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乃加

自古相傳的冬至民俗中含有開運的寓意,帶著開運好彩頭的還不少呢。一起覽一覽冬至開運的民俗有哪些?
泰山的原故人物是唐代的宰相張說,東床的典故人物則是王羲之,「東床快婿」的暱稱就指他。那麼,妯娌和連襟這兩種親屬稱呼又是怎麼來的呢?
「不直一錢 」,成語的本事背景牽涉一宗人間恩怨情仇大悲劇,足以讓凡間之人深切警惕!
人際交往中,怎樣傳情達意稱呼對方展現文化素養?在稱呼對方與自稱時,有幾個簡單的字可以表現敬意與自謙。
明代的啟蒙書《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國器、掌珠,悉是稱人之子。」傳遞了古人敬稱別人家的子輩為國器、掌珠的謙良傳統文化。
古今夫妻有哪些常見的稱謂?這些稱謂有來自禮制規定,也有取用隱喻、代指,展現幽默與情義,傳達了卿卿我我的情義。你知道多少呢?
「良緣由夙締,佳偶自天成」 ;「 結髮係是初婚,續弦乃是再娶」。那麼「結髮」和「續弦」的說法源自何來呢?
「一刀兩斷」原作「一刀兩段」,簡單的成語有廣汎的應用,內涵又兩相成反義。如何取其精髓成就好事?來看周處的故事。
「近水樓臺先得月」也簡略成「「近水樓臺」一詞,這句話的典故來處充滿蘊藉含蓄的敦厚,恰恰與尖銳諷刺相反,展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儒雅品格。
寒露九月節,又稱「菊月」,菊花在九月節有什麼妙用?追溯古文化,探一探如何悠活九月節?
「墨守成規」成語典故所對應的人與事很有來頭,說的是墨子和諸葛亮的智慧、發明與制度哪。在時代演遞的過程中,「墨守成規」反而被賦予了比較多的負面意義。
黃曆七月十五日一般稱為中元節或中元,在華人文化圈有豐富的民俗內涵。追根溯源,中元節起源於什麼佛道信仰呢?有什麼特色呢?表現了什麼內涵精神呢?
七夕還有個暱稱叫中國的情人節,較真來說,七夕是中國的夫妻節。夫妻若情人,七夕這連繫著婚姻與愛情的中國情人節的內涵始自何時呢?
「狡兔三窟」是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用來藏身躲避災難,比喻一個人有多種避禍的準備。戰國時代的齊國宰相孟嘗君有「狡兔三窟」,為何絕子絕孫呢?
《詩經.采薇》詩篇中的楊柳與行軍戍役有關。往後的世代,以「柳營」代稱軍營,另有一則讓人打心底讚賞的典故。
「放之四海而皆準」這耳熟能詳的詞兒其實不是句俗語,而是出於經典之作。你知道是誰說的嗎?本文來搜一搜這詞兒背後被遺忘的經典義涵。
什麼是「三伏」?意指什麼呢?怎麼推算的呢?三伏反映什麼中華傳統文化呢?
「一了百了 」在語源上有兩種說法,另外明代大思想家、哲學家、修行覺者王守仁在講學中,用了「一了百了」一詞,他們各自的說法展開怎樣的內涵與境界呢?
《韓非子》中有篇〈老馬識途〉,講管仲有一次隨齊桓公出征而迷途,結果靠老馬找到回國的路。韓非子意不在誇獎老馬,那麼他意指的真「老馬」又是誰呢?
不管是度量距離的「里」,或是代言故鄉的「里」,兩者是有一個共同的、古老的起源,而且在後代,「里」持續發揮著很大的文化效力。那麼,這源頭在哪呢?
《論語》中有二處孔子與弟子的對話中是圍繞「祈禱」這個主題的,從其中可以看到孔子個人的信念。
你知道中國古代有哪些種類的粽子嗎?從魏晉到南北朝時代的粽子不但繼承了紀念屈原的筒粽,以及古代角黍的風俗,而且還有巧麗的新貌和多樣的口味,形形色色精彩紛呈。
依據李時珍的鑽研,各節氣水有不同的妙用。立春、清明二個節日的水是「神水」;五月五日端午節的節氣水又有何效用呢?
端午節是黃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是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可是五月五日為何稱「端午」呢?這其中有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傳統的珍寶。
「六月雪」和「御史雨」,非關雨雪,這場雪、這場雨都和「冤獄」有關,明現傳統中華文化的一種宇宙觀──天人感應,超乎凡間的力量,偶爾露真容。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概念,在戰國時代曾經歷經一場實戰的考驗。戰爭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魯國面臨齊國大軍揮動大旗進攻的緊急保衛戰,結果如何呢?
一般說人沒有定見,容易改變心意,對事或物的愛好或決定反覆無常,改變可能就在朝夕之間叫「朝三暮四」。你可知「朝三暮四」還有深奧的道理?這成語來自《莊子.齊物》。
向神祈禱為何不靈? 唐憲宗曾問宰相李藩道:「祭祀神明穰災祈福的做法,真實可信嗎?」「自求多福」怎麼求?《詩經》怎麼說?
「一字千金」比喻文辭精當,價值極高,這成語的典故出自《呂氏春秋》完成時的一個「廣告」。《呂氏春秋》是怎樣的書呢?真的是「一字千金」嗎?
楚莊王圍攻宋都,已經窺知對方城中之人「易子而食」,楚軍勝券在握了,卻僅僅因為一句話棄攻,班師而返。什麼話有這麼大的力量,為兩國迎來和平令終呢?
共有約 300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中關稅戰持續升級,中共表態強硬,但正在面對獨自對抗美國的困境。中國網絡傳出的視頻顯示,外貿工廠停工停產,未能出倉的貨物堆積如山,內卷的恐慌正向做內銷的廠家蔓延。專家認為,關稅戰衝擊下,中國工廠倒閉,失業潮加劇,恐釀民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