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別忽視耳鳴的警訊!一名五十六歲男性右耳出現咻咻、轟轟的耳鳴聲,夜晚難以入眠長達三、四個月,檢查後發現是嚴重的頸動脈狹窄,血液通過狹窄血管的雜音,形成搏動性耳鳴,若長期忽視,可能會中風。
導讀:腸胃是人體消化吸收營養的器官,腸胃好就會抵禦百病、身體健康。那麼應該如何保養呢?保養胃、腸的原則就是胃、腸喜歡什麼,你就給它什麼,胃、腸怕什麼,你就不要做什麼。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我們許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往往不自覺地虐待自己的腸胃,比如:暴飲暴食、生冷辣燙,這樣傷害自己的腸胃就等於破壞健康。如何正確呵護我們的腸胃,請看【健康話題】如何呵護您的腸胃?
又要變天了!春夏季節交替變化,忽冷忽熱的天氣讓不少有氣喘病史的患者復發,醫院胸腔內科門診也陸續出現因為天氣變化而氣喘復發的病患,醫師提醒氣喘患者注意天氣變化,定期追蹤治療按時服藥,才能控制好氣喘。
(大紀元綜合報導)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再增1例,累計今年已有27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1例死亡病例。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8日表示,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有19例住在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疫情相對嚴峻,家長、學校宜特別注意。為提醒小朋友勤洗手預防腸病毒,衛生署疾病管制局8日與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展開洗手教育校園巡迴宣導,今年預計舉辦270場,讓學童了解正...
醫學領域廣闊而複雜且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資料、新研究及新消息發布;我們很難跟上知識不斷更新的腳步,尤其大部分知識又似乎自相矛盾:「鹽是好的?還是危險的?」或是「咖啡因會損害健康?或對健康有益?」一時之間,誰能從中釐清思路呢?
台灣南投縣過去兩年無腸病毒重症通報個案,不過,今年迄今已接獲醫療機構通報疑似腸病毒重症個案二例,經檢驗結果一例為確定病例,為免腸病毒疫情擴大感染,衛生局已啟動疫情監控機制,並籲請縣民勤洗手作防範。
「痛風」是現代文明病之一,成大醫院表示,痛風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年紀大的男性、肥胖者、家族史者、暴飲暴食者、嗜酒者、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都是危險族群。
別輕忽頭皮癢的問題。一名婦人頭皮癢了半年,換了無數洗髮精,結果頭皮紅腫,掉髮問題變得更嚴重,檢查發現是罹患頭癬,如果沒有就醫毛囊被破壞,就可能永久禿頭。
早醒:有些人在早晨四五點鐘就從睡夢中醒來,醒後疲乏無力,難以再入睡,而且醒後心情不輕鬆,反而鬱悶不樂。這種表現臨床上稱之為早醒失眠。
2至10歲幼童是細菌性腦膜炎的高風險群患者,約佔有15%的死亡率。專家認為注射疫苗是首要預防之道。美國預防接種咨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本來計劃宣導所有2至10歲兒童常規地接種疫苗以對抗細菌性腦膜炎,然而鑑於疫苗供應不足而顯得躊躇不前。在此情況下,專家談如何自保以降低遭病...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這個醫學名詞比較抽象,如果僅從字義上,一般讀者很難窺其全貌,只知道可能與新陳代謝有關,這也是這個名詞的缺點。其實它還有更多的稱法,如Reaven syndrome、syndrome X、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 dysmetabolic syndrome X、dysmeta...
清明時節雨紛紛,精神科醫師表示,最近季節交替之際,是憂鬱症與躁鬱症的好發期,常導致患者情緒不穩定,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殺念頭,因此提醒情緒不穩的民眾,要留心自己的情緒掌控,把握睡足、多動與健康吃的原則,周圍的親友也要多關心與陪伴。(徐韻翔報導)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坐著和站著都有固定的姿勢,倘若像個沒骨頭的懶人,醫師提醒,未來可能腰痠背痛會像魔鬼纏身,纏著不放。
(大紀元記者鄧三才編譯報導)根據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睡太多或太少都會變胖,七~八小時睡眠對人體最好。之前的研究是睡眠太少會變胖,雖不知是肥胖導致睡眠不好或是睡眠不好導致肥胖。加拿大的研究學者花了六年的時間,發現睡眠少於六小時比睡八小時的人容易胖。但是睡超過九個小時的人同樣是會變胖。
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批准美國政府在未來五年內花費500億美元在非洲等地抗擊愛滋病。這項經費是美國政府目前這方面經費的三倍以上,這也是美國歷史上針對單一疾病做出的最大投資,眾議院民主黨領袖佩洛西指出,抗擊愛滋病是美國的道義責任。
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如影隨形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黃光聖今天說,俗稱「鴨母蹄」的扁平足,若不及時矯正,可能導致長短腳、斜肩、腳踝易受傷、走路重心不穩、站立容易疲勞及腰痠背痛,且因長期缺乏足弓,足底韌帶容易疼痛鈣化,造成體能發展不足。
喬習慣吃太多的精製穀類、澱粉和加工碳水化合物;為了保持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穩定,胰臟必須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加上遺傳因素、對胰島素作用的排斥及不正常的飲食結構,放大這種情況所產生的影響,因而使喬的胰島素數值不斷升高,最後引發炎症和氧化壓力。
初春,學生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假期重返校園,但是以冬春季為主要發病季節的常見急性傳染病——水痘卻在這時經常「出沒」在孩子和學校中,應引起家長、老師以及社會的關注。
蠶豆症的正式醫學名稱是G6PD 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的中文名稱是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它是一種在我們體內幫忙代謝葡萄糖的酵素。蠶豆症的患者因為體內缺乏G6PD,所以在踫到某些感染、某些藥物、樟腦丸、或吃到蠶豆時可能引起溶血反應,這種溶血反應若未經治療可能導致死亡。因為...
鼻子過敏當心變成瞎子,因為最近日夜溫差大,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增加了兩成,醫師說,如果病情加劇,充滿細菌的鼻涕有可能壓迫視神經造成眼盲!醫師提醒,如果鼻涕由透明變成渾濁甚至發臭,一定要趕快就醫。
藝人名媛人手一個流行的大包包,讓愛美的女性跟著仿效,不過包包越大,東西越多,負擔也越重,現在就有醫生發現,每天背那麼重的包包,不但,常常會腰酸背痛,更有機會讓胸椎老化長骨刺。
今年迄今,高雄縣已有九位民眾感染恙蟲病;清明節將屆,縣府衛生局籲請祭祖掃墓的民眾遠離雜草叢生的環境,以防恙蟲病上身。
根據中藥學介紹,很多治療痛症或其它疾病的患者問診時陳述有失眠的困擾。他們雖然為失眠而煩惱,但除了服用安眠藥外,很少將失眠同其它病痛一樣重視,積極給予治療。殊不知,長期失眠與疲勞綜合症、神經衰弱、抑鬱症以及較新概念的「亞健康」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
季節轉換,冬去春來,有些民眾最近會出現皮膚過敏與紅疹、搔癢等問題,醫師表示,初夏時節皮膚角質層較薄,防禦紫外光的能力較低,如果沒有做好防曬措施,很容易引發皮膚過敏,因此,提醒民眾,特別是外出郊遊時,應該要適當的塗抹適合自己的防曬用品,以免皮膚受到紫外線傷害。(徐韻翔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很多女生喜歡抱著貓睡覺,但很多案例發現人類會感染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如黴菌、跳蚤等,結果患者也要跟著愛貓去治貓癬,呼籲民眾應該跟寵物保持適當距離。
選情緊繃,不少人近來的睡眠品質為此受影響,在世界睡眠日前夕,哈佛健診院長林承箕表示,民眾在壓力下,偶爾失眠會造成隔天的疲憊和動作不協調,只要紓緩心情、解除壓力,並稍微補充睡眠即可恢復精神;但若出現長期失眠、睡不好的睡眠障礙症狀,就需透過檢查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憂鬱症是一種現代人常見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平均每一百人之中,便有三人罹患憂鬱症,且比例還在不斷的攀昇。憂鬱症困擾著許多人,該如何才能改善憂鬱的症狀? 專家表示:選擇適合自己的醫師是最關鍵的因素。
尿路結石(urolithiasis)是指尿路系統中出現不易溶解的結晶物,這些結晶物經累積堆砌而形成結石。所以尿路結石可以出現在尿路系統中的任何地方,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
大紀元記者李今春編譯報導)大紐約地區最近增加了對學齡兒童注射更多疫苗的要求,而越來越多的認定疫苗害大於利的父母們亦紛紛尋找迴避的途徑,他們援引宗教或醫療原因要求被豁免。
共有約 4372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安東尼奧‧塞斯佩德斯‧薩爾迪耶納(Antonio Céspedes Saldierna)今年74歲,是南德克薩斯州牧場主,已經退休。一天,他正駕駛著他的皮卡行駛在墨西哥的牧場上,卡車碾過了一個簡易爆炸裝置(improvised exp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