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 注册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考古發現

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三世紀統一蒙古部族並征服歐亞大陸,但其陵寢位置至今成謎。成陵第三十八代守陵人古日扎布認為,各種跡象顯示,成吉思汗應該葬在內蒙古鄂爾多斯。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考古專家在金沙遺址8號遺跡坑發現了罕見的金面具、銅面具、玉璋等文物。
陝西文物部門宣布,當地出土的四個墓葬人形木俑,被認定為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俑,較秦兵馬桶古老五百年。
(大紀元記者魏德綜合編譯報導)神創論和進化論的決鬥昨天又多出一個「硝煙瀰漫」的戰場。繼美國第一個創造論博物館(Creation Museum)於5月28日在肯塔基州的彼德斯堡(Petersburg)向公眾開放後,加拿大第一個創造論博物館也於6月5日在阿爾伯塔省(Alberta)大山谷(Big Valley)鎮開幕。所不同的是前者的造價是2千7百萬美元,而後者...
現在的人們說起進化論,總是把它歸於生物學的範疇。實際上進化論對人類的惡劣影響已遠遠超出一種普通學術對人類的影響。我們可以這樣說,一門學術能提高或維護社會的基本道德,對於人來講,就能夠稱之為正的學說,如果這種學說破壞人類道德,打擊人類做人善良的本性,那麼這種學說無疑可以視之為邪惡。本文試著從進化論對人類道德的影響來展開論述,以引起人們對此的關注。
(大紀元記者田清、任愛琳編譯報導)據亞洲國際新聞社(ANI)報導,考古學家在一個1400年的中國墓地中發現一名歐洲男性的遺骸。負責分析這位男性遺骸DNA的中國科學家表示,這位名叫做喻宏(Yu Hong,音)的男子有著最早西歐亞人的基因群(western Eurasia)。推測他的身份應該是在隋朝時(西元580到618年)定居於中國的中亞人首領。
座落在悉尼的澳洲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為了因應學校假期的到來,5月31日於海德公園(Hyde Park)展出了一系列幾可亂真的巨型恐龍骨架,並且於博物館內播放介紹超級大陸塊(Supercontinent)「剛瓦納(Gondwana)」的相關影片。(Photo by Lisa Maree Williams/Getty Images)
隨著尼羅河每年周而復始氾濫的自然變化與人民定期遷移的結果,造就出古埃及人再生復活與生命永恆的信念,並具體反映到藝術創作之中。
考古學家最近在西班牙北部古代湖底遺跡發現十二個恐龍腳印,首度提出有力證據證明,部分陸生恐龍可能也會游泳。
埃及的巨大金字塔是怎麼樣建造成功的?這是幾千年來一直讓科學家感到大惑不解的神秘問題。現在,一位法國的建築師可能為這個問題找到了答案。 (w2007-05-22-voa29.cfm)
中國考古學者表示,中國西北大麥地巖畫中的圖畫文字,可能是比甲骨文更為年代久遠的原始文字。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考古學者在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大麥地岩畫發現超過2,000個圖畫文字。
位在台東太麻里海邊的香蘭遺址,考古人員這幾天又挖掘出土五座小型石棺,研判是一千四百年前,家族幼童的石棺群,對解開史前人類殯葬方式,有很大的幫助。
據印度古生物研究人士表示,印度中部馬德雅省(又稱中央省)的達爾恐龍遺址,再度發現一窩十二枚恐龍蛋化石,也是世界各地歷來發現數量最多的恐龍蛋窩,年代約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後期。
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考古學教授尼特惹今天宣布他和他的考古團隊,發現了以色列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猶太王─希律王的墓地。
(大紀元記者馮靜編譯報導) 加拿大亞太考古學研究首席科學家景志純(Zhichun Jing,譯音)正在研究中國北部黃河流域在久遠歷史前的城市遺骸,從華夏文明的興衰探索現代中國的成敗。他的考古發現指出,當時的商朝後期,人們不能自由的表達個性,社會也變得嚴厲苛刻並要求統一思想,社會於是逐漸走向衰敗。他的研究對現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走向,起到很好的鏡面作用。
暴龍在遠古紀元稱霸八千五百萬年,但其現存最親的近親竟然是雞。美國科學家在六千八百萬年前的暴龍化石骨骼軟組織裡萃取出蛋白質,透過化學分析,發現確實和今日的雞有密切相似性。科學家指出,這項成果首度為探究古老絕種動物的分子關係開啟大門,不再像先前,只能依賴骨骼遺骸來做研究。
1912年的4月14日晚間,英國製造、全長 269 公尺、號稱永不沉沒的豪華蒸氣巨輪「鐵達尼號」,從南安普敦開往紐約的處女航中,在紐芬蘭大岸灘 (Grand Banks) 撞上一座大冰山不幸沉沒,船上 1,311 名乘客與 897 名工作人員,僅約 700 人獲救,約有1500多人無辜葬身海底。
河南省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日前在興建鄭州至西安鐵路客運專線時,在偃師市境內發現五處古代遺址,其中在白草坡村北,首次發現中國東漢時期帝陵陵園建築遺址。
1912年的4月14日,一場船難,奪走了1500多人的生命及改變了無數個家庭的命運。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去年在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發現了台灣唯一活體的霜毛蝠。由於屬小型哺乳動物的霜毛蝠,和魚類的櫻花鉤吻鮭原都是存在於寒溫帶的物種,引起生態界關注,霜毛蝠會不會也是冰河期孑遺在台灣的珍稀物種,國家公園今年有意邀請學術單位深入探討。
據BBC報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有關報導介紹說,最近完成對北京周口店遺址田園洞內人類化石研究,其中發現了一具距今大約四萬年的早期現代人化石,這也是迄今在東亞發現的最早現代人化石。
上海復旦大學學者研究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戰國時期楚國竹簡《容成氏》時發現,上古時期堯的帝位傳自帝王「有虞」,顯示堯舜之前可能還有更早的帝王。日前,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集刊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耶路撒冷鐵路工人近期在巴勒斯坦市郊舒阿法特地底進行挖掘工作時,發現西元一世紀的猶太人古城遺跡。
(大紀元記者李傑生、安琪編譯報導)《科學》(Science)雜誌2月份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紅辣椒是美洲最古老的香料,也是全世界最古老香料之一。該研究由史密斯松寧機構(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琳達・佩裡(Linda Perry)所領導,並由15位作者共同完成。他們在中美洲和亞馬孫盆地(Amazon basin)挖掘到碗的碎屑所...
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秦始皇陵墓兵馬俑究竟來自何方始終是專家非常感興趣的問題。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天引述中國科學家表示,利用古代花粉為線索,可以追溯出中國古代兵馬俑的原產地。
(大紀元綜合報導) 著名拍賣行佳士德(Christie's)將於下個月在巴黎舉行珍貴古生物化石及骸骨拍賣會,首次推出有15000年歷史的西伯利亞長毛象骸骨,以及一塊俄羅斯隕石等珍品,供有興趣的買家出價競投。
中國考古研究人員最近在敦煌莫高窟北區洞窟有驚人發現,這些洞窟是僧人的禪窟和生活窟,並非先前訛傳的畫工塑匠窟,其中文物數量多達七萬餘件,經過鑒定並陳列的文物有一千四百五十一件,其中不乏首次發現的珍貴文物,填補考古學領域的諸多空白。
古蜀國都邑金沙遺址又有驚人發現,經歷一年的考古發掘後,一處面積超過230平方米的古蜀先民建築群在沉睡3000多年後露出地表,這是金沙遺址考古發掘史上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古蜀貴族宅第建築群顯現全貌。
三年前杜鵑颱風為台東帶來罕見的海水倒灌,也意外讓太麻里海邊深埋地底八公尺的史前遺址重見天日,這處遺址是國內發現遺址中最接近海邊;架構完整,在考古、地質、海洋三方面研究深具價值,但很可惜地質和海洋方面未進一步研究。
自由時報穴居挖洞龍的頭型想像圖。(圖片來源:蒙大拿州立大學)穴居挖洞龍的骨骼結構想像圖。(圖片來源:蒙大拿州立大學)〔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美、日考古學家日前在美國蒙大拿州西南部發現一種會挖地洞的新種恐龍,其化石鑑定的年代約為九千五百萬年前,他們並根據牠的特性命名為Oryctodromeuscubicularis,意思是「穴居的挖洞者」。考古學家推斷,由於地...
共有約 2095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對日方汽車進口政策的施壓,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將汽車安全標準納入雙邊關稅談判,以回應美方關切,爭取談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