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政經
近段時間來央視裡頻頻報道美國導演邁克.摩爾拍的《華氏911》,俺這兩天至少看到一段新聞和二個專題中對此片讚不絕口了。央視這麼推崇美國人搞出來的玩意還真是少見的,據說此片會成為中國進口的第一部外國紀錄片呢,能得享此殊榮也必有過人之處吧。俺就從網上找了此片下載來看,原來此片也別無其他好就好在攻擊領袖對抗中央嘛。嘿嘿。

這是我今年第二次在感慨“藍營”敗選的同時卻贏得賭盤。上次是在臺北,我和國民黨競選總部某幹事打了100台幣的賭,押他們敗選——最後我都沒忍心再去藍營總部拿錢。這次是和一幫認為美國“藍營”克裏贏的人賭100人民幣——於是我賺了600元。

三場電視辯論我都看了,包括前面兩次共和和民主黨的全國黨代會。這次大選空前地引起世界關注,而這個世界確實也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上。

美國大選決戰在即,布希克裏纏鬥得難解難分,所有民調均顯示兩人的選民支援度不分上下,半斤對八兩。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愛得華茲曾說,目前的美國已經一分為二:一個是富人的美國,一個是窮人的美國。他的這個一分為二法,雖然較偏激,但用在美國大選上倒很合適。如果我們用粗線條的手法將共和民主兩黨的支持者作分類的話,倒是很有趣的。

美國的總統大選,能夠如此牽動世界人民的心弦,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嗎?沒有,從來沒有!再過幾天,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就將揭曉,其實不論民主共和哪個黨執政,總統大選本身這件事就充分說明,美國不僅是美國人民的美國,美國已經正式成了世界人民的美國!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短短的四五年間,世界人民對美國的熱忱和關心,已經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這是為什麼呢?

人們常常批評說,美國選舉是富人的遊戲,因為所有選舉活動都要依靠金錢才能展開。這話算是說對了一半。的確,在美國的所有公眾活動裏面,選舉恐怕是最為耗費金錢與人力的。二零零零年的總統大選最後結下帳來,民主、共和兩黨總共花費了將近五億兩千九百萬美元。在今年的大選中,共和黨的布希手裏有三億六千多萬,民主黨的克裏有將近三億兩千萬。再加上各種各樣的政治助選活動團體的花費...

蓋洛普民意測驗公司不久前的調查證實了許多人的直觀印象,就是美國的單身人口尤其是單身婦女更加喜歡民主黨。單身婦女投民主黨票的人數超過已婚婦女一倍。在單身婦女選民中,百分之六十表示要把票投給克裏,只有百分之三十五要投給布希。已婚婦女投布希的人占百分之五十四,投克裏的只有百分之四十一。一些靠嘴皮子刻薄吃飯的脫口秀主持人立刻說,都是因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愛德華茲那張...

為了避免再次出現二零零零年大選中的點票鬧劇,佛羅里達州通過了法案,允許選民從十月十八日開始提前投票,以便萬一出現問題時能夠在全國大選日之前有時間去解決。在開始投票的這個週末,共和民主兩黨的候選人都已經計畫好了親臨佛羅里達拉票。該州兩黨的競選總部以及各種政治週邊組織也都紛紛舉行活動,動員自己的選民前來投票。比如在民主黨競選中出了大力的勞工組織就在各個投票點附近...

二零零四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恐怕是有史以來引起世界最多關注的選舉。作為二戰以後主宰世界的超級大國,過去的歷屆美國總統無論屬於哪個黨派,在外交政策上通常具有相當穩定的持續性。很少有人會預期新總統上臺後,在對外政策上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留美學人及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取得了美國國籍,開始行使作為美國公民的選舉權,在這個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政治生活中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意願,並通過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對國家的政策產生影響。由於“Every vote counts”,我相信每一位手持選票的同胞都抱了鄭重其事的態度。然而新美籍華人中多數人忙於學業、生計,加上來到美國時多為研究...

大紀元記者徐竹思編譯報導)美國大選,北京台灣都看好並希望布什連任,原因卻大相迥異,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22日文章採訪分析了兩岸的微妙心理。

(大紀元記者林穎珍﹐歐陽宇編譯報導)美勞工部長趙曉蘭(Elaine Chao)表示“外國的公司在美國創造了數百萬的工作機會,遠遠的超過美國自己商業轉移國外所帶來的工作減少。”


美國勞工部8月初公布了經濟界人士普遍關心的7月份就業報告,報告說,7月份非農業就業人數淨增加3万2千人,這是自去年12月份以來的最低增幅,遠遠低于市場普遍預料的20万人以上的目標。勞工部同時也向下修改了前兩個月的就業增長數字,修改后的結果顯示,5月和6月期間,美國共增加了6万1千個工作机會,低于原先公布的結果。這進一步表明了就業增長速度放緩的趨向。

中國過去的口號是「為人民服務」,現在不講了,講新三民主義,講不講、怎麼講都是一回事,實際上是為少數人服務,為有權有勢有錢的人服務。美國和西歐民主國家雖然不把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掛在口頭上紙頭上電視電台上,卻是不聲不響不折不扣落實在政策和法律上且嚴格執行上。

民主黨全國大會落幕,從此凱瑞和愛德華以正式的正副總統候選人身份演出了,這自是大新聞足以熱鬧一番。但從教育意義和啟發意義來講,我覺得總還不及前些日子凱瑞選定搭擋時美國新聞界出現的那個大烏龍,那真很有趣,而且有不斷的回味。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史班七月廿一日至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進行半年一次的貨幣政策報告,葛老表示美國經濟活動不僅加速擴張,而且擴張層面也變得更全面性,就業機會也有了顯著成長。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3月28日14時20分,緬甸發生強烈地震。本次地震是今年以來最大震級地震。震後,當地的中國人表示,曼德勒的「情況比想像的還要差」,就像被世界屏蔽了一樣。在街頭「聽到有人在廢墟下呼救」。
排行榜
TOPARTICLES
精彩推薦
EDITOR'sP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