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資訊

金錢可以兌換生活許許多多的東西,所以讓人著迷。在行為改變技術中,代幣制度(token economy)所使用的代幣(金蘋果或星星貼紙;蹺起大拇指的圖章)和日常生活使用的錢幣的性質與效果相同。所以代幣制是有效的行為管理工具。
澳洲副總理、聯邦教育部長吉拉德稱,受土著兒童和貧困家庭兒童的教育水平的影響,澳洲學齡兒童的整體教育水平排名正在下滑。
遺傳學家稱,神童可以出自任何家庭,而知識份子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家庭出神童的概率更大。教育專家們認為,只有當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及學校老師等教育者能儘早地發現孩子身上的特長,並能施以有針對性的特別教育,充分培養和發揮孩子的先天優勢,鼓勵引導他們積極進取,孩子的天賦才不會被埋沒。
澳洲最新一項社會研究發現,普通澳洲家庭的一個孩子,從搖籃時期到長大離開家,一般要花費近103萬澳元。若要考慮其它因素,比如因撫育孩子而不去工作所損失的工資等,這也許還是個保守數字。
加拿大學習理事會最新報告指出,孩子功課只有在恰當和適量分配的情況下,才有積極有效作用。專家建議家長,不要讓功課給孩子造成過度的壓力,注意與學校和老師溝通,培養和訓練孩子的學習技能,給予指導性建議和鼓勵,不要代做功課或直接給答案。家長對孩子功課參與情況,應根據年級和孩子個人情況而定。
澳洲有1/8的學齡兒童存在智力與體格發育不良的情況,致使他們到入學年齡的時候,極有可能出現學習困難和社交障礙問題,這是在澳洲首次對有關兒童發育所做的一項調查中發現的。
日前接到讀者來電問及孩子學習數學的問題,這位母親憂心忡忡的說孩子害怕數學,她希望我能幫忙找出解決的方法。
省和聯邦政府將在12月7日簽署關於兒童保育和早期教育中心的強制性新標準,為此,家長們每天須多付高達22元的保育費。
以前,曾經有一對姊弟來我們補習班上課,他們兩個都不太會唸書。小學的考試大多十分容易,隨便考都能拿到九十分、一百分。可是,這兩個孩子在學校的考試,一直都只考到二十分而已。
根據澳洲國立大學(ANU)的一項最新調查研究發現,將幼童送到幼稚園接受教育,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至於一些家長擔心入托可能會影響孩子情感和行為發育的問題,專家們認為並非如此;研究還發現,教師與幼兒的比例越大,對孩子的教育效果越好。
父母希望孩子能「專心」,這需要先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才能加以教導。
澳洲紐省政府已經專門委派了一個國際兒童保護專家,為教師、警察、醫生和護士設計了一個問題清單,以確定兒童是否面臨重大傷害,當他們懷疑孩子被虐待時,清單可幫助他們做出判斷。
澳洲家庭研究學會的調查發現,在同年級的學生中,年齡小的孩子在語言、推理和解決問題方面,明顯落後於年紀大的孩子。
當我看到小學生的父母時,總會覺得讀書好像當成懲罰似的,會強迫孩子讀書的家長還頗多。
現代的父母常犯的毛病,就是為子女犧牲、服務太多,擔當過多的責任,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逐漸學習擔負他自身應負的責任。
如果你希望看見你的孩子成為一個快樂、心理平衡的人,即使在我們這個知識日益複雜、生活節奏快速的時代,你還是應該特別留意他情感的世界,並有計畫地促進他的情緒智慧。
澳洲統計局最新數字顯示,澳洲兒童每週零花錢已達到2千萬元。相比較前幾代人,儘管手中零用錢增加,但他們承擔的家務活比所期望的要少的多。心理學家專家指出,這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也使他們在未來缺乏必需的獨立生活技能。
情緒的基石就是自我肯定、正面的自我價值、社交技巧及同理心。研究智慧的專家們強調,「心智力量」和計算、書寫、閱讀、說話及思考所用的「頭腦能力」是同等重要的。
孩子是寶,是每位家長心中的璞玉,肩負著家長的期。然而,若期望過高,讓孩子做許多超出他們能力範圍之外的事,反倒適得其反,加深他們的挫折感。協助他們發掘學習過程中的樂趣與建立成就感,才是真正幫助他們。
在討論孩子的習慣教育之前,我們先來說說「父母的習慣」。到目前為止,我曾遇過無數個孩子與父母親,我在這些親子關係之中,發現到很有趣的事。
澳洲聯邦政府在明年初將建立一個新網站,以向社區提供關於學生分佈構成、教師學生人數以及教學成績的全面信息,但校長、教師和家長們擔憂這些信息將被用於對學校排名。
每天送孩子上學,孩子在外面玩的滿身泥巴回家也沒關係,允許孩子每天看電視,這就是 完美媽媽”?至少6歲至15歲之間的孩子是這樣想的。一項對英國3000名年齡在6歲至15歲之間孩子的調查顯示,孩子們眼中的完美媽媽要經常做點心,時常輔導孩子家庭功課,而且,還要每天陪孩子玩90分鐘。贊助這項調查的www.TheBabyWebsite.com網站的Kathryn Cr...
我們的社會一直在改變,離婚率攀升,單親家庭取代了傳統父母與子女,甚至祖父母同住一屋簷下的家庭。這種改變當然也對價值觀的傳承及健全心靈的塑造產生了影響。
目前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逐年增多,當孩子們缺失另一半父愛或母愛時,更需要來自社會的呵護和關懷。在墨爾本,有一個青少年慈善組織「大哥哥大姐姐」,正是採用一對一的指導方式,盡可能的給予單親家庭中的孩子一份完整的生活。
一天,快六岁的儿子和姑姑一起去散步,路上遇到一个怀孕的妇女,他问姑姑:“她是因为吃得太多了而肚子那么大吗?” 姑姑回答说:“不是,是因为她肚子里有个宝宝呀。就象我一样,我肚子里也正怀着个宝宝呢!” “噢,叔叔”儿子转头对姑丈问道:“是你把种子放到姑姑的肚子的?” 姑丈被问得无言与对。
家庭是子女第一個受教場所,身為父母者應明辨是非,有所為、有所不為是非常重要的事。
專家認為,制定規則可比當裁判好多了;規範越早制定越好,一旦你發現需決定孩子可以或不可以做某些事,即是規範制定的良機。這些規範可以包含不聽父母的話、發牢騷、哭鬧生氣、打架等的處置方式。規範中應該明確告訴孩子什麼行為可以、什麼行為不可以,一旦違反時,將有何處置。
父母要求子女分擔責任,或對子女作某種期望與要求,必須先分辨什麼是「能為」與「不能為」。
台灣研發聽障數位學習教材與澳洲昆士蘭 聾啞訓練中心,於11月3日在台北駐布里斯本經濟文化辦事處簽署聾啞數位教學合作方案。
手足是同儕間互動的開端,通常也是人一生中最長久且最親密的關係。研究證實,手足對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與行為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於長成後的情感與心理更能提供最實質的幫助與支持。
共有約 1109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公布全面徵收對等關稅後,部分外國領導人競相表示,有意達成協議,降低對美出口產品的關稅。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國家領導人誓言用關稅等貿易手段回應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