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足球Ay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歐洲新聞

週五(3月4日),美國及其盟國嚴厲批評俄羅斯一夜之間砲擊並奪取了歐洲最大的核電站,一些人要求莫斯科,不能再發生類似的攻擊。
俄烏戰爭烽火連天之際,卻傳出500多名國際學生被困在蘇梅市(Sumy),這個距離烏克蘭東北邊境僅40公里的小鎮,已被俄羅斯軍隊連日砲擊。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譴責俄軍砲擊烏克蘭扎波羅熱(Zaporizhzhya)核電廠,並引發大火。他說,俄軍的「魯莽行動」已直接威脅到整個歐洲的安全。
在烏克蘭南部戰略重鎮赫爾松(Kherson)被俄軍控制後,亞速海海濱的重要港城馬里烏波爾(Mariupol)也岌岌可危。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週三(3月2日)表示,美國正持續研究對俄制裁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並進一步補強這些措施。
英國和其他37個國家已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的暴行,正式提交給國際刑事法院(ICC)。
週三(3月2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示,在莫斯科入侵的前6天,已有近6,000名俄羅斯人戰亡。他表示,俄羅斯無法用炸彈和空襲攻下他的國家。
據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稱,在經歷前一天的轟炸後,俄羅斯的空降部隊在週三(3月2日)凌晨已入侵烏克蘭第二大人口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目前正與烏克蘭守軍激戰。
烏克蘭高級國防官員表示,一支試圖刺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車臣突擊隊,已被烏克蘭安全部隊「消滅」。
週二(3月1日),俄羅斯轟炸了烏克蘭首都的一座電視塔,向哈爾科夫市發射了火箭彈,並開始加強對烏克蘭城市地區的轟炸。路透社指出,這可能是在入侵行動持續六天,卻遲遲無法突破僵局後的戰術轉變。
週一(2月28日)晚間,8個歐盟國家的領導人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敦促歐盟立即給予烏克蘭候選國的身分,並就正式入盟進行談判。
週二(3月1日),隨著俄烏戰爭越演越烈,莫斯科陷入了更嚴峻的國際孤立,然而,俄羅斯仍未出現停止入侵的跡象。
人權組織和烏克蘭駐美大使週一(2月28日)指責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的戰爭中使用了容易波及平民的武器,這些武器已被多個國際組織呼籲禁用。
在莫斯科轟炸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引來美國及其盟友的新制裁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週一敦促西方國家,考慮在烏克蘭上空設立禁飛區,阻止俄軍轟炸。
烏克蘭軍方在當地時間28日上午8:00表示,俄軍已放緩攻勢。隨後,英國國防部在情報更新中表示,俄軍補給上的失敗,加上面對烏克蘭的激烈抵抗,對基輔的攻勢已經放緩。
週日(2月2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烏克蘭是歐盟的一分子,希望烏克蘭加入歐盟。
俄羅斯國防部聲稱,俄軍週六占領了烏克蘭東南部城市梅利托波爾(Melitopol)。然而,這種說法尚未得到確認。
據路透社引述知情官員的說法,日本政府正考慮對白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與美國保持一致,因為它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週五(2月25日),俄羅斯動用否決權,阻止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反對莫斯科入侵烏克蘭。會議結束後,50個國家發表了聯合聲明,譴責俄羅斯濫用否決權。
據一個非政府組織表示,在烏克蘭被入侵後,俄羅斯超過50個城市發生了反戰抗議活動,週四(2月24日)至少有1,728人被拘留。
週五(2月25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持續侵略表明,西方對莫斯科的制裁不夠有力。
週五(2月25日)凌晨,在基輔聽到了一連串巨大的爆炸聲,使人們擔心俄羅斯軍隊將再次發動攻擊。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週四(2月24日)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呼籲莫斯科立即結束軍事行動。
據路透社報導,在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下令對烏克蘭東部進行「特別軍事行動」後,俄軍週四(2月24日)已向烏克蘭的幾個城市發射了導彈,並在烏克蘭南海岸登陸。
美國參議員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週三(2月23日)晚間說,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正在進行。
日本週二(2月22日)表示,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入侵烏克蘭,將隨時準備加入美國和七國集團(G7)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制裁。
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地區獨立,並表示將在當地部署軍隊「維持和平」,這使得烏俄局勢快速升級,聯合國安理已對此召開一次緊急會議。
愛沙尼亞情報機構在本週公布的年度報告中,指責北京使用了「強硬、不正當且政治化的疫苗外交」的手段,作為達成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施壓工具」。
英國外務大臣莉斯·特拉斯(Liz Truss,港譯卓慧思)本週將訪問基輔,重申對烏克蘭主權的支持。她也敦促莫斯科,結束其在邊境的軍事集結。
在兩黨無法達成共識後,美國參議院共和黨人週二(2月15日)獨立提出法案,以支持烏克蘭,並對俄羅斯在烏克蘭邊界附近的軍事集結進行制裁。
共有約 30272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