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各地教育動態
一項國家的調查顯示在過去的8年中,加國學生科學方面的成績有輕微下滑。大部分加拿大學生的表現達到了國際競爭水平,但是2004年16歲學生科學作業的成績比1996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三分之一表示他們根本不對科學這一科感興趣。


法國二大知名學府:巴黎政治學院和巴黎第六大學─居里大學將自下個學年度起,合辦共同系所,結合社會人文和基礎科學課程,希望訓練兼具文化歷史政治法律訓練和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生。

根據美國商業新聞 (BusinessWire)報導,負責托福考試的美國ETS將提供免費、互聯網式的英語外語考試(TM)(託福iBT)練習版。這項新考試將於2005年7月25日開始註冊。



台湾政府承诺,向美国大学委员会捐赠三十万美金,将汉语包括于美国階先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中。在26日于纽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大学委员会主席卡普登(Gaston Caperton)对台湾政府的捐赠表示感谢。

香港教育統籌局昨日宣佈將「三三四」學制推遲1年至2009年開始推行,現届小五學生將是首批接受新學制的學生。「三三四」學制是指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當局表示,配合新學制,課程也會「改革」,高中引入通識科作為必修科,課程單元會由原先9個縮減至6個,並加入獨立專題研究。


台電公司蘭嶼貯存場九十三學年度核能後端基金獎助學金開始申請了,凡設籍蘭嶼鄉或雅美族原住民的在學生,無論是在蘭嶼或在台灣就學,都可以向台電公司蘭嶼貯存場提出申請。

曾經是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姜岫雲,高二時轉入英國羅婷女子中學就讀A-Level(相當於中國的高中或大學預科),不久前收到了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這位已經留學兩年了19歲女孩眼中的中西方教育又是怎樣的呢?她說,在英國可對老師說“不”,沒有人會認為老師講的一定就是正確的,在中國提問會讓人覺得“傻”。

SAT測試是美國大學錄取中學生的重要依據,今年開始改革,從原來包含的兩個部份擴展到三個部份 - 寫作, 閱讀和數學, 分數滿分要求從1600分上昇到2400分。


由「明慧教育學會」推動的「希望樹」活動,日前推展至「上大國小」,上大國小雖然位處台灣桃園鄉下的偏遠國小,但是不落人後的由全校師生總動員,齊力推動「說好話、推善念」!

現任教於哈佛大學的華裔國際級數學大師丘成桐,近日就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問題接受《中國青年報》專訪時表示,在中國十分受歡迎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簡稱“奧數”)正在扼殺中國的數學天才。

〈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十四日電〉國立澎湖技術學院、國立金門技術學院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等三校,今天假高雄科技大學舉行策略聯盟協議簽署。未來位處離島的澎技學院,將可建構更完整的學術研究交流、技職教育體系、提升教育品質。

美國教育部的一項研究顯示,遠距教學(distance education)已從大學普及至中、小學,約有三分之一的美國校區已開辦互聯網式或視訊會議方式的課程。

(大紀元記者徐豐喜編譯報導)據美聯社1月22日報導﹐作為全國性制止優秀學校成績浮濫現象的一部分﹐長春藤聯盟(Ivy League)學校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決定提高成績A的標準﹐每學期每個系只能給予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A。因此﹐今年的期末考試對學生們而言比以往更具壓力。

語言學家本傑敏- 沃夫(Benjamin Whorf) 在將近一個世紀以前寫到﹐文化塑造了語言,透過外語學習,學生得以見識另一種思維方式。而在當今的多元化社會裡﹐多掌握一種語言﹐更是無疑可以幫助人們相互溝通﹐同時適應各業需求﹐得到良好的工作。

(大紀元記者林佩萱‧李大衛編譯)日益高漲的學費以及對諸多可免費申請的貸款的不甚了解,使得每年數以千計經濟困難的美國人被詐騙。美聯社記者布萊德‧佛斯1月12日撰文警告家中有將入大學的孩子的家長要慎防助學貸款騙局。

哈佛大學校長一席男女差別談話引起反彈。事實上,目前各大校園內,不同科系之間,的確存在不同的性別差別。從教育部統計來看,目前臺灣大專校院內,人文社會科系學生性別,幾乎都是女多於男,而自然科技類則是男多於女,不過,到了博士班階段,幾乎所有科系通通都是男多於女。


嘉義縣長陳明文今天表示,縣府爭取國立民雄農工改制為嘉義大學附屬中學,已經獲教育部長杜正勝口頭允諾,將配合教育部政策,規劃轉型為具備國中、高中及職業學程的完全中學。

排行榜
TOP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