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文博彩平台

經濟探微

(大紀元記者古清兒綜合報導)遼寧新民市發現14億噸特大油田一事,經《瀋陽日報》披露後,國內媒體紛紛轉載報導,成為網路最熱話題,並導致了滬深股市一些相關概念股出現漲停板。然而2月8日晚上,中石化相關機構出面闢謠,稱發現大油田是條假新聞。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在全球經濟走軟的環境下還手握大筆現金,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簡稱中投)去年悄悄地買進90多億元的美國大型企業股票,其中包括摩根史丹利、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花旗集團。
那麼請問,現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和新華網所綜合的數字,哪個是準確的,哪個是可相信的?在我看來這兩筆數字都是造假灌水的,都是不可信的。這一個事實國內的百姓已經注意到了,國外的學者、研究機構專家們也注意到了,那麼我們要問,為什麼中共一而再、再而三,不止一年的要製造出假的、灌水的GDP數字公諸於世呢?
第四季的網路雜誌《香港期刊》(Hong Kong Journal)發表作家鮑林(Philip Bowring)的文章〈差異中求生存──香港市場能成功嗎?〉(Surviving Through Difference: Can the Hong Kong Markets Succeed?)鮑林表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未來面臨上海、甚至台灣和韓國的挑戰。香...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博士28日發表文章《時下中國十大迷思》(10 China Myths for the New Decade),指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無他,就是數據造假,但卻誤導眾人。他認為,誇大中國的經濟實力、強調中共官方不實的數據,將誤導美國的經濟與外交政策,也會產生前後不一致的對華政策...
中國監管部門近幾週來數次叫停銀行放貸的做法凸現出中國銀行業放鬆信貸成癮的現狀,而試圖戒斷放貸癮的努力有可能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更深的動盪。
中共日前公布2009年中國外匯儲備數字——2.4兆美元,增加了4530億美元。這些驚人的數字加上今年還會增加的可能,已經成為一個值得重視的金融、經濟和政治地理的現實。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塞謬爾森(Robert J. Samuelson )25日文章剖析,中國外匯儲備持續陡增,中共有其策略性目的及更大的野心,創造一個符合中共利益而不顧其他人的世界經濟。
地王頻出的2009年,讓北京賣地成交額飆升到900多億元。1月25日,市財政局報告2009年和2010年的財政狀況稱,北京去年收入為2678.8億元,賣地淨收益為477億元。而今年首次將政府賣地收入寫進財政報告。對此報告,網友熱議:到底是誰賺了?是政府賺了開發商的?還是賺了老百姓的?這些錢又有多少用回給老百姓,多少流落到奸商貪官手裡。近期,北京仍在發生強拆民...
美國傳統基金會亞太經濟政策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博士25日發表文章《中國的經濟:北京某些事情不太對勁》(China's Economy: Something Is Not Right in Beijing),認為中共公布的去年經濟數據造假,中共的經濟政策讓人無法理解,數字背後則潛藏泡沫的危機。
(大紀元記者韓山綜合報導)隨著已開發國家鋼鐵需求回升,全球鋼鐵巨頭阿塞洛米塔爾(Arcelor Mitta)及韓國鋼鐵龍頭浦項(Posco)雙雙增產,加上中國大陸的強勁需求,導致煉鋼原料鐵礦砂的需求跟著節節攀升。
市場傳言有中國銀行停止放貸終於得到證實。1月份的最後一週時間,南京、杭州、福州等幾個一線城市都有多家銀行暫停個人房貸發放,理由是當月貸款額度早已用完。據悉,1月前兩週新增信貸已超過1.1萬億元。有的銀行雖然表示仍然接受申請,但是貸款發放時間延長。
近來很多西方經濟學專家和媒體都在分析和報導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悉尼晨鋒報》著名記者加內特(John Garnaut)表示就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教授余永定給他上了有益的一課。
 
余永定教授自己說他是中國國內最著名的50位中國經濟學家之一。一些很受尊重的市場經濟學家認為,對於中國的宏觀經濟,余教授比任何人都有更好的把握。他一直支持中...
大陸一家名為DDS的快遞公司近日倒閉,事件令珠江三角洲不少商戶和員工蒙受損失,數以千計人士近日先後堵路抗議,追討欠款。南方都市報今天報導,DDS快遞江浙分公司倒閉後,倒閉風波席捲廣東。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星期四,在北京的崇文門市場,大家都在談論菜價上漲。一名住在附近的退休工人楊(He Yang)說,從大白菜、土豆到白蘿蔔,甚至菠菜都漲了不少。
1月21日(星期四),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 (GDP)達到近33.54萬億元人民幣,比2008年增長8.7%。
GDP
兩位中國重量級經濟學家林毅夫和秦曉,新年伊始到紐約向美國市場人士介紹2010年的中國經濟走勢。林毅夫指出,中國經濟要繼續保持旺盛發展勢頭,必須解決中國越來越嚴重的城鄉和收入差別。而秦曉則強調,承認普世價值是中國政府在改革中取得合法性的關鍵。 (China-Economy-in-2010-20100117-81929227l)
雖然政府龐大的財政刺激似乎使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保持高增長,然而,全球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問題中國並不能倖免。1月17日,英國《衛報》刊登斯圖爾特(Heather Stewart)的評論文章《經濟烏雲浮上中國地平線》(Dark economic clouds on the horizon for China)指出:財政刺激造成的股市和房地產的泡沫一旦...
中國政府奉行的“富國強兵”政策,其直接後果不只是國富民窮,還在於這些“取之於民”的錢當中,越來越多的部分用於“維穩”。所謂“維穩”,說白了就是用稅金鑄造敲向民眾頭上的大棒。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財稅政策既讓人覺得幾分卡夫卡式的荒誕,更讓人從心底裡生出絲絲涼意。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星期四發佈《2010全球風險報告》指出,2010年世界經濟將面臨主權債務危機、基礎設施,尤其是能源和農業領域投資不足以及慢性疾病等三大風險,報告還特別提出,中國經濟過熱將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重大”風險。 (WEF-Says-China-Overheating-Econ-Poses-Major-Globa...
2006年1月12日上午布魯塞爾指定的貿易新專員,比利時的卡洛德古赫特,在歐洲議會上發言三個多小時,他已正式涉足譴責中國強硬的匯率變化政策和故意低估人民幣。
(大紀元記者林惟真/綜合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12日晚間突然在網路上宣佈,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自2008年6月以來首見,也是人行在最近1個星期內第3次緊縮貨幣政策,讓市場大感意外,同時臆測上半年中國升息的可能性大增。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查諾斯(James S. Chanos)曾經準確預測安隆企業(Enron)的倒閉,現在這位富裕的對沖基金投資人正試圖打破最大的企業集團:中國的神話。中國經濟可能崩盤的假說並非不可能,美國財經專家白賽克(William Pesek Jr.)以日本的例子說明﹕對一個國家的前景不能盲目的樂觀預期。
中國近年經濟的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房地產開發的巨額收益。有中國媒體報道說,目前中國城市土地承載已近極限,同時農村卻有大量土地因無人耕種而閒置。有專家認為,這一問題反映出當前中國土地開發的結構性問題,以及土地所有制和城鄉二元土地管理體制的問題。
(中央社台北12日電)中國人民銀行今天宣布自18日起調高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大陸財經學者或專家多認為,這項措施是否意味中國貨幣政策轉向仍待觀察,但可看出人行適度控制信貸投放的意圖。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因成功預測安隆 ( Enron ) 公司倒閉而名利雙收的查諾斯(James S. Chanos)日前表示,中國的經濟奇蹟吹噓太久,投資人的風險與日俱增,而中國在去年刺激政策下,產出大量供過於求,銀行壞帳風險勢必升高,中國經濟將崩潰。
(中央社台北11日電)2010年的第1週,大陸銀行貸款增加多達人民幣6000億元,引起中國人民銀行警覺。北京官方媒體預計人行將加大信貸政策緊縮力度,春節過後可能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中國大陸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本月10日,火力發電廠煤炭庫存3809萬噸,可用9天,繼續呈現下滑態勢。
12月18日,浙江金華市中級法院做出一審判決,以集資詐騙罪判處原「本色」集團女董事長、28歲的吳英死刑。這一消息使得曾一夕暴富、轟動一時的浙江億萬富姐再次走入人們的視線。一個中專都沒畢業的 80後,為什麼會在短時間內,通過集資暴富,如今一審的死刑判決對她公平嗎?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國表面火紅的經濟下,潛藏著巨大的泡沫危機,以及產業過度投資的風險,到頭來,銀行的壞帳必然激增。但為了保持高度的經濟增長,中共高層似乎還想維持寬鬆的政策,讓泡沫的雪球越滾越大。
(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中共國資委近日下發通知,再次將國企政策性破產造成的銀行數千億壞賬帶入視野。財政部透露全國共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達4936戶,核銷的金融債務3872億元。而這些破產國企的債務都被國有銀行重點「買單」。
共有約 2762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對日方汽車進口政策的施壓,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將汽車安全標準納入雙邊關稅談判,以回應美方關切,爭取談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