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线上赌博app-博彩app推荐-足球博彩app

育兒寶典

尼古丁替代療法是目前常見的戒菸方法,但是你知道嗎?研究顯示,懷孕的婦女若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可能會影響胎兒,增加胎兒未來心臟病和中風的機會。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皮膚顏色非常粉嫩,不過兩三天之後,媽媽可能會發現寶寶身上不僅黃黃的,而且還出現許多紅色的疹子。從出生開始可能會出現哪些皮膚狀況?哪些屬於正常而哪些又屬於病症呢?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檢查判斷新生兒是否需要立即急救的APGAR評分法,與初生兒長大成為青少年後的學習情況有關。APGAR評分系統是對在嬰兒出生後1至5分鐘內的膚色、心跳、表情、活動力、呼吸等五項各種狀況的評分,每項各有2分,總分10分,達8分以上就表示健康狀況良好。
台大醫院今天發表新的新生兒聽力篩檢方法,只要採嬰兒腳跟血,並製成血片,就能偵測出輕度到晚發性聽損,且血片可長期保存,也能幫助偏遠地區新生兒篩檢。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不只塑化劑會造成性早熟,看偶像劇也會性早熟!醫師表示,10年來蒐集約5,000名性早熟個案,分析發現有1/5孩童觀看有親密動作的劇情,且生活不正常而引發性早熟。醫師建議,飲食、生活作息正常,盡量少接觸偶像劇、動漫等色情訊息,避免性早熟。
每個寶寶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對許多新手父母親而言照護嬰幼兒,常感到十分棘手,最常見的是媽媽不確定孩子喝的奶量夠不夠?有沒有吃飽?又經常溢奶吐奶感到十分憂心,擔心孩子影響生長。
相信大部份有嬰兒的家庭都備有嬰兒床,但你家的嬰兒床安全嗎? 根據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資料,自2000年以來,至少32起嬰兒窒息死亡與下拉式圍欄嬰兒床有關。故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已於今年6月公佈新的嬰兒床安全標準。將來只有固定圍欄的嬰兒床,才符合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的安全標準,且下拉式圍欄嬰兒床已禁止再出售,這意...
(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美國兒科學會兩項最新研究發現,兒童在家庭裡暴露於二手煙的環境中,罹患兩種(或以上)兒童神經行為紊亂的機率增加了50%。
(大紀元記者張嘉娥綜合編譯)遇到危險時,母親總是能夠第一時間保護自己的孩子。不過,這樣的能力從何而來呢?最近一篇研究認為,母親藉由生產釋放出更多的催產素(oxytocin),能幫助母親更加積極的保護幼兒。
(據中廣新聞/季平報導)路透社今天(5日)報導,澳洲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兒童較慢學會使用語言,並不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揮之不去的影響。
如何讓孩子免受長期過敏之苦呢?中醫師建議,夏季正是過敏性疾病的緩解期,應及早讓孩子接受治療,依個別體質使用「三伏貼」療法,能緩解冬季過敏的不適症狀。
目前全世界每天約有7位嬰兒死於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根據2011年6月的一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研究報告,哺餵母乳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症的發生機率。報告建議在嬰兒出生滿4個月到6個月之間,應該哺餵純母乳,之後持續哺餵母乳直到小孩至少1歲左右。
美國學齡前兒童,每五個裡面,就有一個體重過重,一項新的研究提醒大家,對抗肥胖要從小、甚至於從嬰兒時期做起。
(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台北報導) 自5月22日至今,腺病毒感染病患有增加趨勢,衛生局呼籲家長,幼童若出現相關症狀,應盡速就醫,腺病毒目前沒有疫苗可供預防,須以勤洗手、注意家中環境衛生、家長盡量避免幼童出入人多或是密閉場所等方式預防。
炎炎夏日,不少家長購買充氣式小型泳池讓孩子戲水消暑。美國小兒科學會出版的「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報導,兒童在這類泳池也有溺水死亡風險,家長不可輕忽。
(大紀元記者蔡宜珊綜合報導)如何改善或預防嬰幼兒的過敏性體質,日漸受到關注。《小兒及青少年醫學月刊》(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6月6日刊登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延遲餵食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對於減緩嬰兒日後發展出濕疹或氣喘並沒有幫助。
一項新的長達18年之久的研究發現,孩子接觸寵物不太可能導致未來發展出動物過敏,實際上可能降低兒童未來過敏的風險。
美國普查結果發現,肥胖兒童和青少年的數量比上一代多三倍以上,已達百分之十七的人口,顯示兒童肥胖的流行。而近年來兒童的睡眠時數也呈現減少趨勢,究竟這兩者間有沒有關係呢?
美國2歲以下的兒童發燒,有些家長沒帶孩子去看醫生,自行倒一些退燒藥液給孩子吃,難免用藥過量。聯邦食品與物管理局(FDA)專家最近表示,應把廣受歡迎的止痛退燒藥,「泰諾」(Tylenol)和類似的含「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藥品的劑量加以控制。
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今天刊登的研究顯示,胎兒性別篩檢普及化,使得印度男女兒童失衡問題更嚴重。6歲以下女童較男童少了710萬人,較10年前擴增逾100萬人。
據調查顯示,7成5家長處理尿布疹有迷思,誤用痱子粉、濕巾,反而讓尿布疹更嚴重,且6成家長未及時就醫,就醫家長中有近3成拖過48小時才帶寶寶就醫。
許多媽媽由於自身身體狀況限制,無法哺育母乳,許多早產兒吸收能力又弱,常有營養不良的情況。目前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及衛生署台中醫,都設有母乳庫。民眾若符合下表條件,可請醫師開立處方簽並洽詢上述兩間醫院。
新手媽媽們在初次哺乳時常面臨乳腺阻塞、乳腺炎的困擾,許多媽媽們因為疼痛難耐而放棄哺乳。如何處理發炎、預防發炎是許多媽媽們關心的話題。
(大紀元記者李曉帆編譯報導)研究人員近日公佈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青春期超重的青少年,甚至還在正常體重最高限者,當他們長大成人後,罹患心臟病的危險性會增加,即使他們將來體重不超重,仍具備風險。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今天表示,1名4個月大男嬰因愛用右手及常轉頭至右邊,父母帶往醫院求診,檢查發現,小男嬰的右側腦室擴大,有腦實質缺損情形。
(大紀元記者林秀蓮雲林報導)小孩扁平足,需不需要治療?走路內八、經常跌倒、常常腳痛需要矯正嗎?不是6歲以後就會好嗎?如果超過6歲還是扁平足該怎麼辦?這是復健科醫生在門診時,經常被家屬諮詢的問題。
自閉症越早治療對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影響越小,但多數家長都在孩子年齡偏大,甚至入學之際才意識到孩子有行為異常與孤僻的傾向。美國加州的研究學者現在研發出一種簡單的嬰兒清單檢測,只須五分鐘便可檢測孩子的自閉症傾向,讓父母能即早發現並給予治療。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今年公布的最新指導意見,治療小兒發燒症狀的主要目標是讓他們保持舒適,同時注意有無引發其他重病的徵兆,而不是將注意力集中於將孩子的體溫保持在「正常範圍」內。他們呼籲父母要瞭解,發燒其實是人體正在對抗感染的一個跡象,並不需要恐懼。
當孩子從椅子上摔落撞傷頭部、撞斷門牙、咬傷舌頭,孩子大聲哭叫、流血,該如何辨別情況,究竟送急診還是在家處理?有些父母慎重地將孩子送醫檢查,有時是虛驚一場,但有時的確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與適當的緊急處理,才不會因一時疏忽,造成孩子一生的傷害?育兒網站Parenting.com提供兒科急診醫師們的專業見解,協助父母冷靜處理常見的幼兒意外狀況。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小孩退燒藥該怎麼用?許多家長認為越快退燒等於病越快好,一項調查發現,有12%的家長會憑直覺給藥,而有些父母會輪流替換甚至同時用2種以上退燒藥,醫師指出,混用藥物或使用不當,萬一用藥過度,反而導致體溫過低、傷肝腎。
共有約 96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根據週一(4月14日)發布在《聯邦公報》上的公告,美國商務部長已根據《232條款》對進口藥品和半導體啟動國家安全調查,為進一步加徵關稅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