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核危機

美國發言人古柏(Kurtis Council)表示,美國今天將正式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加強制裁北韓的決議草案。
南韓軍方今天透露,韓美海軍陸戰隊下月將實施「雙龍演習」,加強內陸作戰訓練,目的在於培養迅速深入北韓內陸、破壞核子與飛彈基地等核心設施的作戰力。
繼1月6日發射氫彈後,2月7日又發射「『光明星4號』衛星」的朝鮮近來不斷受到世界各國的強烈譴責。但是,有消息顯示,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恩近日要求科學家們發射更多的「應用衛星」。
南韓統一部長官洪容杓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南韓政府掌握了可以證明北韓利用開城工業園區資金發展核武器的相關資料。
繼1月6日發射氫彈, 朝鮮7日的火箭發射再次引發了世界各國的強烈譴責。而屢屢挑釁國際社會的朝鮮,老百姓的生活可謂一窮二白。在即將到來的朝鮮最大節日「光明聖節」,即已故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生日16日這天,北韓百姓們有望獲得的禮物是1瓶燒酒和1瓶玉米油,據悉這是他們當天最大的期待。
俄羅斯今天對北韓宣布發射火箭計畫表達「嚴重關切」,呼籲北韓不要升高區域緊張。
1名美國官員今天告訴記者,美國發現,北韓1個發射地點四周運送零件和推進劑的活動已增加,足以在最近的未來從事太空發射行動。
美國國務卿克里星期日(1月24日)啟程做為期三天的老撾(寮國)、柬埔寨和中國的訪問,期間將與北京當局展開多層面對話。預料他此行將重申支持東盟以和平方式與中共解決南海的主權爭議;還將尋求北京當局的協助,對早前試爆氫彈的朝鮮實施更多的制裁。
北韓今天表示,已逮捕1名美國學生;這名學生奉美方之命,在持觀光簽證入境後,從事「敵對活動」。
南韓總統朴槿惠今天針對延宕的六方會談提出1項「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亦即排除北韓、舉行「五方會談」。
印尼雅加達發生恐怖攻擊,菲律賓軍警單位保持密切關注,並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共同因應威脅。
南韓今天恢復對北韓的心戰廣播,播放名單包括南韓男子天團BIGBANG最近火紅歌曲「Bang, Bang, Bang」,以及資深歌手李愛蘭1首關於「死亡天使」的悲傷民謠。
南韓總統府青瓦台官員今天表示,南韓自明天起將恢復在兩韓邊境對北韓的大聲公宣傳廣播,以回應平壤進行第4度核試。
北韓昨天進行第4次核試,震驚全球。南韓今天表示,將對進入兩韓共同經營的開城工業區實施部分限制。
北韓昨天宣稱試爆氫彈,日本今天表示,沒有偵測到境內輻射值出現變化。
北韓宣稱試爆氫彈成功,菲律賓政府發表聲明譴責,並呼籲北韓勿繼續進行危害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
南韓情報當局一名負責人今天表示,北韓6日進行的核子試爆當量僅為6.0千噸,遠不及氫彈試驗。核試當量小,試驗也以失敗告終。
南韓國防部長韓民求今天在首爾市國防部大樓發表「韓美國防部長聯合新聞稿」,美國國防部長卡特重申美方堅守防衛南韓承諾,續按計畫實施聯合軍事演習。
受到北韓昨天氫彈核試影響,日本面臨日本海的地方自治體,像是青森、山形等縣,正加強偵測輻射劑量。
北韓今天中午宣佈首次試爆氫彈後,南韓軍全軍隨即進入緊急戒備狀態。
美國表示要確認北韓宣稱今天測試氫彈一事仍過早,但發誓對「任何及所有挑釁」會「適當回應」。英國也強烈譴責。
美國研究機構根據衛星最近影像表示,北韓位於西海(Sohae)的火箭發射站升級工事已近完工,2016年初起,就可進行較大型火箭發射。
北韓軍方今天揚言近期將對南韓邊境部隊發動空襲,並對美國發出新核武威脅,以回應其所謂南韓和美國對北韓的「嚴重」挑釁。
據韓聯社6月2日報導,駐韓美軍司令部、韓美聯合司令部及聯合國軍司令部當天聯合發行《戰略文摘》一書,書中制定了韓美兩國軍方應對朝鮮導彈威脅的四大作戰原則。
針對朝鮮日前試射潛射導彈問題,韓國總統朴槿惠12日指出,朝鮮此舉對韓半島乃至東北亞的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她指示韓國軍方要嚴厲應對朝方的挑釁。並加強韓美同盟以及與國際社會的合作,探尋扼制朝鮮挑釁的方案。但據分析,朝鮮這種「半調子」導彈很難造成實際威脅。
美國專家今天說,今年1到4月期間所拍攝到的衛星畫面顯示,北韓可用來生產核彈原料的反應爐,可能正以低電量或間歇性地重新運轉。
南韓媒體今天指出,伊朗核問題談判已獲初步共識,但這能否促使停滯中的北韓無核化談判重啟,引人關注。
近來針對美軍在韓國部署末端高空防禦系統(THAAD,以下稱「薩德」),成了中、美、韓三方的外交話題。中共發出的反對聲音遭到了美、韓兩國的譴責,韓國媒體甚至罕見指出,中共默許朝鮮開發核武器才是引發薩德爭議的根本原因。
美國的北韓問題專家威特表示,北韓目前或擁有鈽彈頭和鈾彈頭等10至16枚核武器,其中,鈽核武器實現了小型化,能搭載在可進攻美國本土的大浦洞2號導彈上。
一位南韓政府官員昨天表示,南韓軍方和情報當局認為,北韓若進行第4次核子試驗,規模和威力將超過前3次核子試驗。
共有約 1964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週五(4月11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提醒,外國公民必須根據聯邦法律在2025年4月11日前登記,否則將面臨法律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