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專家今天表示,火星上發現1個外型酷似巧貝甜甜圈的石塊,科學家正在瞭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石塊。
荷蘭人蘭斯卓普發起的移居火星計畫「MarsOne」,在德國前太空人華特看來,成功降落火星的機率只有30%,因為航程中的高幅射、極低溫和有害的二氧化碳氣層都是問題。
美國科學家於9日公佈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登上火星後,在火星承受的輻射量數據,高於可能致癌的標準輻射量5%。
美國的天文學家在7日表示,由哈勃天文望遠鏡拍攝到的一顆罕見的奇特小行星,在天際運行時拖曳至少6道會閃爍旋轉的尾巴,連專家們也看得目瞪口呆,堪稱為天文學界的孔雀開屏絢麗奇觀。
歐洲宇航局最近將「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探測衛星,從火星上空不同角度所拍下的數以萬計照片製成三維立體影片。從火星壯觀和令人瞠目的立體視頻中,可看到山川、峽谷和類似遠古湖泊的景色,令火星迷們又開始熱烈討論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話題。
美國宇航局送上火星的好奇號探測器,經過一年的跋山涉水任務後,從宇航局近日公佈的好奇號圖片中發現,它的一隻輪子已出現過度磨損的破洞。不過宇航局表示,輪子耗損的情況早在好奇號火星探測計畫的預料中,目前被好奇號「穿破的第一隻鞋」,還不至於影響探測器未來的火星探索任務。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火星探測車第1勺土壤分析結果出爐,結果發現其中的水分重量約占2%,顯示地球人或許真的可以移居火星。
美國宇航局發射至火星的好奇號探測器最近偶然仰望天際時,巧遇浮博(Phobos)火星一號衛星劃過太陽所造成的日蝕現象,配備齊全的好奇號快速的按下快門,傳送一張張宛如專業天文觀察攝影師拍攝的精彩又清晰火星日蝕照片回地球。
(據民視新聞報導)前年底美國NASA發射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全球矚目,發射團隊裡2位台灣出身的科學家也成為關注焦點,其中畢業於大同大學的劉登凱,為了幫助學弟妹,還透過層層選拔,挑出2名學弟,免費送到NASA由他親自帶領參訪,如今已有一位先行返國,創下難得的紀錄!
(據民視新聞報導)荷蘭一位企業家,今年初發起移民火星計畫,參與這項計畫的民眾,未來10年得進行太空人和生存訓練,因為這是有去無回的移民計畫,一旦登上火星,就得跟地球人生活告別,但儘管如此,截至目前,仍有超過10萬名火星迷報名,爭取僅僅40個名額。
過去4個月來,6名研究人員都生活在夏威夷1個8000英呎高、貧瘠火山熔岩平原的小型圓頂基地內,試著解決火星太空人執行深太空任務時的食物問題。
對於未來載人的火星探測任務來說,讓太空人安全降落是最高的技術門檻之一,比去年探測車大膽著陸還要複雜。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官員今天表示,歐巴馬總統指示NASA致力找到1顆小行星,轉移到月球附近的軌道,做為太空人最終進行火星任務的跳板。
官員今天表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疑似因輻射造成電腦故障,首度分析1塊古老岩石內部粉末的任務暫時喊卡。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說,火星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 暫時進入「安全模式」,好讓從地球監控的科學家嘗試修復電腦故障。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表示,NASA打算在2020年派出新的探測車前往火星,為人類登陸火星鋪路。
科學家今天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派出探測車「好奇號」前往火星,尋找可供有機生命成長的化學物質與生存環境,現在好奇號已發現攸關生命建構的碳化合物蹤跡。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表示,NASA火星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已經完成這顆紅星球的第一次土壤分析,沒有發現任何有機物的跡象。
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為了實驗人類究竟能夠在太空的無重力狀態下呆多長時間,決定在2015年把分別來自美、俄的兩名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挑戰創人類在太空中居住最長時間紀錄的任務。進行這項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人類有可能在未來移民至月球或火星鋪路。
透過人類從其他行星取得的第一批礦物質,美國科學家今天表示,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與風化的夏威夷火山沙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近日,美國航天局公佈,透過「好奇號」的透鏡成像儀所拍攝的一張照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在「Rocknest」位置,火星車旁的地上有一個小小的非自然物體。
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於週四(9月27日)表示,從好奇號在火星拍攝到的一組圖片顯示,在它登陸的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上,曾有古老的河床存在。這個看似河床碎石堆的地方被命名為Hottah,這些小石頭就像地球上常見的河床石礫,是經過水流的長期沖刷而成的碎石層。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說,好奇號(Curiosity)的哥哥機會號(Opportunity)在火星上有新發現,但地質學家說這個發現令人疑惑也令人興奮。
藉由分析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勘測軌道衛星(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蒐集的資料,科學家得知,火星表面會降下由二氧化碳構成的雪花,亦即乾冰,這是太陽系中唯一有這種現象的地方。
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計畫專案負責人週三(12日)表示,好奇號火星探測車登陸火星一個多月以來,宇航局陸續為它進行的多項「健康檢查」已經全部完成。好奇號目前的狀態可說是近乎完美,已經準備好開始大步向前的執行它的火星冒險之旅。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表示,好奇號(Curiosity)探測車已經暫停在火星表面行駛,因為要測試機械臂上的工具。
《赫芬頓郵報》報導,一位美國法理學博士、執業律師及作家帕西哥,稱自己曾參與過美國的「飛馬計畫」,曾到過火星,並說火星很適合人類居住。
好奇號火星探測車自2011年11月26日發射以來,經過8個多月、5.6億公里的長途跋涉,於今年8月6日順利登陸火星,並隨即發回了登陸地附近火星地貌的清晰照片,再一次興起了人們對宇宙奧祕的探索熱潮。
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探測車號奇號(Curiosity)登陸火星2個多星期來,始終站在原地執行拍攝火星樣貌的照片並傳回地球的任務。不過負責該項任務的宇航局主管表示,好奇號已準備好在週三(22日)進行駕駛測試,將真正在火星上留下好奇的雪泥鴻爪了。
火星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預定明天進行首次駕駛測試,卻在此時傳出這次任務的首個挫折,一個風向風速感應器受損。
共有約 33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