。這項行動預示著日本武器出口政策將發生重大轉變。
日本央行週二(12月19日)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此舉在市場普遍預期之中,凸顯出決策者傾向繼續等待,以確保薪資成長和通脹穩定。
為了備戰印太,遏止中共可能在台灣海峽一帶引發的衝突,美軍計劃再向沖繩美軍基地部署常駐戰機部隊。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週四(12月14日)撤換了「安倍派」(清和政策研究會)內閣成員,並將任命經驗豐富的政治家來接替他們的職位,希望減少財務醜聞造成的損害。
日本央行調查顯示,在截至12月的三個月裡,日本大型製造商的商業信心創下近兩年新高,顯示國內外需求都有復甦跡象,這向日本央行發出了積極信號。
週六(12月9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將在首爾與韓國、日本的國家安全顧問舉行三方會議,討論朝鮮核威脅和其他地區挑戰。
拜登政府對「受關注的外國實體」(FEOC)提出了新的指導方針,旨在將中國排除在供應鏈之外。這項新規定,可能使全球電動車電池供應鏈產生巨大變化。
繼朝鮮上個月成功發射衛星後,週五(12月1日)韓國已利用SpaceX的運載火箭,成功在美國加州范登堡太空基地發射了首枚軍事偵查衛星,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朝鮮週二(11月28日)聲稱,上週發射進入軌道的間諜衛星「萬里鏡-1號」已拍攝到了白宮、五角大樓和附近美軍基地的圖像。然而,該衛星如此迅速地投入實際應用,引發外界對圖片品質與真實性的質疑。
俄烏、中東衝突爆發,加上台海、南海緊張局勢加劇,使世界各國紛紛提升國防開支。搭上這波全球訂單潮的韓國,正快速發展國防工業。韓國當局表示,預計到2027年,韓國將躋身全球四大武器出口國。
美日韓外長週五(11月24日)舉行了一次電話會議,討論朝鮮最近發射間諜衛星一事,他們強烈譴責朝鮮的行為。
對於日前朝鮮發射軍事偵察衛星一事,美日韓三方緊急磋商並聲明譴責。三方共同認為,這是對地域安全的重大威脅,是對國際社會的嚴重挑戰,三國將繼續緊密合作,應對緊張局勢。同時,韓國宣布中止2018年與朝鮮簽訂的軍事合約,恢復偵察機對邊境地區的監視偵察。
日中韓三國外長週日(11月26日)將在釜山會面,商討重啟中日韓領導人峰會的相關事宜。
韓國海軍表示,美國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週二(11月21日)抵達韓國釜山基地,以示對朝鮮核計劃和導彈計劃的威懾。
朝鮮已通知日本海上保安廳,它將在本月稍晚,第三度嘗試發射間諜衛星。
共有約 17867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