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逝世

美聯社哥倫比亞訊 在一個許多教士因為他們的坦率言論而被殺害的國家裏,紅衣主教達禮歐‧卡斯崔隆(Dario Castrillon)以其勇氣和坦率聞名。
教廷樞機主教會議今天決定,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陵寢將自四月十三日起�
為主牧羊廿六年 不要害怕永向前 個人生命求聖化 教會膿搏賴福傅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熱點互動」節目,我是主持人安娜。四月二日,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在梵諦岡去世,世界各地的教徒們都為他進行祈禱,很多國家的領導人也紛紛表示悼唁,對他的一生進行了非常高的評價。今天我們就請特約評論員李天笑博士和我們大家一起回顧教皇的一生。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盛大葬禮已經結束。香港蘋果日報頭條標題是「二十億人送別教宗打破藩籬凝聚和諧」,這個「打破藩籬凝聚和諧」是教宗的高尚人品,也是目前全球化所需要提倡的。二十億本身說明宗教沒有「國界」的藩籬,全世界的主要宗教基本上是如此。這次的喪禮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兩百多萬民眾湧入羅馬,我們還看到來自全世界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八十個左右國家元首與兩千五百多名貴賓...
「中國如果宗教回復自由,也是共產黨結束的時候……」──蔡詠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4月3日辭世,全世界都表達了對這位「反共」教宗的懷念。無疑教宗的死亡除了讓世人懷念之餘,也引發了人們的反思。日前跟香港《開放》雜誌副編輯蔡詠梅暢談了從封聖事件到中梵關係,還有教宗生平的一些事蹟,以及她對悼念教宗活動的一些獨特觀察,半個下午的時間很快過去。
台灣副總統呂秀蓮4月10日下午出席台灣公共衛生學會主辦的「健康人生導師研習營」,她在致辭時表示,健康靠自己、病痛靠醫師,生死交給上帝,並當場學起法輪功第一套功法—佛展千手法。
台灣副總統呂秀蓮,4月10日參加台中縣大雅鄉國際獅子會年會活動時表示,台灣是一個宗教與信仰自由的國家,並讚許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和平及宗教的力量推翻東歐共產體制。她強調中共是一個不穩定的政權,提醒台商與國人不要把未來寄託於中共。
星期五,世界各國領袖要人齊聚羅馬教廷,參加約翰.保羅二世的葬禮,中共政府沒有派代表出席。中國的教徒們清晨自發的聚集在一起為教宗祈禱。
西元兩千零五年四月二日教宗約翰.保羅二世與世長辭,全世界人民無不為此感到萬分沉痛,連鱷魚也擠出了幾滴眼淚,古巴政權居然能做到舉國哀悼三天,這充分說明教宗約翰.保羅二世的人格魅力非同尋常,已經獲得了全人類的普遍尊敬。對比之下當年的毛澤東夢想當全世界人民心中的紅太陽,雖然當時確實贏得了一批狂熱的追隨者,但死後其罪行就逐漸被人民所揭露和認識了,他身邊的倖存者也爭相...
安放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地下墓穴將於下週初對朝聖者及觀光客開放,同時,在教宗喪禮結束後,教廷今天進入過渡狀態。
大紀元4月10日訊】(法新社華盛頓九日電)赴梵蒂岡參加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喪禮的美國總統布什,今天返國後讚揚教宗開風氣之先,將美國帶往「生命的文化」。布什與第一夫人蘿拉八日率領美國代表團,赴梵蒂岡參加冠蓋雲集的教宗喪禮。
特派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專訪我駐教廷大使杜筑生8日透露,在接洽陳水扁總統訪問梵蒂岡的過程中,中國向教廷與意大利政府強烈施壓,希望陳總統來不了,但是教廷做了了不起的決定,並且決定邀我國元首親自訪梵弔唁。
〔自由時報記者王貝林╱台北報導〕對於陳水扁總統訪問教廷可能引發中國的外交報復,中國近來也不斷遊說教廷與我斷交,外交部發言人呂慶龍表示並不意外,外交部早有研析,但中國說要改善和教廷關係已經說了很多年,而中國至今仍無宗教自由舉世皆知,所以中國與教廷關係正常化的宗教障礙仍未消除,台梵邦交不致受到影響。
〔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陳水扁總統昨日結束梵蒂岡的「和平與追思之旅」返抵國門,總統除再度推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留給世人永久典範外,並期許國人響應教宗「和平與和解」的珍貴價值,為團結台灣、穩定兩岸、安定社會、繁榮經濟共同努力。
根據意大利內政部的統計,過去三天多來,一共有,他們平均排隊等候的時間是13個小時。(夏明珠報導)
4月8日,當梵蒂岡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舉行葬禮的同時,在教宗的故鄉--波蘭克拉考也有近百萬人,透過五個大型的電視螢幕收看葬禮實況轉播,並以詩歌遙祭這位國家英雄。
羅馬天主教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生前曾經訪問過一百二十九個國家,卻沒有到過人口最多的中國。一位對台海兩岸三地都很熟悉的美國神父近日談到箇中的原因。
羅馬天主教在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舉行殯葬彌撒後,從今天起為若望保祿二世舉哀九天,並預定在十八日選出新教宗。昨天共有一百萬人參與這場世紀葬禮,全球更有不計其數的人在電視前觀看這場葬禮。
當羅馬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舉行時,波蘭舉國停止活動,向這位在波蘭出生、成長的教宗致上最後敬意。
梵蒂岡4月8日下午,在聖伯多祿廣場外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舉行安魂彌撒,儀式由樞機主教團主席拉辛格主持,長達3小時的彌撒在掌聲和聖歌中進行;儀式結束後,教宗靈柩由12名扶靈人員移至聖伯多祿大教堂的地下陵寢安葬。
雖然中國未派代表團參加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喪禮,但仍有相當多的中國民眾及自行到
〔自由時報編譯魏國金╱綜合梵蒂岡8日外電報導〕意大利媒體報導,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墳墓,將由式樣簡單的大理石板墓碑標示,碑文也僅書有教宗的拉丁文名號與他在世生涯:一九二○至二○○五。如此的風格與許多同樣長眠於聖伯多祿大教堂地下室的先輩之墓大相逕庭,他們的墓碑多為精雕華麗。
〔自由時報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教宗若望保祿二世8日的喪禮並不僅是天主教會歷史上的重要時刻,趕來參加喪禮的各國領袖更可趁此機會與其他國家領袖展開或恢復外交接觸,這是自從一九一○年英王愛德華七世辭世,全歐八位國王在喪禮上齊聚一堂以來,國際間僅見的外交盛會。
〔自由時報編譯陳宜君╱美聯社梵蒂岡7日電〕在羅馬出現的海報和圓領運動衫上,早已稱呼天主教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為聖徒;信徒們推動教廷為若望保祿二世封聖,樞機主教也表示支持。教廷必須證實若望保祿二世曾施行兩次神蹟,方能展開封聖,過程也可能耗時數世紀;不過在全球普遍尊崇若望保祿二世,教廷似乎無可避免必須展開封聖機制。
〔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綜合梵蒂岡8日外電報導〕世界各國的元首8日齊聚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廣場,和天主教友、高級神職人員一同參加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喪禮彌撒。這場喪禮吸引數百萬人到羅馬致哀、二十億人透過電視轉播觀禮,堪稱現代史上最盛大的宗教聚會,也是有史以來最隆重的喪禮。
教宗晚年為巴金森氏症所苦,估計國內也有約兩萬五千人罹患巴金森氏症,而且有十分之一發生在五十歲前,醫師臨床甚至遇過因為家族遺傳,十歲就罹患疾病的特殊案例,因此遇到早發性個案,建議最好能做基因檢測,未來或許可以朝向基因治療研究,找到治癒的方法。
共有約 377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國會眾議院一個跨黨派委員會表示,中國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他們還敦促英偉達公司交出可能用於開發DeepSeek聊天機器人模型的相關芯片銷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