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体育投注app - App Store

經濟探微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在全球汽車工業大緊縮之際,手握現金的中國汽車廠越來越展現出海外併購的興趣,希望以低價取得世界性的品牌和技術。
(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編譯報導)中國官方媒體稱因為中國人相信大蒜可以增強人的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甲流,民間的狂熱使各地大蒜價格瘋漲。不過分析家認為背後真正的經濟原因是:龐大的政府經濟刺激計劃和前所未有的銀行貸款所產生的巨額流動資金(可以低息貸出的錢),使很多不同的資產成為投機目標。大蒜因此而成為中國經濟更廣泛的泡沫形成的晴雨表。
(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編譯報導)據路透社消息,歐盟商會11月26日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正在損害其國內經濟增長和全球經濟,中國需要進行深遠的結構改革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目前,中國隨著水、電、氣、菜、肉、鋼材等的漲價,新一輪物價上漲似乎已成定局。11月23日,統計、社科、金融等部門人士表示,由於自來水價要上調、天然氣在漲價、電價也要調整等等,隨著這些資源性價格陸續上調,通脹壓力實實在在地加大了。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中共建政後,外商保險公司被迫離開中國,自此缺席中國的保險市場。1998年有邦保險(insurer AIA) 看準了中國13億人口的龐大保險商機,首先進駐上海,其後信諾(Cigna)、安盛(AXA)、安聯(Allianz)等十多家外商陸續跟進。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上海《中國聯合商報》引述經濟學家的看法,認為中國正在進行第三波國有化。第一波是在1930至1940年代國民黨執政時,第二波在1950年代共產黨執政時期,而第二波幾乎將所有的私人企業消滅殆盡。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中共4兆振興經濟、上半年銀行信貸暴增,股市、房市雙雙飆漲,國營企業大發利市,前三季公佈的造假GDP也頗迷人,不明就裡的門外漢或許認為,中國將率領全球遠離衰退,但研究嚴謹的經濟學家們卻發現,中國的泡沫正在越吹越大。
專家認為,「國進民退」將威脅中國經濟發展持續性;明年中國經濟將面臨泡沫經濟等三大威脅。
日前,北京經濟諮詢公司龍州經訊(Dragonomics)的總裁葛藝豪(Arthur Kroeber)和瑞士銀行全球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分別對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進行了剖析,二者分析的角度不盡相同,但卻得出相同的結論,那就是:過去30年的高速發展沒有引發普通消費者相應的收入增加,非民選的政治和企業精英囤積由此產生的...
(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當美國人儲蓄太少消費太多時,中國卻是儲蓄太多消費太少。結果是一個不對稱的國際貿易成績。2008年上半年,中國的經常帳盈餘達到GDP 的10%,因此累積了龐大的外匯準備,這些資金後來多數轉向美國政府放款,讓美國人繼續借錢和花錢。
九月三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發表卡利諾夫(Jordan Calinoff)的文章〈中共如何造假帳〉(How China Cooks Its Books)。文中指出,中共操弄失業率等經濟數據是公開的秘密,這除了是起因於中共體制的造假文化之外,也是它賴以安撫社會大眾、維持穩定的手段。然而,這種做法卻可能使中國經濟走上斷崖。一旦中...
美國維基尼亞州阿靈頓的AES發電公司星期五表示,將出售公司15%的股份和三分之一以上的風力發電業務給中國主權基金旗下的中國投資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簡稱中投)。
(大紀元記者蘇臻綜合編譯) 一報告指出,來自中國的仿冒手機充斥著新興市場,給一些跨國品牌,如諾基亞,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威脅。
根據一項最新調查,經濟學家預計,隨著中國政府大規模刺激計劃的影響逐步減弱,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將出現下降。
有一位專家章家敦先生,他寫過一本書《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章先生在美國的富士比雜誌(Forbes)寫了一篇文章,就叫做「中國成長率達8.9%?不可能!」他非常直接的寫明,中國的經濟數字造假。儘管振興方案可能會帶動中國的經濟成長,但不可能因此達到所公布的增長率。
(大紀元記者李清怡綜合編譯)挪威能源巨頭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星期三表示,已經將部份在美能源開發租約出售給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如果美國政府同意該交易,這將是中國企業首次擁有美國能源的資產所有權。
在深圳推出的「創業板」上市首日(11月1日)便遭遇集體爆炒,翌日大變臉令追高的投資者如墜冰窟。2日,28只股票中,20只跌停,另有5只跌幅超6%,1家持平,僅2家以紅盤報收。3日下午收盤為止,已有25萬散戶被套牢,市值縮水近120億元。業內人士表示,動態市盈率八十倍的高估值已極大地透支了創業板未來。
金融危机已經進入第二年,對于廣州市民的持續性影響到底有多大?廣州市社情民意中心發布的調查顯示,減薪裁員是金融危机最突出的影響。除了中小企首當其沖外,有高達四成的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已經減薪或計划減薪。八成受訪市民表示受影響。
蘋果公司的iPhone近日在中國大陸上市,但並未出現iphone進入別國市場時的那種熱賣場面。對此,分析人士稱:許多潛在用戶已從其他渠道購買了iPhone,此外, iPhone的定價高達730-1,020美元,遠比黑市或許多其他市場銷售的iPhone價格更高。
近幾年來,中國房價大幅度上漲,專家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開發商囤地導致供求失衡,而囤地主要是國企和上市公司,政府縱容所致。即使在北京城區最黃金地段,仍然有些地塊一空就是好幾年,經調查發現,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房地產開發商寧願炒地,也不願動一鍬土,大大加劇土地市場的價格泡沫,而這些地價最後轉化到房價上,苦了買房的人。
國家統計局最近對各省、市、自治區的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進行聯合審查,並對一半左右省份上報的數據做了調整。但即便如此,各省市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仍普遍高於官方公佈的7.7%的全國增速,高出全國GDP近2.5萬億元。官員承認,「地方GDP「摻水」是老大難問題」,令外界嚴重質疑中國的GDP數據。
江西開發商最近透露,地方政府、開發商、銀行、媒體四個利益體形成「泡沫」製造鏈,使房價飆升,其中政府是最大贏家,收益超過房價的1/3。而國企抬價製造的新「地王」,買單的是老百姓。專家認為,房價暴漲 政府難咎其責,泡沫膨脹總會破裂,世界各國概莫能外。
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居民收入到底是升還是降?中國零點研究諮詢集團最近一份調查顯示,中國約85%城市家庭的收入無增長,今年前5個月的收入下滑趨勢比去年更明顯。城市居民消費支出也隨之有所下滑,平均30%的家庭不同程度地減少了消費支出,尤其在非必需品上的開支削減更明顯。
美國《商業週刊》最近連續刊登分析文章指出,中共利用其執政60年的慶典有意給民眾營造成功和勝利的感覺,並預計今年將保持8%的經濟增長。但是深入其統計數據底層,在光鮮的新聞炒作背後,深藏的隱憂巨大: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可持續;中國經濟在逐漸回歸國家控制而不是進一步的市場改革;缺乏創新機制是硬傷;在戰略產業上,核心技術完全依賴西方。總而言之,中國離全球經濟的領導地位...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林慧心、凱弟採訪報道)10月22日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第三季度經濟數據後,有官員表示今年大陸可以實現「保八」的目標。不過旅美經濟學家簡天倫先生認為,中國大陸雖然GDP有所回升,但是經濟仍然虛弱,內需不足,要實現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必須改變經濟結構。
(大紀元記者施明綜合編譯)中共星期四公布,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成長8.9%。中共國家統計局也報告,今年前三個季度的GDP增長了7.7%。
(中央社台北24日電)中國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副局長張濤透露,中國目前偽鈔問題仍然嚴重,「基本上全國每年的收繳量都在10億元左右。」
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持續加速的數據給人們帶來了喜悅,但同時也增加了人們對資產泡沫威脅的憂慮。招商銀行董事長秦曉提醒人們新一輪資產泡沫正在逼近,中國央行應當儘快收緊利率。 (asset-buble-China-20091023-65756352l)
山西省正在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資源整合,也是全國最大規模的企業重組,在這次重組中,很多煤老闆將失去自己的礦山產業,只能參股或賣給國有媒企,但他們說,對方給出的收買價格根本無法認可,再逼下去,「小股東受不了只有跳樓了」。
共有約 2762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3月15日(星期六)下午5點多,兩架架飛機先後從德州哈靈根機場飛離美國途經洪都拉斯飛往薩爾瓦多,兩架飛機共載有261名乘客,分別是委內瑞拉黑幫「阿拉瓜列車」和薩爾瓦多黑幫MS-13集團成員的非法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