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新聞

法國極右派領袖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因挪用歐盟資金遭定罪並被禁任公職五年後,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公開聲援她,並將此案與自己重返白宮前所面臨的...
英國內政部表示,外界關注的《外國影響登記制度》(Foreign Influence Registration Scheme, FIRS)將於今年夏季實施。屆時,在英國讀書的中國留學生,可能必須申報他們與中共政權的關係。
倫敦希斯羅機場週五(3月21日)宣布全日停運,原因是為機場供電的變電站發生大火,導致「嚴重電力中斷」。這起意外重創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樞紐之一,多架班機被迫折返或改降其他機場。
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正轉向亞洲,加上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對北約(NATO)的不確定態度,促使歐洲主要軍事強國展開一項中長期計劃,希望在未來5至10年內逐步承擔更多防務責任,取代美國的北約角色。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證實,他將於週二(3月18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推動烏克蘭戰爭停火計劃。川普希望達成30天停火協議,俄方則要求安全保障,包括烏克蘭保持中立並排除北約資格。川普表示,雙方還將討論領土問題與資產劃分。
英國商務與貿易大臣雷諾茲(Jonathan Reynolds)將於週二(3月18日)訪問華府,與美國高層官員會談,以深化英美經濟合作。英國政府表示,預計他將在英美貿易談判中,維護英國鋼鐵產業的利益。
歐盟已啟動調查,評估美國關稅是否導致大量廉價鋁產品湧入歐盟,進而衝擊本土產業。歐盟生產商擔心,川普(特朗普)政府對金屬加徵的關稅,可能導致廉價中國鋁產品衝擊歐洲市場。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週五(3月14日)敦促克里姆林宮領導人普京「饒恕」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Kursk)被圍困的烏克蘭軍隊。對此,普京表示,若烏軍投降,他們將得到生命保障。
週一(3月10日)歐盟將召開財長會議,討論如何透過新的聯合借貸機制、現有歐盟基金,以及擴大歐洲投資銀行(EIB)的角色來籌措國防經費,預計最終決議將於6月出爐。
在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多次警告歐洲必須增加自主防禦能力後,歐盟領導人週四(3月6日)承諾團結合作,強化歐洲大陸的防禦能力,並釋放數千億歐元資金用於安全防衛。
英國國防部於週三(3月5日)宣布,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John Healey)週四將在華府會見美國防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討論烏克蘭和平計劃。
週二(3月4日),德國即將組建新政府的各個政黨已達成共識,決定創建5,000億歐元的基礎設施基金,並修改國家借貸規則,進行結構性財政改革,以加強軍事實力,重振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
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表示,美烏礦產協議本身就是有效的安全保障。他還強調,如果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認真想達成和平計劃,對話之門仍然敞開。
英國議員週一(3月3日)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英國必須加強防範,去除供應鏈中可能存在的強迫勞動,以免英國成為其它市場違禁產品的傾銷地。
法國總統埃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週日(3月2日)表示,在歐洲領導人於倫敦展開烏克蘭問題峰會後,法國和英國提議在烏克蘭進行「部分停火」,局部休戰一個月。
美國與烏克蘭即將簽署礦產協議,這可能成為結束俄烏戰爭的基石,為歷時逾三年的衝突劃下句點。週三(2月26日),多家外媒各自引述消息元公布了協議具體細節,讓人可大致了解美國將提供什麼樣的「安全保障」,以及礦產資源收益可能會如何使用。
週二(2月25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國和烏克蘭已達成礦產協議。川普表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週五可能訪問華府,與他一起簽署協議。
週一(2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三周年之際,通過了一項由美國起草的決議,該決議在戰爭問題上採取中立立場,符合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推動和平的立場。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週日(2月23日)表示,川普政府提出以5,000億美元的戰略礦產收益作為援助補償的提案已被撤回。他還表示,一項更加公平的協議正在談判之中。
德國保守派聯盟贏得週日(2月23日)的聯邦議會大選,聯盟黨(又稱基民盟/基社盟聯盟)領袖梅爾茲(Friedrich Merz)即將成為德國新總理。他承諾將努力團結歐洲,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徹底改變了美國對俄烏戰爭的政策,他放棄了拜登政府孤立莫斯科的戰略,並快速舉行了美俄高級官員會談。
法國與英國正在制定計劃,準備建立一支「安全保障部隊」(reassurance force),該部隊將依靠西方的空軍力量,在美國的支持下執行烏克蘭的停火協議,並阻止俄羅斯潛在的侵略。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週日(2月16日)晚間前往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當天稍早,俄羅斯高級官員也訪問了這個可能作為和談地點的中立國。
英相斯塔默(Keir Starmer)週日(2月16日)表示,他準備派遣英國軍隊,加入戰後的烏克蘭維和部隊。他試圖向美國表明,歐洲國家應在結束衝突的談判中發揮作用。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週四(2月13日)表示,烏克蘭將參與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不過基輔表示,在週五的安全會議上與莫斯科進行對話為時尚早。
歐洲議會的一名資深議員表示,為了避免與美國爆發貿易戰,歐盟計劃將大幅削減美國汽車的關稅。
白俄羅斯領導人亞歷山大·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週一(1月27日)宣布他在總統大選中獲勝,繼續延長了他長達31年的統治。西方國家則批評,這場選舉是一場騙局,既不自由也不公平。
瑞典檢察官週日(1月26日)晚間宣布,他們已對嚴重破壞事件展開初步調查,並下令扣留一艘在波羅的海的船隻,該船隻涉嫌在當天稍早時破壞連接拉脫維亞(Latvia)和瑞典哥特蘭島(Gotland)的水下光纜。
北約成員國週二(1月14日)表示,將在波羅的海部署護衛艦、巡邏機和海上無人機,保護海底電纜等關鍵基礎設施,以阻止今後任何的破壞行動。中共和俄羅斯一直被懷疑是這類破壞行動的幕後黑手。
即將上任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Mike Waltz)說,他預計川普(特朗普)上任後幾個月內,可與俄烏雙方對話並建立關係,進一步結束烏克蘭戰爭。最近,川普提名的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也表示,他認為川普上任100日後,有機會終止俄烏衝突。
共有約 3026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