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食俗

許多人都知道孔子是至聖先師,魯班是水泥匠的始祖,但是或許不知道,易牙是廚藝界的祖師爺,今天就有一場易牙美食節在高雄登場,除了有廚藝及食雕大賽,最特別的,還有一場幾近失傳的君臣宴祀宴文化大典,帶您一起來看看。
吃膩了一成不變的父親節蛋糕嗎?值此南瓜盛產的季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南瓜當主角,變化出米粉、蒸飯、沙拉、蛋糕、咖哩、布丁等菜色,具有營養價值,更有健康概念。
為了推廣全民養生健康觀念,趁著端午節,彰化縣一家大型醫院就舉辦了健康養生粽的創意大賽,希望民眾能從趣味比賽中,學習到營養觀念,吃出健康。
端午節是全球華人非常獨特的日子,因為戰國時代ㄧ代忠臣屈原在汨羅江投水自殉的傳奇故事,造就了粽子的飲食文化,綿延流傳至今,歷久不衰。
下個星期端午節要吃粽子,怎麼吃才健康呢?大顆料多的肉粽,有的相當於一餐600大卡的熱量,吃太多會引起腸胃的負擔,營養師要教您搭配哪些蔬果一起吃,美味又健康。
無論是圖方便直接到店裡買串外賣粽子,或是堅守傳統自己包粽子,吃粽子前都免不了要加熱。味蕾敏感的老饕往往覺得餐廳端上桌熱騰騰的粽子比買回家的好吃,飯店主廚透露,訣竅在加熱方式,還有食品業者為了讓消費者更方便嚐到原味,推出真空包裝、不需冷凍保存、可以微波加熱的粽子。
六種美味粽子的做法
第一次包粽子,說實話,只是憑借小時候看爺爺包的那一點點記憶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中壢中信大飯店每年均會推出令老饕懷念的傳統節粽,今年推出兩款港式粽『港式裹蒸粽』、『養生裹蒸粽』是由擁有30多年精湛手藝的主廚張勤賢研發,食材採用健康、有機概念,延續傳統美食精神,從選食材、粽葉、洗料、拌料到包粽子,一系列的流程,傳延出令人懷舊的好味道,提供一份現代人喜慶佳節的美食品嚐,端午佳節的溫馨獻禮。
慶端午、賽龍舟、粽香處處飄…古華花園飯店明皇樓中餐廳自即日起推出端午肉粽禮盒。遵循古法創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懷舊滋味,精選出古華傳統風味粽及明皇樂活養生粽,都值得您細細品嚐。禮盒中加上國宴主廚特製古華靓XO醬,是今年端午節首選最佳伴手禮。
為了迎接4月8日復活節的來臨,全世界各地許多巧克力的商家無不絞盡腦汁,製作出各式各樣的巧克力商品,商店櫥窗裡擺滿了象徵復活節的巧克力蛋和巧克力兔子,讓人看了垂涎欲滴。
清明前一天為古代的寒食節。古人為紀念春秋時被晉文公燒死的介之推,實行禁火冷食,要到清明日的中午才能重新舉炊。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
三大民俗節日中,粽子是端午節必備食品,月餅則是中秋節的代表;至於最重要的新年,代表性食物則五花八門,中國北方文化新年餐桌上必備代表元寶的餃子,南方則有發粿、豆乾等,不論吃什麼,每種新年食物背後都有象徵意義。
過年年菜專題報導系列之二(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七日電)水餃似元寶,向來是過年討吉祥最佳食品,也是北方家庭過年必吃美食,近年流行東北酸白菜,不但是火鍋聖品,更可用來炒粉絲或做成餃子餡,那股天然醱酵酸溜溜滋味,對去油解膩特別有效,包成餃子,更是好吃到連舌頭都要吞下去。
過年年菜專題報導系列之一(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七日電)農曆年象徵團圓的菜很多,其中一道什錦菜 (亦稱十香菜),是由十種蔬菜切絲分炒而成,不但顏色漂亮討喜,營養充足,而且什錦菜取諧音,象徵十全十美,事事如意,在年夜飯桌上是個兼顧面子和裡子的重要菜色。
過年年菜專題報導系列之四(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七日電)台灣女性閣員不多,白天是官員,晚上是主婦的更少,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何美玥就是「主委兼主婦」,講完經濟成長率還可以分析雞湯怎麼煮最省事。今年如何過新年?她回答「跟所有婦女一樣」,煮飯是過節大事,「烏魚子及刈菜」是她年夜飯桌上最愛又自豪的二道菜。 對每個主婦而言,兼顧家庭與工作是很辛苦的事,但...
過年年菜專題報導系列之三(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十七日電)年菜訂購市場約80萬戶、新台幣5億元,被量販業炒熱後,今年不論是超商、量販或百貨通路都以單點菜為主力。年菜價格多樣化、菜色及國度也多元化。求取貨便利者宜選購便利超商、量販年菜物美價廉、百貨主攻頂級美食。
過年年菜專題報導系列之五(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十七日電)最新調查顯示,今年選擇訂購外製年節料理的民眾已達20%,較去年增加2個百分點,但仍有高達77%民眾選擇自己動手做年菜。
在除夕夜豐盛的年夜飯中,應景年菜是少不了的,它們個個都有吉祥的含意,像魚代表「年年有餘」、白蘿蔔(俗稱菜頭)代表「好彩頭」、水餃代表「招財進寶」、年糕代表「步步高升」等,而火鍋中所加入的各式丸子,皆為「圓」形,有圓滿之意。
在豐衣足食的現今社會,還有一群小朋友每天為了要填飽肚子而煩惱,他們大多處於單親、貧困的環境,賽珍珠基金會將為這群孩子在農曆年前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共邀愛心人士贊助圍爐辦桌及兒童們的紅包費用。
3大量販家樂福、大潤發及愛買今天宣布年菜預購開跑,基於年菜市場分蝕情況嚴重,消費者自主性高,強化單點菜色、價格較去年降低1成、強化精緻養生,成為今年年菜特色。
二十二日今天是冬至,習俗上總要吃個湯圓,不過,吃湯圓要小心,台中縣大里市一名五十四歲的江姓男子,晚上吃湯圓時噎到,湯圓堵住氣管,雖然家屬在消防人員電話指導下,一邊施以哈姆立克急救法搶救,並挖出部分湯圓,不過,送醫前已經沒有呼吸心跳,經過搶救,才恢復心跳,不過,仍然處於昏迷狀態。(張文祿報導)
明天就是冬至,俗話說「冬至大過年」,在以前,人們會在冬至的時候吃餃子、吃湯圓;現在的冬至,人們喜歡到餐館裡去點一桌子的菜,一家人團團圓圓地過節。而在東莞工作的外地人也可以趁此機會約上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嘗嘗家鄉菜,互訴思鄉之情。昨日,記者收集了東莞部分菜館的特色菜,推薦給冬至過節的讀者。
共有約 305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中貿易戰升溫、關係惡化之際,川普政府正收緊對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的國安審查,一批華裔科學家近期陸續回國。日前有知名企業家公開稱,因害怕間諜風險而「絕不用海歸派」。專家認為,中共本質是「政治掛帥」,雖然現在對科學家誘之以利,但這些科學家日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