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慶食俗
自由時報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黃曆新年倒數計時,連鎖超商和量販店年度重頭戲—年菜預購全面開跑!各大通路業者全都喊出由五星級飯店和知名餐廳名廚加持開發的「五星級」年菜,爭食每年超過5億元的冷凍年菜預購商機。

自由時報記者馮亦寧╱台北報導 攝影/記者臺大翔、陳建宏 距離中秋節還有一個多月,但台灣公司行號、企業團體的中秋交際正開始,一向被視為體面送禮指標的飯店月餅,從每年各大飯店接單的業務量高達七成,由此可見,中秋送禮基本上還是非常重視面子問題。

端午的傳說,一般來源於民間,都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當時朝中奸臣當道,他受讒言所害,被謫江南。由於他愁懷滿腔,最後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殉國而死。附近的村民因未能尋獲他的屍首,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蝦吃掉,就在江上划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嚇跑魚蝦;又用棕葉包一些米飯,造成粽子,投到江裡餵給魚蝦,希望屈原的軀體不受損害。

清明節的食俗源於寒食節,在寒食節禁止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寒食節起初是一個月,後來逐漸縮短,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寒食節和清明節也就合二為一了。

今天(2月23日)是農歷正月十五,是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新年、中秋節一起被稱為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宵節這一天更是熱鬧非凡,尤其在明清時期,一到農歷正月十五,各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來人往,看花會和賞燈會。

今天是元宵節,在寒冬時,吃一碗熱騰騰的湯圓,不但暖意上身,也可以吃出好心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建議民眾,不妨自己動手做「快樂湯圓」,把一些可以提振情緒功效的營養素加入湯圓中,讓今年的元宵節既健康又喜樂。

元宵節吃湯圓,現在除了選擇市售的冷凍產品外,自己動手DIY也漸漸形成一股新的流行熱潮,不少原本就提供現作湯圓服務的業者,乾脆開放讓消費者自行「滾元宵」,讓民眾享受親手搖製湯圓的樂趣。

以中國宮廷美食而享譽國際的京兆尹,二○○五年新春佳節,特推出「養生四喜年糕」及「即食金元宵」,完全遵循清宮御膳餑餑房傳統作法,並調節現代人的口感,以低糖、素食健康為訴求,完全純手工製作,不添加防腐劑,「即食金元宵」甚至採取限量、接單現做的高標準生產方式,來保證年節傳統飲食的細緻內涵。

新春吃年菜,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習俗,打從年夜飯開鑼起,一連串的美酒佳餚、山珍海味增添了「年味」,卻也隱藏著健康危機。因為當與家人齊聚團圓時,年節的氣氛很容易讓人忘了節制飲食,一不小心吃過了量,除了使腸胃受不了外,也可能影響慢性病患的健康。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4月19日,紐約春光明媚,大紐約地區部分法輪功學員數千人齊聚紐約華人社區法拉盛中心區,舉行盛大集會,紀念中國萬名法輪功學員「四二五」和平大上訪26周年暨聲援4.45億中國人退出中共黨、團、隊。
在歷史的浩瀚長河中,有一些日子因其特殊的...
排行榜
TOPARTICLES
精彩推薦
EDITOR'sP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