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预测-富[烦-凤凰彩票平台

環境保護

佛羅里達州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最近宣佈,自今年1月1日至12月上旬,佛羅里達州水域共發現有699頭海牛死亡,幾乎是過去5年平均死亡數目的1倍,其中至少有244頭死於寒冷,另有271頭死因不明,懷疑與低溫冷害有關。
讓廢資訊物品物盡其用,減輕地球汙染和負擔,報廢電腦回收再利用活動主辦單位,今年共收到113個單位捐贈,經組裝後送出350台再生電腦給偏鄉地區及八八水災災區學童使用。
四季溫暖的美國佛羅里達,今年冬天冷得異常,濱臨絕種的海牛,正以空前的速度在減少。
近日,瑞士研究人員調查氣候變化將對阿爾卑斯山的植物造成何種影響,他們發現,在氣候改變期間,山脈中不同的棲息地,爲受到威脅的物種提供了避難所。
在柏林佛勞恩霍夫研究所的實驗室,兩個節能燈泡被分別打碎了,燈泡裡的水銀逸出,水銀蒸汽和室內的空氣混合。這時測試儀器顯示,室內空氣中有毒的水銀含量猛然超標20倍。德國聯邦環境局(Umweltbundesamt)最近公開發表了對節能燈泡的這一抽查結果。
根據今天出爐的研究報告,全球暖化使得北緯地區森林野火更頻繁,火勢也更猛,進一步升高氣候變遷失控威脅。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公佈的數據指出,2010年將成為185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3個年份之一,是人為因素導致氣候轉變的新證據。
1項研究今天在墨西哥坎肯(Cancun)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提出,其估計2030年後,氣候變遷將間接造成每年近1百萬人死亡、以及用今日經濟換算1570億美元的損失。
今天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上報告指出,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可能大於我們想像,將大範圍衝擊海洋生物繁衍、生物多樣性以及漁業。
德國能源專家警告,過於仰賴太陽能發電,德國全國的高壓輸電線路網將不堪負荷。
科學家發現母北極熊的新行為:母熊背著小熊幼游泳。這意味著什麼呢?科學家認為可能與氣候變遷導致的浮冰減少有關。
一些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的空氣污染程度已經非常嚴重,人們罹患肺部疾病的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量級倍。在這些城市出生的新生兒缺陷率、心臟病和癌症發病率也是非常高。美國高技術市場研究機構24/7 Wall St對世界十大空污嚴重城市進行了排名,中國城市佔了四個:北京、重慶、廣州和香港。中國鄰國蒙古也上榜。
眾所皆知,在寒冷的冬季,土壤中的微生物依舊能夠保持些許活動,但活動能力真如人們想像地那麼差嗎?
國際協商達成溫室氣體協議之際,英國1名氣候變遷經濟學家今天表示,如果美國再不減少碳排放量,恐會受到貿易杯葛。
南半球乾旱嚴重,聖嬰現象加劇,各地天災不斷……從中國的講究天人合一的觀點來看,首重治本,強化地球的「肺部功能」。
美國西北地區的西雅圖市要求居民把殘羹剩飯等食品垃圾跟其他垃圾分開。食品垃圾回收發酵以後,用來給草坪和花園施肥,而且不久以後,還可以用來發電。 (20101116-ELECTRIC-COMPOST-108510169l)
荷蘭非政府組織安特衛普掃雷組織(APOPO)在坦桑尼亞的一個小鎮上,訓練一批非洲巨鼠(pouched rat),讓牠們在草地上地毯式搜尋埋在地底下的地雷並進行清除,以降低傷亡。
科學家今天發表研究報告說,以體重比例來說,有一種蟋蟀的睪丸是當今已知生物當中最大的。
(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今年美國轉基因農田裡除之不盡的「超級雜草」(Superweeds),引發了美國民間又一輪的全面反思。美國國會7月還因「超級雜草」引發的生態危機,開了一個聽證會。
國際研究小組的真菌學家與生態學家在大西洋維德角(Cape Verde)研究海龜時發現,海龜蛋被一種稱為腐皮鐮孢菌(Fusarium solani)的真菌感染了。這就是近30年來海龜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生物發電在德國再生能源發電市場的份額逐步增長。就連被倒掉的食物也被用來發電。由於德國每年有相當數量的食品需要回收處理,衍生了食品回收處理這個行業。
台灣的老鷹在環境污染下,已被列為2級瀕臨絕種動物,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政府與三地門鄉達來村民合作,在舊達來復育老鷹,發展老鷹村,盼成為八八水災重建部落的觀光資產。
科學家們研究全球水分蒸發數值後,得到一個結論——南半球土壤的水分(包括澳洲、非洲和南美洲),在過去十年中已逐漸乾枯。
環保團體說,聯合國應暫停「地球工程」計畫,諸如人造火山和散播大量「種雲」(cloud-seeding),以解決氣候變遷問題。他們擔心這項計畫可能傷害大自然與人類。
根據今天公布的對170個國家所作研究,南亞是全球最容易受氣候變遷衝擊的地區,當地快速成長的人口很容易因為洪水、乾旱、暴風雨及海平面升高而嚴重受害。
聯合國(United Nations)今天在防止動植物物種滅絕的大型會議一開始表示,世界承受不起讓大自然的財富消失,這些物種支撐著生計與經濟。
(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綜合編譯)環保組織最新公布的研究發現,人們正在使用地球的「儲蓄」,要維持現有的消費生活模式,需要1.5個地球資源,到2030年更將需要2個地球。
全球第一次海洋生物普查報告公布,全球海洋生物物種總計可能有高達100萬種,至少有3/4的生物我們尚未發現。
(大紀元綜合報導)波蘭科學家指出,受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影響,歐洲地區將出酷寒的極端氣候異常,氣象預測顯示,今年有可能是歐洲1,000年來最冷的冬天。
氣候暖化已危及北極熊的生存問題,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師加伯特( Nick Garbutt)拍一組震撼人心的照片。許多北極熊在草原上看似悠閒的踱步,其實是全球暖化造成北極氣候異常,雪地融化,北極熊因獵不到食物而終日飢餓,被迫遷徙內陸四處覓食。
共有約 294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週一(21日)展開對印度為期四天的訪問,啟動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一系列高層會談,聚焦經濟、貿易與地緣戰略合作。此行被視為深化美印同盟、圍堵中共在印太擴張的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