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藝

號稱南贏第一街的橋南老街,是台南鹽水鎮最早開發的街道。走過2百餘年歷史的老街上,留下的古老建物已寥寥無幾,而仍在微傾古木屋中的「泉利鐵店」,操作祖先的古董器具,延續著先人打鐵手藝,打鐵聲聲卻活絡著街道歷史,稱得是見證月津文化史的活招牌。堅持單傳家藝,堅持以純手工打造農刀鐵具的品質,堅持「戴斗笠」上工的第5代當家李一男,讓泉利鐵店聞名中外。
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以地處河南汝州得名。「汝窯瓷器」以天青釉色聞名於世,因燒製時期短暫,故傳世品罕見,歷來被視為稀世珍寶。據專家估算,目前全世界各國博物館的收藏,加上未發表的藏件,總計不過一百件。
室町時代末期以來,作為茶道具的信樂燒,受到廣大的重視,到了桃山時代,即使是京都也都使用信樂的作品。
由豪放華麗的加賀文化所孕育出來的古九谷,僅一百年即畫下句點。後來出現許多以再興古九谷為目標,擁有獨特風格的窯舍。
所在地 京都市五条坂、清水燒團地*、炭山團地。*團地意指將某種用處的建築物集中一處。傳統特徵 包含京都全部燒製的陶瓷器,及其多種技法。傳統顏色 從仁清的彩繪,穎川的青花瓷到赤繪的多彩顏色。傳統製造 延續古清水彩繪陶器的雅致器皿肇始年代 江戶時代初期在東山山麓開始燒製
柿右衛門是彩繪的開山祖師。在獨特的乳白色素坯上,描畫出花鳥風月、季節感滿溢的圖案。至今仍深受眾多國內外喜好者的支持。
「華麗的古伊萬里」、「端正的柿右衛門」、「有格調的鍋島」,各式各樣的紋樣,展現有田燒四百年來的獨特美學。
四百年前,有田首度燒製出日本瓷器。自開創以來,以青花瓷、彩繪等燒製技術,在陶瓷界奠定下前所未有的地位,創造出多樣的美學。
首批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四大名錦」--南京雲錦、蘇州宋錦、四川蜀錦和廣西壯錦,7月5日起在香港將軍澳中心展出。由新鴻基地產主辦的名為「四大名錦 回歸十年」的展覽,共展出逾百件珍品。
北港鎮楊姓民眾珍藏一具手工筷子筒,結構由36個俗稱「魯班鎖」的童玩固定,未使用任何接合劑或鐵釘,具體而微呈現先民智慧結晶,民藝蒐藏者黃水水指出:北港傳統建築保存的卡榫技法約上百種,可惜因老殘凋這門手藝零正面臨失傳危機。
〈大紀元記者吳麗麗日本東京攝影、報導〉自4月9日至4月28日,以「父母教孩子摺紙」為題材的一組摺紙作品在日本東京的「折紙會館」二樓的展廳裡靜靜地為前來觀賞和求教的客人呈現出製作者的祈願。通常在這樣的作品展期間作者會在首日和結束日臨場。記者有幸在結束日在展室的觀眾群裡尋出了作者。
「由翠玉白菜談起 一揭故宮文物神秘面紗」
(大紀元記者蘇惜巧攝影報導)亞洲首座、世界第二佔地約200多坪的袖珍博物館三月二十八日滿十週年,該館在二十六日宣佈引進國外袖珍藝術創作者十件新展品,並舉行年度活動娃娃屋創作比賽頒獎典禮,創作比賽得獎作品和十件新展品即日起展出至六月十七日。
擅長以銀、銅、不鏽鋼等金屬漆包線,透過手工編織手法,再利用各式角珠、琉璃珠等製作實用及有個人獨特風格的飾品。紀宇芳將金屬工藝結合人文、藝術與創意,展現實用、機能與美感,呈現了藝術生活化的理想。@
(大紀元記者蘇惜巧台北報導)過年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都會到廟裡燒香拜拜求得好采頭,或者是利用過年的連續假期到各處遊玩,逛逛古蹟、遊樂園等等。無論是古蹟或寺廟,您可曾觀察過這些建築物裡的裝飾暗藏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大紀元記者吳麗麗千葉攝影、報導)「第27屆初春船橋華道展」於1月18至1月23日在千葉縣的東武百貨店船橋店盛大展出。船橋市市長藤代孝七先生於18日上午參加了開幕剪彩儀式,本次花道有30多家流派、150多件作品展出,由船橋市華道連盟主辦,船橋市教育委員會後援。作品均來自船橋市華道連盟的師範級以上的會員之手。前會長大網梅雪女士、以90多歲的高齡展出了她的龍生派...
ㄧ根小小的鐵絲和簡單的樹脂顏料,在花藝專家溫月鳳的手中,短短的幾分鐘就變成一朵晶瑩剔透的水晶花,由於人生的變故,啟發溫月鳳將水晶花配合國畫筆墨,融合於作品上,成為ㄧ幅幅美麗的水晶花立體畫,讓美能留下永恆,「溫月鳳水晶花立體畫展」將於台中市文化局展至21日,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大紀元記者李法生文字、攝影/台中報導) 5日上午,來自苗栗縣泰雅野桐工坊部落的6位織女,穿著傳統盛裝服飾,在台中縣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示範傳統編織技法,吸引不少民眾駐足、觀賞。這項集結台中縣文化中心豐富的泰雅服飾蒐藏,與野桐工坊研發重製的傳統「盛裝」服飾、染織工藝,總計160餘件,自即日起至24日止,將於台中縣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展出。
(大紀元記者黃凱西台中報導) 冷冷的12月,氣球幻化為一株美麗盛開的櫻花樹,矗立於台中市文化局動力空間,吸引許多民眾駐足觀賞,或在樹前許願,爲文化局增添了不少歡樂、熱鬧的氣氛,從事創作氣球藝術8年的李承澔,於1日起至24日在台中市文化局舉辦氣球藝術創作展,這是中部地區首見的氣球藝術個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劉小評的「還原窯」,是台灣柴燒創作界第一位女窯主。她的陶藝品運用柴燒自然發生的肌理紋路的呈現,表達出她對藝術創作的一種回歸自然的美感。創作時她用純真而寧靜的心靈、全神專注的投入,優雅的線條、婉約的弧度,樸實無華的作品,充分展現了她將自然與藝術結合的企圖心。
劉小評的「還原窯」,是台灣柴燒創作界第一位女窯主。她的陶藝品運用柴燒自然發生的肌理紋路的呈現,表達出她對藝術創作的一種回歸自然的美感。創作時她用純真而寧靜的心靈、全神專注的投入,優雅的線條、婉約的弧度,樸實無華的作品,充分展現了她將自然與藝術結合的企圖心。
黃俊憲1962年出生於嘉義,成長於高雄市。積極、勤學習使他多才多藝,而對劍道與陶藝他更是情有獨鍾,釉彩的神秘美感也令他十分著迷。黃俊憲數年來往返於台北高雄之間,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和毅力去學習,終能將釉彩的美以天目油滴釉的創作技巧,呈現出最完美的作品。
林明賜從仿古陶、釉藥色彩到柴燒的創作,一路走來十幾年,終於有了自己的窯—「晶柴燒」。林明賜的作品總是刻意留下手痕,再運用柴燒的自然落灰釉的晶瑩質感,及樸拙的層次感,帶出人與土間的契合,充滿挑戰的柴燒技法,燒出林明賜獨特的風格與個人特色,也燒出了「精彩」好陶。
米其林的已故前總裁愛德華.米其林,在一次突發奇想之下,認為輪胎加上了手與腳,可以表示有克服各種困難的能力與信心,從此,名叫必比登(Bibendum)的白色米其林胖娃娃,成為全球知名的品牌象徵。
林明賜從仿古陶、釉藥色彩到柴燒的創作,一路走來十幾年,終於有了自己的窯—「晶柴燒」。
共有約 960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隨著川普政府重返白宮,並將戰略重心轉向印太、加強對抗中共,歐洲主要國家也加快防務整合腳步。英國將與歐盟簽署脫歐後首份關鍵軍事合作協議,德國候任總理也支持提供烏克蘭遠程導彈,歐洲正重塑自身安全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