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乐透走势图- 线上博彩全攻略

中國繪畫

王時敏(1592—1680年),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他出身顯赫世宦之家,祖父是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王錫爵,萬歷朝的內閣首輔宰相;父親是翰林編修王衡。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舉進士,崇禎初以蔭仕至太常寺卿(負責朝廷禮儀的官員)。明末辭官歸隱山林,後入清不仕,寄情于水墨書畫。他工隸書,善畫山水,以元黃公望、倪瓚為宗,又深受其師董其昌的...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台灣民俗吃湯圓活動與藝文活動於22日冬至相繼展開,其中名家書畫展在孟焦畫廊隆重揭幕。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名書畫家陳明貴書畫展,即日起於孟焦畫廊舉行,12月19日下午舉行開幕茶會,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陳明貴書畫都能夠展現不同時空背景下豐富的生命內涵 ,在藝術上面所涉獵的從書畫創作過程,為人類心靈生命的創造實踐,提供了一個絕妙法門,也體驗出真善忍的美好生活情境。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資深水墨畫家陳若慧女士,從事水墨畫創作成果斐然,擅長牡丹,藤蔓及蔬果,作品用色優雅,結構清新活潑,雖承繼傳統,然滲入西方美學,故能展現創意。1日在鶯歌清鬆畫坊中,她以彩繪陶瓷的心得與陶友分享另一個創作之路,凸顯其水墨在彩繪陶瓷的意境悠遠。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為完美的美展,在孟焦畫廊出現了精心設計的竹藝藝術與竹的藝術,賴寶玉邀請了多位藝術家設計師,2日週六下午在孟焦畫廊展出。
生活情韻的筆意墨趣這是游善富工作室的主題,游老師說,美就在身邊,就在生活週遭,游善富是國畫大師李奇茂的得意門生,鶯歌游善富工作室訂於2010年7月18日下午2:30時舉行開幕茶會,歡迎各界人士前往參觀共襄盛舉。
在九九年後的中國大陸,法輪功書籍被中共邪惡之徒大量沒收、銷毀,但是,迫害擋不住人們嚮往「真、善、忍」、嚮往大法修煉的心。即便在偏僻、窮困的鄉村,即便只有一本書,大家也會圍坐到一起,靜心閱讀。畫中表現的是,夜晚,鄉村老、中、幼法輪功學員一起讀《轉法輪》時的喜悅與寧靜。右側老人手裏拿著的,是修煉讀物《明慧週刊》。
中國畫的發展歷程就如奔流在華夏土地上的黃河、長江一樣源遠流長。從戰國、秦、漢一直到清代,在2300多年的歷史中,畫家輩出,僅《歷代畫史匯傳》所錄,就有畫家7500餘人,加之他書所載及見於畫跡者,當在萬人以上。他們辛勤的藝術創作,留下了無數的優秀作品,是承載中華神傳文明的重要依據,在中華神傳文明的歷史上做出卓越的貢獻。
中國畫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民族繪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獨特體系,以表現題材劃分有人物、山水、花鳥三科;按表現手法來看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之別。繪畫的工具材料為中國特製的筆、墨、紙、硯,造型手段以線條為骨,以顏色為輔。由於書畫同源以及二者在抒情達意上都和線條運用緊密相連,因此,繪畫同詩文、書法乃至篆刻相互影響,日益結合,形成了詩、書、畫、印四位元一體...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12幅,絹畫,長184釐米,橫98釐米,是設置在圓明園「深柳讀書堂」中的裝飾圍屏。圓明園是48年康熙大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宅園,原名為「鏤月開雲」,取之名以胤禛法號「圓明居士」,意為「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胤禛十分喜愛這座具有江南水鄉風格的園林式宮殿,曾做園景十二詠詩以贊之,並為園中二十八處風景命名;他特別欣賞...
皇宮貴族仕女閒適雅致的日常生活,人物造型容貌端莊秀美,舉止貞靜幽閒,氣質儒雅清麗...
以牡丹聞名的邵幼軒與夫婿林中行雙聯展於國軍文藝中心展至4月23日。
書畫家楊泓假孟焦畫廊舉行書畫展,開幕首日吸引許多愛好書畫朋友前往觀賞,其中一位來自台中的書畫藝術家從報上獲知楊老師舉行書畫展,特專程從台中趕到台北參觀,真是熱情感人。
書畫家楊泓書畫展16日起假台北市孟焦畫廊展出,此次作品相當多元,展現這位書畫大師的不同風貌,從其作品可以看到書法藝術之美,也藉由欣賞其創作而提昇生活情境。
被喻為「台灣末代文人畫家」已逝的水墨畫家江兆申,一生兼擅詩、書、畫、印,具有深厚文人涵養與筆墨功夫,其遺孀章桂娜於去年捐贈了110件江兆申的繪畫、書法和篆印給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為中國寫實人物風俗畫之傑作,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名畫珍藏的(清 院本 清明上河圖)全卷,即日起至6月25日和(清 沈源 清明上河圖)同場展出,民眾可以比較《清明上河圖》兩種版本,對照並欣賞它們的筆法、用色、布景..等異同的巧妙。
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自然萬物的整體,相得益彰。
國立台灣美術館自3月20日起到5月16日止,推出「老雨癡雲-周澄教授作品展」,周澄從事藝術工作五十年,七十年的歲月、用「老雨癡雲」,表達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感情,老雨癡雲是自然現象與心靈的結合,訴說著藝術家對這塊土地的眷戀、鄉情的關心,「雨」總是下在藝術家最想念的地方而滋潤心田,「雲」癡癡的依戀著畫家最喜愛的山峰並陪他一起成長。
一場結合甲骨文藝術之美的品德教育座談會,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國際會議廳舉行,包括教育部長吳清基、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立法委員費鴻泰、臺北大學校長侯崇文、顧敏館長等參與其中,為推動台灣的品德教育齊心以赴。
被外界形容為文人的氣質、教授的專業,文化資產的保護以及談天說地的瀟灑風度,在文化界才華橫溢的書畫家張克晉,16日起在孟焦展出其作品,主辦單位表示張克晉的作品很有看頭,歡迎參觀。
焦秉貞,字爾正,山東濟寧人清代著名畫家,天文學家,科學家。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的學生。博學多才,精通天文和繪畫,工人物、山水、樓觀,肖像。
他的企圖心很強,他聽說在敦煌有唐宋壁畫,就動念想要去看一看,繪畫風格是什麼,所以,他不遠千里跋涉到敦煌。當時到敦煌的生活條件,非常非常差,沒水也沒電,也沒有補給,他帶了子弟,走進了敦煌。他本來預計只待3個月,但是,他待了2年6、7個月之久
1954年生於新竹芎林的官大欽,鄉村秀麗的風光,孕育了大欽自幼喜好書畫文藝的氣質,青少時從孔昭順習字,繼而師事鍾壽仁學四君子,爾後又拜蔡友、周澄兩位為師,在書畫的筆墨技法上,全靠自學努力打下深厚的基礎,於不惑之年又從吳平學習篆刻,鑽研:書、畫、印之道時日久遠,既得多位名師指引、自身又勤奮數十年,故能從師承再出機杼而卓然成家,成為臺灣藝壇上深具代表性的中堅書畫...
1915年出生的張光賓,甫於去年獲得行政院文化獎,一生實踐傳統書畫美學不餘遺力的傑出行者,張光賓教授九十歲之後的書畫作品—「向晚逸興書畫情」特展,2月9日下午在國父紀念館的中山畫廊盛大開幕,這些作品都是張教授九十歲之後六年的近作,逾百幅書畫盡顯光老的創作精萃,其中不乏聯屏草書大作,及巨屏條幅山水巨構,醇厚華滋、遒勁古穆,關心漢字文化演繹及水墨新境的民眾們,新...
「唐墨畫會」於民國60年(1971)在台北市成立,迄今已有39年的歷史,是台灣少數歷史悠久的藝術團體之一。「唐墨」二字乃緣於對中國盛唐文風之崇仰。畫會成員個個都是傳統學院派實力的藝術家,無論山水、花鳥、書法各體都純熟精湛。
共有約 1109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在經過兩年聽證會和花費近200萬美元的律師費後,小園藝公司老闆熊先生說,他有一種「贏了官司,丟了生意」的感覺。他希望川普(特朗普)政府能夠幫助美企,簡化對中國假冒商品的訴訟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