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网 - 体育

自然奇觀

月亮和木星這顆太陽系中最大的星球,剛在本月3日出現過「木星合月」的天文美景後,雙星在29日及30日兩天將再度合體,為冬季的夜空上演一場璀璨星光秀。錯過上次觀看「木星合月」秀的民眾,可把握這兩天的時光以免向隅。
近期,在南極發現了怪異湖泊群。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這些湖泊群每年移動近半公里。
(據台視新聞報導)明年台灣會有許多精彩的天文現象,其中罕見的像是5月21日的日環食,太陽被月球影子遮住,看起來就像甜甜圈一樣,另外6月6日的「金星凌日」,也就是金星通過太陽,在太陽上會看到一個小黑點,但其實這樣的天文奇景在古代都被解讀成不祥之兆,文獻記載只要發生金星凌日就會引發水災或旱災!另外日環食象徵有大事發生 唐山大地震 前出現過日環食!
科學家今天表示,以尋找希格斯玻色子而著名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找到一種新粒子,類似25年前發現的一種次原子粒子,但比較重。
十一月底才發現的彗星「洛夫喬伊」這兩天近距離衝向太陽,在攝氏110萬度的高溫之下,卻沒有完全被燒毀,令天文學家嘖嘖稱奇。澳大利亞天文迷泰瑞.洛夫喬依在今年十一月二十七號發現這顆彗星,它在這兩天以一種自殺方式往太陽飛去,最近距離只有十二萬一千公里,比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還要近。天文學家表示,彗星接近太陽「就像是冰塊放在烤肉架旁邊」,但洛夫喬依彗星並沒有完全融化...
今天晚上天空中上演月全食的奇景。這是兩岸三地十年來,觀看月全食條件最好的一次,只要用肉眼就看得到,吸引了大批天文迷爭相觀賞。
國科會表示,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珊瑚研究成果,9月再度登上國際知名的蛋白質體學期刊最新一期封面,海生館台灣珊瑚研究中心的成果已連續2年獲此榮譽。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天表示,自8月以來,反聖嬰現象又再度在熱帶太平洋地區現蹤,但這次的衝擊預期會比較小。反聖嬰現象可能會帶來洪水及乾旱。
德國知名風景攝影家安德瑞亞(Andreas Gursky)繼經典作品《99分》於2007年成為當時價格最高的攝影作品之後,日前他的《Rhein II》又打破先前記錄,以430萬8,500美元的天價賣出,成為史上最貴。
科學家已經發現章魚和烏賊兩類海洋生物如何能夠迅速「切換」牠們的顏色,從透明變到紅褐色。牠們利用適應性強的偽裝機制,應付深海中不斷變化的光照環境。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今天警告,北極冰層有1條裂縫正在擴大,未來數月可能斷裂,形成紐約市大小的冰山。
從紀元前開始,持續了2千年之久的中美洲瑪雅古文明,蘊藏了許多連現代科學都難以解謎的神祕現象,因此有人說瑪雅文化,其實就是外星人文化,仔細觀察瑪雅古文明當中的巨大金字塔或神廟,所有的建築工法竟都與天文和曆法做了完美的結合,不可思議的景象,一起來看看。
關心天氣狀況!北部地區今天仍然下著綿綿細雨,氣象局就觀察到,今年從九月就開始轉涼,預估今年會和去年一樣出現反聖嬰現象,不但冬天寒冷,而且春雨也會減少。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錄片《冰凍星球》(Frozen Planet)向人們展示了一系列令人驚艷的極地生活景象,攝製組成員們耗費數年的時間,在南北兩極拍攝自然世界。
位在中美洲的巴哈馬,擁有上千座神祕藍洞,也就是海中鐘乳石洞,在遼闊的神祕藍洞中,藏著無數奇妙的鐘乳石,與特殊的生物,交織成難以想像的奇幻世界,日本NHK電視台,用鏡頭記錄下巴哈馬的藍洞世界。
根據今天發表的研究,雄蟋蟀把女伴的性命看得比自己還重,就算自己命喪敵口的風險大幅增加也沒關係。
美國航太總署說,確切墜落地點和時間,要在墜毀前2個小時才能掌握。不過根據先前公佈的警戒範圍,台灣也包括在內。
今天晚上不妨抬頭看看天上的星星!年度三大流星群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今晚將達到最大值,每小時最多可降下一百顆流星,全台都能欣賞到。
歐洲太空總署在8月10日發表的研究表示,311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使南極的薩茲柏格(Sulzberger)冰架發生崩落。南極羅斯海(Ross Sea)上飄流著這些受海嘯波所衝擊崩裂的巨大冰山,歷史上已有46年沒有如此的景象發生。
過去人們以為水蜘蛛必須經常回到水面,吸取空氣再回到水中。不過近來科學家發現,水蛛會在水底植物之間結網,然後利用足部的細毛在水面收集空氣,再把空氣釋放到網中儲存起來,形成一個注滿空氣的潛水鐘氣囊。新發現也打破了,以往對水蜘蛛生態的錯誤想法。
賈德納把螢光蘑菇的採樣,送往倫敦的英國皇家植物標本館建檔,於是螢光蘑菇便以賈德納之名命名。不過自此以後,外界再也沒有人看過巴西螢光小蘑菇。
據美國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網站6月24日報導,該機構最近在生態受到威脅的廣大東南亞群島進行為期42天的海洋及陸地調查,發現數百個新物種,包括一種會吞水膨脹,嚇跑掠食者的深海小鯊魚、50多種五彩繽紛的海蛞蝓、只吃漂流木的海星,還有一種蟬的叫聲像人的笑聲等。
根據美國領導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菲律賓發現數百個潛在新物種,舉凡無殼龍蝦以及會吞水膨脹,嚇跑掠食者的小鯊魚,都是新發現。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說,將派出1隊科學家進行1項田野調查的第2趟、也是最後的任務,研究北極冰層融解對海洋生物生命週期改變有何影響。
台灣中央氣象局今天表示,今年第1次月全食將在6月16日凌晨出現,預測當天天氣多雲到晴,想觀察月全食的民眾,只要到看得到月亮的地方,用肉眼就可以觀察到月食現象。
(大紀元記者張韻柔台灣綜合報導)今年度第一個月全食將於台灣時間16日凌晨登場,幾乎全程可見,這將是自2007年8月以來,台灣民眾首次目睹紅月亮的機會。由於時間罕見的長,被科學家譽為本世紀最黑暗的月全食。全球許多地方都可一窺究竟。
去年,全球總共發現一千三百多種新物種,國際物種審核協會經過評比,選出了前十大最佳物種,它們的特異性,令人大開眼界。
天文學家今天發表報告指出,在外太空偵測到的6道超亮閃光,其實是古代爆炸的恆星,當時這些恆星正處於1種新的超新星(supernova)階段。
台美學者合作模擬魚類視覺觀察發現,在可見光範圍內,烏賊的皮膚與所在自然背景反射光譜相似,能藉由色彩偽裝,躲避魚類攻擊;研究成果已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雪梨市中心的生態調查今天發現,雪梨市中心內住著許多野生動物,包括遊隼(peregrine falcon)與危險的赤腹伊澳蛇(red-bellied black snake)。
共有約 1203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