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行銷(專欄)

如果有一個網站賣的是一般常見的網路購物商品,但是所有商品通通只要半價的一半,所有商品保證是全新真品,並非水貨、仿冒品、中古貨、次級品,而且均有原廠保固。這樣的網站是不是應該對想要網路購物的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很興奮的事情?根據我非正式的透過MSN對 100 位朋友進行線上訪問,結果這群屬於不特定網路消費族群中有 99 位反應會很高興也願意在這樣的網站購物。
Blog 就是「網誌」,在台灣叫做「部落格」,中國大陸稱為「博客」,無論怎麼稱呼 Blog,他都默默的在扮演快速傳遞資訊的工作。一個不知名的人可以靠 Blog 衝出人氣,特別花時間經營 Blog 的人還可以靠 Blog 賺錢,這麼有趣的事情你怎麼可以不知道呢?所以首先筆者想問問「你今天 Blog 了嗎?」
品牌與營業額之間有這樣的關係營業額 = 銷售能力 x 10 品牌效益
消費者消費的理由很多,舉凡為了需求、品味、表現身份等等都是花錢的原因。雖然消費的理由很多,但是並非所有的消費行為都是為了「自己」,因為消費者可能為了某些人的期望或眼光而消費,也可能因為某些人的要求或限制而消費。如果消費者的「消費決策」並非由單一個人完成,那產品促銷的方式怎麼可以只針對「目標消費者」來制定?
假設某天您到一家大賣場購物,逛了一個多小時之後,選了一些喜歡的商品準備結帳帶回家使用,到櫃台一付款的時候收銀員居然帶著微笑對你說「XX先生您好,歡迎到XXX購物中心消費,在您開始刷卡結帳之前,您必須先填寫我手上這一份會員資料,等我們確認您的身份之後您就可以開始付款並且把商品帶走。」
行銷管理顧問工作作久了,不免會遇到一些靈異現象,例如最近筆者就接到一封信原文是這樣的外星信件:
行銷總是要有產品,無論是服務、貨物、人物、形象、品牌,都可以是被行銷的對象。
今天在某雜誌看到有人在宜蘭養殖「無毒蝦」,看到這個產品名字讓我很驚訝,難道其他人養的是「有毒蝦」?因此我把整篇報導看完,並且對「無毒蝦」做了些研究。
網站有流量就可以創造銷售量?這句話由過去到現在都是對的,但是精確來說應該是「有好的流量才可能會有較好的銷售量」。
您知道嗎?網路行銷幫了很多企業,但是也害了很多企業,常見錯誤的觀念與行為有哪些?資列舉如下
若將消費者對行銷4P的「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lace)」,綜合考量之後分為「有需求、沒需求」兩種消費態度,並將「促銷(Promotion)」分為「促銷成功、促銷失敗」兩種情形,那就可以用下列「網路通促銷行為矩陣」來表示各種消費者對產品行銷反應的組合。
若將消費者對行銷4P的「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lace)」,綜合考量之後分為「有需求、沒需求」兩種消費態度,並將「促銷(Promotion)」分為「促銷成功、促銷失敗」兩種情形,那就可以用下列「網路通促銷行為矩陣」來表示各種消費者對產品行銷反應的組合。
開車經過一家「HOTEL」的時候,你會因為什麼理由進去消費呢?住宿?休息?洗澡?吃飯?
競爭對手的出現總是讓企業覺得倍感壓力,對行銷管理來說,競爭者總是與「更多的宣傳與更低的價格」劃上等號。企業如果可以處在一個無競爭的獨占市場,不知道該有多好。對於個別產業中,最老牌的龍頭企業,若有足夠的財力,其實有一種「燎原式行銷」手法可以用來排擠後續的競爭廠商,但是在此必須先提醒各位幾點:
如果上億元的別墅豪宅推出「免抽獎,戶戶贈送保時捷跑車」活動,相信一定會獲得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因為目前為止沒看過這樣的促銷手法),同樣若是在銷售信義區的百萬套房案件,推出「購屋即可參加保時捷跑車抽獎」活動,相信也同樣會獲得消費者的矚目。相同贈品帶來的實質績效仍有待執行後才能比較,但是請先以消費者心態來看這兩個「極度相似」的行銷方法,再以本文的標題自問「買房子送...
昨天與一位朋友談到他們即將與某知名化妝品牌舉辦聯合活動,他們將邀請女性信用卡友參與活動並可以獲得精美禮品,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達到產品宣傳與銷售的目的。這種方式應該是目前常見的行銷活動舉辦方式,就像 NBA 電動遊戲的宣傳會跟籃球比賽合作舉辦活動,所持的邏輯如下:
今天收到一封朋友傳來的E-mail,主旨是「這種東西也有人在賣」,由於是朋友寄給我的,也就不怕有毒的點進去看看。信件的內容是下面這幾隻號稱「細菌娃娃」的可愛玩偶,雖然信件上沒有留下網址或公司名稱,但是由於實在是沒看過把細菌拿來做產品的前例,所以我就很自然的利用Google查詢,果然不出所料,已經有約268,000筆網友討論資料。
前幾天過境澳門機場看到一款英國 VERTU 品牌手機,真的是讓我開了眼界,因為最貴的一支要價澳門幣 17 萬,折合新台幣約 70 萬,雖然產品的外表看起來不是特別起眼,也不知道從何考證其銷售量,但是這個價錢的確獲得我對這個產品的注意與記憶,後來想想其實這不失為一種好的行銷技巧。
如果您知道臺北市的北一女中全名是「臺北市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大概不會希望這所學校在短時間變成第二志願,因為名字已經註明瞭是「第一」,除非校方辦學真的很差,不然在這個強勢名稱的保佑下,是可以享有很好的品牌效益,繼續維持其第一志願的地位。很多單位或者產品,就是因為這種「第一XXX」、「台灣XXX」、「首席XXX」等等名稱享有優勢,這種品牌名稱我將其稱為「第一名品...
記得以前張老闆常告誡我「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跑」,雖然這句話的來源已經年代久遠不可考,但是「無有優廉跑」這五個字卻很值得行銷人員多加參考。在這四個循環中,必須清楚自己是產業的領導還是追隨者,不要誤判了自己的地位導致用錯了行銷方法。
本期台灣的商業週刊針對「準退休族」的房地產投資進行報導,內容提到近來最熱門的話題是:「親兒子靠不住,股兒子也不可靠,只有『啞巴兒子』才可靠。」於是,他們加入「新包租族」的行列,自己預約未來的生活費……。看到這篇文章,我那可愛的老婆又把她對於投資淡江大學附近學生宿舍的想法拿出來跟我討論,我想這篇文章應該會為學校附近的房地產帶來一些幫助。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大部份人都知道「順著客戶的需求才是銷售的最佳捷徑」,但是幾乎都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因為一般業務人員的職業訓練方法是「瞭解產品、找到對象、銷售產品」這三個步驟,所以往往客戶被銷售的是「你有的」而不見得是「他要的」。
為了獲得銷售利益,企業必須付出適當的促銷成本,所以促銷成本與行銷利益就分別用兩條曲線,交互影響產品上市後對企業的收益關係。
如果消費者需求是快速轉變且多樣化的,那行銷人員應該如何制定產品策略?
「行銷產業」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後,多出了一些不受空間限制的宣傳工具,除了電視、廣播等傳統方式,現代的行銷人員更可以利用網站、電子報等媒體,在短短的幾秒內就將產品訊息傳遞給消費者。大多數老闆認為,一個好的網站或一封能打動人心的電子郵件,就可以使「全世界」的消費者「1年365天,1天24小時」不停地有人來消費。尤其是配合網路金流,網路行銷更是被宣傳成「睡覺的時候...
「如果產品會自我宣傳那有多好」,相信很多企業都期待產品有下列幾個特點:
記得有人曾經問筆者,擁有通路是不是就掌握所有行銷資源?我認為這個問法對一半錯一半。錯的一半在「行銷不是只有通路」,在這個前提下,有通路只有行銷 4P 中的 1P,表示發問的人認為「行銷就是通路」,就定義上來看是錯的。對的一半在「沒有通路就等於沒有行銷」,這個道理類似沒有產品就沒有東西行銷,所以就實務上來看是對的。
「台北市東區的永福樓,是一家有名的港式飲茶店,常路過的台北人大多會注意到永福樓下面有一家雨傘店,雖然從來不知道他的店名,但是如果跟他買過傘的人大概都會注意到他的招牌寫著「平日八折、下雨沒折」,對於一個行銷人員來說,是否讓你聯想到價格策略(Price)的問題?
根據報導,去年九月份市面上突然出現很多假冒的威而剛,一時之間市場上人心惶惶,大家都怕買到假冒的威而剛。輝瑞藥廠針對這件事情召開記者會,關心且好奇的記者齊聚一堂,並且在藥廠的介紹下針對「如何辨別真假」對威而剛的藍色顆粒與包裝進行特寫報導。全台灣有很多「患者」在維護自己安全的考量下,莫不睜大眼睛仔細收看新聞,沒看到現場報導的的人隔天還去買報紙來詳細閱讀。
記得幾年前忠孝東路的巷子裡突然出現一堆麻辣火鍋店,雖然週末夜晚每一家都會客滿,但是平常就只有某一家生意特別好。原本以為既然賣的是「麻辣」火鍋,那生意好的應該是「最麻最辣」的麻辣冠軍,但是實際品嚐後,發現那一家雖然辣度也分為「大、中、小」三個等級,但是其「大辣」不過是其他幾家的中辣而已。對我這種喜歡吃辣的人來說,我給那一家店起名為「俗辣火鍋店」,不過但仍不免好...
共有約 125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2025年2月22日下午和晚上,美國神韻新紀元藝術團在法國南特市議廳(Cité des Congrès de Nantes)上演了本季在該市的第六場和第七場演出,兩場演出均是爆滿。現場觀眾被演出所詮釋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故事深深打動,也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