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白菜

中國經濟

股市為甚麼跌?面對這樣的問題,經濟學者會給出很多理由,包括宏觀經濟理由、企業的理由、資金市場的理由、資本市場趨勢變化的理由等。在我看來,其實股市下跌的理由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賣的人多買的人少,經濟學術語是供求失衡。這和其他東西的價格漲跌是一樣的。
上週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標題是:「華爾街如何出賣了美國」,副標題是:「他們的盛宴讓你來買單」。我立即就想到,買單的恐怕不僅是美國納稅人,中國人也免不了要為華爾街的貪婪買單。果然,9月25日的「21世紀經濟報導」頭版發表了題為「美國發債謀救市,中國央行‘囚徒’困境」,副標題是「若聽任發債,央行資產縮水;而阻止發債,經濟風險難測」。
毒牛奶醜聞被引爆之後,不斷有國内外知名品牌被捲入其中,範圍之廣、影響之巨,遠遠超出想象。對許多消費者來說,「中國製造」幾個字,已經成爲「小心劇毒」、「貴客止步」的同義詞。靠昂貴京奧博來的世界好感與認同,隨著國產牛奶商品的狼狽下架,而煙消雲散。現在,留在每個人心中的只有一個問號:「這些中國人怎可如此毫無良知?」
此花非那花。這裡的花,指的是印花稅。短短一年半的光景,內地證券交易印花稅幾近沉浮:從1‰,飆升至3‰,然後回落至1‰,現在又從雙邊收費改為單邊。每次變動,股市都為之瘋狂。
就是這個連吃「地方政府」一頓飯都不忍心的人,卻忍心在2007 年到2008年的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未經中國人民同意,而將中國人民萬億美圓的主權財富基金(SWF)投資海外,造成數千億美圓的虧損。
「寶馬進去,自行車出來;西服進去,三點式出來;老闆進去,打工仔出來;博士進去,癡呆傻出來;牽狗進去,被狗牽出來;少女進去,老太婆出來;王石進去,王八出來;北京進去,北川出來;巴西足球隊進去,中國足球隊出來……。」這是北京奧運會前,針對股市風靡於網上的一首股民謠。
9月5日中國股市再次出現大幅下跌,滬指一舉跌破2001年的高位2245點的心理關口收於2202點,跌幅高達3.29%,一下子就回到了七年前的水平。中國的股市為什麼總是暴漲狂跌,中國股市後續又會如何發展?這輪股市的下跌對中國整體經濟情況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奧運辦的紅火,大家都看得很熱鬧,那股票市場好像被遺棄的孤兒似的,被冷落在一旁,不停地在哭。這個奧運會再熱鬧它也不管、不理睬。股票指數一直往下降,降到2年來的最低點,跌破2,300點。按理說2,500點就已經是性命大關了,就證明國家可以救市了,那跌破2,300點的話,更說明這個市場確實有大的問題。
全球資本市場投資氣氛近日回暖,惟中國A股繼續向下,昨日跌2.7%,滬指失守2200點。2008年滬市已經縮水近6成。不僅股票價值直線下墜,3%的負利率以及不斷攀昇的通脹壓力,也讓百姓覺得手中鈔票越發不頂用。內地股票與鈔票的悲情故事,相信會引起很多香港居民的同感。不過,可以令港人稍感安慰的是他們手中還有的另一張票——選票。
傾舉國之力舉辦的北京奧運會終於閉幕了,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後奧運時代中國的經濟問題,隨著奧運經濟泡沫的破滅,中國會不會出現後奧運經濟蕭條現象,中國經濟未來走向又會如何?
事實上中國經濟從去年或說從前年開始就慢慢顯露出經濟的困難,到了今年的上半年很明顯的,出口貿易量已經急遽的下降,國內的消費提不起來,投資的前景不明朗。
這種作法,會把股民的財產快速榨乾。因此,中國股市過去有一段長時間的低迷。等到股民「勵精圖治」「養精蓄銳」後,才能再來一波上漲。然後又很快被榨乾。股市有個通則,散戶做不過大戶。但是,大戶還不可怕,政府才可怕。在股市裡,老百姓是敵不過政府的。
我在奧運前的兩篇評論中談到,造成中國經濟目前滑向危機的主要原因在於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實行了一種不計成本的追求經濟增長的戰略,而制度性地壓低勞動力報酬則是這種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實,除了壓制勞動力的報酬之外,中國政府對另一個主要的生產要素的價格也採取了超經濟的抑制的政策,這個生產要素就是資金。
今年是中國改革30週年。30年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被譽為中國奇蹟。問題是,中國奇蹟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六四。沒有六四屠殺,就沒有中國奇蹟。沒有Massacre,就沒有Miracle。眾所周知,從1978年起,中國開始著手進行帶有市場取向的、資本主義取向的經濟改革。這一改革產生了三種後果:
8月22日,中國證監會公佈,內地上市公司在再融資前,須做到在過往三年內派出的紅利不少於可分配利潤的30%,之前,該比例為20%。這項被稱為「強制分紅」的政策,其實只是針對需再融資的公司,而無沒有提出再融資要求的上市公司,並不受此條款約束。監管機構趕在京奧結束前發佈這項「利好」消息,明顯是想刺激股市,挽回其在奧運期間慘跌的病態形象。
003年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畢小剛說,水資源費上漲的主要目的是為南水北調籌集建設基金。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共調水22億立方米,為打造成一個綠色奧運會。奧運會之前,沒有人問,這個資金誰來承擔?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南水北調工程,奧運工程緊急調水工程,還有其他許多"玩水"工程費用,最終都是要老百姓買單。老百姓買單,就是國家通過全面提高水價來實現。
在糧食通脹日趨嚴重的年代,如何讓十三億的中國老百姓填飽肚子就成為中共控制通脹的首要目標。在工商業高速發展、城市工業區和主要耕地交疊、及創造產量奇蹟的雜交水稻問題漸現等背景下,中國發展是否將成為國際糧價高居不下的關鍵,已成為國際上關注的話題。
人愛錢、追求錢、不知錢為何物,於是「錢太多反過來危害人,具體的表現就是股市、房市的泡沫化,以及通貨膨脹的山雨欲來。雖然這些已成各國、尤其是新興國家的共同現象,但最嚴重的則非中國莫屬。
中共權貴集團與民眾之間是一種劫持與被劫持、掠奪與被掠奪的關係,在中共的壓迫與民眾的反抗之間暫時形成了脆弱的均衡。一旦中國的經濟狀況全面惡化,均衡將會被迅速打破,中共政權將會因財政生命線斷裂而無法運轉,老百姓將會因生存無以為繼而奮起反抗。中國的經濟危機全面爆發之日,就是中共政權滅亡之時。
股市在暴跌中迎來了百年奧運,中國當局獻給世界的是一份歡笑、一份驚喜、一個奇蹟,而帶給數以億計股民的卻是悲憤的淚水。一邊是當局展示的華麗的令人眩目的盛大場面;一邊是苦難的國人在絞肉機下痛不欲生的生存狀態,真是莫大的諷刺。
鑒於中國現在處於中共一黨獨裁,鑒於中國金融機構和金融政策太多反常的行為和情況,筆者在這裡構造一個例子(實際情況大同小異),提供一個角度,讓大家看清中國的銀行業的真實情況。
伴隨著盛夏的熱浪,熱錢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熱門話題。現在流行的說法是:外國游資為了賭人民幣升值,或從中國和美國的利差中獲利,於是大量滯留在中國,一旦撤離,中國經濟將面臨很嚴重的後果!熱錢有風險這一點大家可能沒有異議,但是,這些熱錢是從哪裏來的?金額多大?專家們卻是莫衷一是。
對外,中國官方十分反感奧運和政治掛鉤,但是奧運在中國又時時處處與政治掛鉤。奧運已經使中南海九個政治局常委如履薄冰,為確保萬無一失,九常委進來幾乎全部出動。由這個政治架勢可見,北京奧運會即使一分錢不賺甚至倒貼,即使將北京奧運熬成歷史上一匹最經典的瘦馬,也要不惜一切代價確保政治的穩定。
即將舉辦2008奧運的中國理當意氣風發、睥睨物表,但是我們看當前中國經濟情勢,卻是敗象畢露,未來前景堪慮;為什麼呢?簡單說,是過去30年累積的問題,像突突待發的火山,已經壓不住地岩漿四溢了。
在近年對房地產行業實行的宏觀調控過程中,開發商與消費者之間展開了持久的博弈,房價經歷了越調控越上漲的窘境,到去年第二季度更是達到新的巔峰。然而,自去年下半年特別是今年以來,以深圳、廣州為首的一線城市房價大跌,在全國範圍,以打折等優惠暗降促銷比比皆是,但仍未能阻止房屋銷售持續下降的局勢。專家認為,半年多的時間內,房價大跌40%,是因為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
我在上一篇的評論中談到,中國政府實行了一種不計成本的追求經濟增長的戰略,這一戰略正是當前中國滑向危機的根本性原因。中國政府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不計成本地追求經濟增長的最為突出的特徵是人為地壓低主要生產要素的價格。
美國公眾反對救市:中國做了不明智的投資就應該承擔後果,而不是美國納稅人埋單!中國外匯儲備不僅因為美元貶值而大幅縮水,中國投資於美國的數額巨大的債券,現在也四面楚歌。忍不住痛心地問:為什麼受傷害、受掠奪的總是我們?7月14日,有報導稱,美國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房貸美和房利美可能會宣佈破產,而中國用外匯儲備購買的這兩家公司的約3760億美元的債券14日公開...
在中國宏觀經濟的課題中,1.8萬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恐怕是最受人矚目的。中國外匯存底在2006年超出日本,排名世界第一。充足的外匯儲備,有利于增強對外支付和清償能力,防范國際收支風險。只是在中國這個案例中,外匯儲備雖然龐大,但是大部份卻不是中國的。
編者按:今年以來中國已第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繼續實行以對抗通脹為目標的緊縮貨幣政策,減少貨幣流動性。然而分析人士認為,從緊貨幣政策並非正確方向,不能抑制通貨膨脹,反而對經濟發展起到危害作用。
沒有一個成熟的社會會允許政府去不計成本地追求那種愚蠢的增長。因為高額的成本最終需要加倍的償還,尤其是有些成本甚至會無法挽回地導致社會崩潰。
共有約 1547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對日方汽車進口政策的施壓,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將汽車安全標準納入雙邊關稅談判,以回應美方關切,爭取談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