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福彩开奖结果

文化_學術_思想

這個題目的句法完整,但讀起來不知所云,仿佛天方夜譚。世界第一流的鋼琴家怎會去彈奏爵士?又怎會與京戲搭界?罷奏之說從何談起?其實,這個題目包含兩回事,並不向連。一是傅聰應邀赴山西的正式音樂會,坐上琴座演奏時被記者群聚于前絡繹不止地拍照,影響聚精會神的奏曲和聽曲,傅遂一怒拂袖而去,故謂“傅聰罷奏”。另一件是指北京出現的爵士伴奏京戲,演員中包括正正規規的譚派傳人和...
“民主”是時下政論文章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人們也對它最有好感。那些現已成為或尚未成為歷史陳跡的集權國家,都喜歡在國名上綴以“民主主義共和國”之類的字樣,當然皆是欺人之談。而那些真實的民主國家理直氣壯地要向另類國家推銷民主,則也是不明事理之舉。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空強壯觀的人類奇蹟,享受諸神恩寵的帝國,卻被一群目不識丁的奴隸動搖了。在羅馬鼎盛時期,艱苦的利比亞礦場,走出來一個腳戴鎖鏈卻豪氣干雲的奴隸,率領他的奴隸軍團,與羅馬正規軍進行殊死搏戰,終於撼動了這個千秋帝國的根基,恐慌萬狀的貴族們不得不放棄了被視為神聖的共和制度,轉而寄希望於軍事獨裁。
梁京先生認阿濤此言沒什麼錯誤,只是很空洞。怕不敢這麼說吧,語句對錯不是簡單到一目能夠瞭然,不是匆匆一瞄就可下斷語。因為社會不只人眾組成,而是有了理性的人才能組成。從簡單的直觀到深邃的思維都是理性,都要用概念來實現,一字不識的人也不是沒有理性,不是不思維,只是思維較為粗糙、直接、表層。對日常言談不採用思維原則來對待,只要明白了說的是什麼也就結了,這種明白往往需...
上面這首詩歌,乃是大唐詩人劉禹錫的作品。他在詩歌裡說,中國南京地處險要,有長江作為天然屏障,易守難攻,無數英雄在此成就大業。而這些英雄,又在此紛紛凋零,只留下寂寞的潮水,日日拍打岸上的石頭。若將這首詩用於太平天國,則是恰當不過的。
曾被中共稱為「美國友好人士」的美國左派活動家韓丁(William Hinton)15日在麻省的一個老人院裡去世,享年85歲。紐約時報專門撰文介紹他的生平。 他1937 至1939年在哈佛學習, 然後轉到康奈爾並在1941年獲取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理工學士學位。他曾三次結婚並育有四位子女。韓丁所著《翻身:中國村莊革命紀實》和《深翻:中國村莊繼續的革命》幾十年來都被...
相對而言,在滿清滅亡之後的中國歷史中,只有中國共產黨才獲得了一個平穩執政的時期。作為一個優雅民主理想的信奉者,中山先生所倡導並主持的民國,由於有名無實,在中國現實社會留下的痕跡寥寥。蔣介石先生終其一生都被各地軍閥、叛亂、土匪和流民所困擾,從滿清滅亡直到現在,能夠坐下來踏實行使真正國家權力的,唯有共產黨政府。
不久前,董橋的一篇《年輕蕭夏林的憤怒》曾被中文網絡廣泛轉載(香港《蘋果日報》2004年5月5日)。應該說董橋對蕭夏林的不滿也帶著他特有的文化溫情,一如他喜歡楊絳的文字,字裡行間有一種早已飄逝的文化憂傷。但我讀出的更多是他對大陸現實和歷史的隔膜,畢竟他生活在香港這個「世界的自由港」,他盡可以悠哉游哉地賞玩他心愛的碑帖、印章、硯台、國畫、線裝書,寫他富有才情的評...
一個多月前,就中國科技領域知識產權的現狀,我曾發過一番感慨。本不想再說甚麼的,近來看到幾則消息,特別是讀到強國論壇上林茂森先生發表的公開信後,感觸頗多,忍不住,還得說。
在中國留學的外國人,几乎都与中國大學生結為一幫一的互助組,你教我漢語一小時,我幫你糾正英語一小時。在中國留學的老外圈子里的“官方語言”,是一套自己獨特的洋漢語。比如,老外漢語里把互相學習的伙伴稱其為我的“互相”。留學生間的對話常常是中英合璧,比如“How's it going?”"Oh, it's just‘taimafan!"(你今天怎樣?我今天太麻煩了...
9·11事件是否可以預防,布什在被追究責任,是一個總統的責任,還是杜魯門以來十個總統的責任?只能讓歷史來回答:
不少名家為人作序,在我讀過的眾多“序言”中,出自余英時先生手筆的文字給我最多的享受。他為陳奎德的《煮酒論思潮》、鄭義的《自由鳥》、金鐘的《共產中國五十年》、金春峰的《朱熹哲學思想》、阮銘的《民主在台灣》等書所寫的序言均是一種上乘的“再創作”。
“官逼民反”的話胡錦濤未上台就掛上嘴皮,這兩天又造了個“民為生存而反,官逼民反”。這證明他知道國家局勢與前途,事實上他卻束手無策,毫無建樹。怎麼走出這困境,擺脫危機,既檢驗我們時代的公眾智慧,也是對統帥智慧的要求。中國危機之深之普遍,要求這個時代的統帥比其前其後更需非凡果敢,有劃時代、開新鳳、創氣象的大智大勇。
在同學們的眼中,李老師是一個極其消極的人,但他摸稜兩可的笑容和深不可測的眼神正可以深深地吸引我。同樣,我並不認為他一邊抽煙一邊遙望天際是多麼不可取。相反,那種對現實無奈的體態卻讓我和他走得更近。但直到快高中畢業的時候我才有點明白他的形象為什麼在大家的眼中是消極的,那一天他很認真地對我說:“你最好不要上中文系,一旦上了中文系,四年下來,那一幫子老教授給你灌輸了...
自從<少年郭起真是怎麼被迫害成了瘋子>和<哪個政府更應該受到世界的譴責>,以及<緊急求助>信發出後接連收到海內外網友的關注和支持。幾乎所有的來電、來信,都是苦口婆心地勸我要講究策略,特別是在自己蒙冤入辱的時候,切不可再關注他人而引起更大的迫害,要保護自己。
以上在下提請大家關注的中國歷史事實,正說明了這樣一個真理:自由決定了文明的成果。縱覽海外,歷史事實同樣毫無例外地表達了這一真理。點燃近現代人類文明火炬的英國,有著悠久的注重私權,限制君權自由傳統,在開創人類文明近現代史之前,英國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保障自由的成熟體制──君主立憲議會制,此後才有了領導世界潮流的大英帝國三百年;建國不到三百年的美國是當今公認的人類...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狂轟英倫之時,一位英國哲學家霍布豪斯寫信給他的兒子,說:「在轟炸倫敦時,我已親眼看到一種騙人的邪說造成的明顯惡果。這種邪說的根據,我認為就在我面前的這本書裡。」自此,西方引發了批判黑格爾的思想潮流。多年後,中國思想家顧准一言以蔽之:「事實上,希特勒是黑格爾主義的行動家。」
被列強用槍炮打開國門的最大的積極效應,就是自由的回歸,以及在新的層面意義上的蓬勃生長。這一時期,由於列強和農民造反的雙重打擊,外國勢力的滲入,滿清的專制控制力大為削弱。強敵的欺凌,滿清的通敵賣國,使廣大中國人(特別是漢人),民族意識大大覺醒。西方列國的強大軍事實力,使中國人看到了先進的科技對國家的實力起的主導性的支撐作用,也逐漸使孫中山等少數敏銳的中國人看到...
主義不僅是思想理論界的熱門詞彙,就是在老百姓當中也是耳熟能詳。筆者僅就所知所學所想的一些常識性問題,談一談與主義相關的幾個熱門詞語個人的一點看法。本人歸納了四個方面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自由主義。就此分成四個部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中國在歷史上是享過自由的「福」的,歷史上中國的宗教各派於歐洲相比享有很大的自由,宗教受世俗政權的強力干涉的事並不常見,完全不像歐洲由基督教一統天下的那種極端排他情況,因是而中國也避免了歐洲歷史上的數百年的宗教專制恐怖,滅絕性的宗教屠殺,殘酷的宗教戰爭,以及綿延至今的宗教仇恨。然而比享過的「福」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由於忽視自由的儒家思想長期被中國專制王朝奉為主流...
科學技術不是生產力,那麼,什麼才是生產力呢?答曰:進行創造的人,才是真正的生產力。科學技術只不過是人的創造活動的外在表現和結果而已。
人權,《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指人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種民主權力。由此可知,人權是爭對無理剝奪一個人的人身自由和各種民主權力而設的,與人權相對立的是特權。人權,天然地是各種形形色色的特權的克星,只要是人權得到充分保障的地方,必是特權衰微之地;反之,只要人權沒有保障的國度,必是特權思想濃重各種特權橫行的黑暗之國。
自從鄧小平唯我所用地把馬克思的“科學技術是重要的生產力”變通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後,因為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帶來了物質上的相對富足,使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理念今天在中國大陸已經深入人心,似乎不容懷疑。但是事實上這一理念卻不僅短淺,急功近利,而且是錯誤的,長期施行這一理念同樣會造成莫大的災難(已經造成了災難)。
二零零四年一月七日,中央電視台“對話”欄目播出了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和耶魯大學校長萊文的對話。北大和耶魯兩所大學分別是中國和美國的兩所一流的名校,在這次對話中,兩名校長的教育理念和價值標准的分歧表露無遺,而背後則是兩國高等教育的現實水准和教育目標的根本性的差異。
我把聽講當做學習的捷徑,不知這輩子已聽過多少人的講演。我個人反感魯迅不願碰魯迅全集,但我會花錢費時去聽一位德國的魯迅研究者的專題報告。這樣可以了解他人的觀點,校正自己的失誤,並或多或少能與這些專家交換意見。最近我在德國一天就聽了兩場中國人的報告。
共產主義運動雖然在中國奪走了數千萬生命、通過戰爭和清洗運動殺害了數以百萬計的政治反對派、並累計把數千萬無辜者關進監獄實行野蠻的勞動改造,但這都還不是共產黨的主要罪狀。
共有約 1750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據警方消息,紐約王后區公共圖書館總館(Queens Public Library)及法拉盛分館( Flushing Branch)以及貝賽(Bayside)196街的分館,在4月20日(週日)晚上均收到了炸彈威脅的郵件,威脅不能允許法輪功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