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充電站

相處了大半輩子的夫妻就會明白,哪對夫妻不吵架。大家都說「相愛容易,相處難」,就是因為夫妻長時間在一起很難不碰撞,不一樣的個性,不一樣的思考,不一樣的情緒,不一樣的個體,怎麼可能總是在對的時機點,對的心情下,永遠講出對的話。因此意見不合,情緒不對,話不投機的情況就會發生,甚至變成日常。
只要能持續存錢,就能存到錢。但大部分的人都無法持之以恆,結果半途而廢,又將錢揮霍在其他地方,繼續過著為錢所苦的人生。接下來聊聊「存錢的五個觀念」。
連人帶車掉進水裡,甚至沉入湖裡的意外事故時有所聞。近日,華人海運公司福茂集團董事長趙安吉於一處私人住宅倒車掉進池塘身亡的事件引起華人高度的關注。這起事故再度喚醒人們重視如何從沉水的車中自我解救逃生的辦法。
逗貓棒不是貓的玩具,而是為了讓貓玩起來的人類使用的道具。選擇能活動自如的逗貓棒吧!
關鍵在於理解誘因會發送訊號。我們說的話和我們的誘因所發出的訊號之間太常出現衝突。你可以對每個人說你重視誠實。話容易說。但要取信於人,必須有代價高昂的行動做為支持,像是支付全額的門票錢。當你說的話和你提供的誘因一致,訊號就可信,而且容易理解。只要理解訊號,就會知道如何設計更有效的誘因。例如,迪士尼可以怎麼做,來減少謊報年齡的人數?
坐在我正在看的雜誌上面害我不能看,不然就是坐在我準備要折的衣服上面害我不能折,這些情形都有進入「貓星人二三事」的前十名。可是,貓並沒有想要妨礙任何事。因為貓不識字,所以他們不會覺得主人「正在看」雜誌。貓只不過想蹭在主人身邊放鬆一下而已。
手帳並不是用來責怪自己、讓自己感到痛苦的物品,而是要讓人生變得越來越好的工具。拋開管理日程的執念。不要從「 該做什麼事」 的角度思考,而是要從「理想自我、目標自我」的角度思考。我們將這樣的思考方式稱之為「TO BE思考」。
生活中大小事都是訓練自信的成長機會,試著從中學習,當我們做到後,總會帶來小小快樂與滿足感,然而這些小小自我肯定會強化自信心,日積月累的耕耘,使自信更強壯。
歡度老年的第一步,就是面對老年,重新認識老年是人生中一個重要且不同於以往的人生階段。藉由閱讀與思考來鍛鍊心志、培養獨立的人格,是西賽羅大力推崇的方法。年少時養成運動與自我克制的習慣,這將可以保留活力,直到老了之後都還很夠用。並非所有老年人都在病痛纏身中度過。老人並非一無是處,也不是社會的負擔,老人的智慧與經驗可以提供晚輩參考,具有豐富的學習價值。
不少人在早上起床後都很匆忙,甚至會感到焦慮或壓力很大。有專家說,除了生理因素會讓人在早上感受到焦慮或壓力之外,生活中的不良習慣也是元凶,而且人們可能有這些習慣卻不自知。
整理能讓我們覺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物都很重要。我們不只需要螺絲起子,也需要螺絲,再小的螺絲都不例外。無論看起來多微不足道,所有東西都有它的功用,跟其他東西結合起來才能打造、撐起一個家。
有人請你指導、提供意見或幫其他忙時,不要毫不考慮就一口答應,而是要建立對你來說最重要的關係。放心拒絕浮泛的請求,畢竟利用人脈幫助你真正在乎的人才有意義。讓我們用高品質的人際關係取代交際應酬,用你覺得心動的一小群朋友取代膚淺空洞的廣大人脈。
要建立讓自己心動的人脈,關鍵在於知道自己喜歡何種關係。例如,有些人喜歡被朋友圍繞,一群人熱鬧地聚在一起;有些只喜歡跟少數人建立深厚的關係。我就屬於後者。我很不擅長跟人保持聯繫,跟少數人建立關係比較自在。
無我茶會是一種茶會形式,大家自備茶具,席地圍成圈圈泡茶,倘若約定每人泡茶四杯,泡好茶就把三杯奉給左鄰或右鄰的三位茶侶,一杯留給自己,這樣每人就有四杯茶可喝。喝完約定的泡數,如泡三道茶,收拾好自己的茶具,結束茶會。
為人父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領導責任,同時也提供了機會讓你享受最大的幸福和歡樂。如果真正的領導:願景、自律、熱情和良知,不能表現為人父母之道,那將是最大的悲哀。
在意圖影響他人之前,我們必須先求知彼。缺乏了解,你可能只是白費功夫,無法產生真實的影響。每個人都透過一副源於自己特殊背景及有限經驗的眼鏡看世界。這副眼鏡造就了我們的價值體系,以及對世界的假想。
家庭聚餐十分重要,即使每週只聚餐一次也無妨。有了佳餚、良伴及暢快的討論,你便很難揚棄家庭晚餐這項傳統。家庭度假使家人更親密,擁有可以共同回顧及閒聊的經驗。想要塑造美好的家庭文化,不要忽略了家庭聚餐和家庭度假。
人們在生氣、焦慮或情緒激動時容易做錯決定,甚至犯錯,這個時候最好先冷靜下來,好好思索一下。但要馬上冷靜下來可沒那麼容易,這與個人的修為有關。所幸有專家分享了兩個簡單方法,可以幫助人們迅速鎮定下來,值得嘗試一下。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人為何會沉迷於社群網站呢?在此介紹4個常見的原因,會從先前曾介紹過的「無法戒除壞習慣的原因」中,選擇適用於社群網站的。
記得之前路過「天才領袖」的大廳,看到一個孩子上演肯德基+大法師,哭鬧不休,同事問我:「你怎麼不親自露兩手搞定小孩?」,我翻個白眼說:「真正的高手,是不輕易出手的。」雖是一句玩笑話,但,管教,不了解前因後果,真的不要任意插手。
過去不少人認為,獨生子女從小就曝露在大人的世界中,可能得到較多父母的注意力;反觀有手足的孩子,從小就必學會分享,對發展未來的社交生活是有幫助的。但真的是如此嗎?手足對孩子發展的影響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要戒掉花錢的癮是件困難的事,它已經成為習慣,過程一定會有一段陣痛期。月光族時期我一天不花錢,心裡就有種怪怪的感覺,當時要戒掉也覺得很難受,一時無法改變。
現代父母經常為孩子的挑食或食慾不好等問題而感到煩惱,但其實問題沒那麼大,完全不需要想太多。分享以下四個快樂用餐的提案,讓孩子「想吃飯!」
漣川是我第一個就任的地方,這裡通常是警察退休前,為了回歸田園而選擇的最後一個工作地點,或是在首爾遭到懲戒而被流放的地方。就連辦公室裡飛來飛去的蒼蠅,也被戲稱為漣川蒼蠅,所以我原以為鄉下不會發生任何重大案件。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出乎意料的是,網路犯罪者中也有不少女性,而且大多是習慣性詐騙。這次詐騙案件的嫌犯,已經來過我的辦公室好幾次了。嫌犯是漣川當地人,二十多歲的時候和沒有經濟能力的同齡男性結婚,還有孩子要扶養。由於經濟較為困難,更難以擺脫詐騙的習慣,令人相當惋惜。
每天留點時間讓自己好好思考,嘗試與自己對話,例如「我在做什麼?」「這是我想要的嗎?」「我有確實盡力嗎?」「每一天我有好好過生活嗎?還是得過且過過的一天是一天呢?」這麼做的理由無他,因為自己就是自己最珍貴的良師益友,要好好照顧自己。
人們起爭執的動機各有不同,例如:為了獲得資訊、理解不同的觀點、改變對方的想法、傷害對方的感情。我們參與爭執的原因不一定要跟對方一樣,但彼此的動機應該能夠接受,但對方只是從交流中藉此了解我們,我們大概能夠接受這樣的動機。如果另一方只想繼續爭論,以表達他們的憤怒或是傷害我們的感情,我們應該就該選擇離開。
失控行為不是問題本身 而只是問題顯現的方式。我們想壓抑情緒的出現、想阻止某些行為或念頭,並對有這些反應的自己嚴加斥責,但其實這些情緒、行為、念頭,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問題發作的症狀。若我們能理解根源,狀況就會慢慢消散。
共有約 91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