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网站

環境保護

「國際北極監測暨評估計劃」研究報告表示:「北級的海冰層、冰山、冰帽和格陵蘭冰原等,這些最大的長年不化冰體,已出現逐年溶化傾斜的現象。溶化的速度比2000年開始,各專家先前所做的評估更快。經過重新評估預測,北極冰洋在未來的30~40年後,在夏季時將會變成無冰海洋。」
核電廠災變、石油價格飆漲及地球氣候變遷等問題讓許多國家更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公佈的報告指出,再生能源成為主要能源,仍有待時日。
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今天說,全球各主要電信公司已商定,將推出MP3播放器、平板電腦以及手機的通用充電器。
(大紀元綜合報導)意大利浪漫水都威尼斯正因為大西洋氣候異常造成海平面上升將近一公尺,以及地基下陷等,飽受水患之苦。由於冬季持續降雨和海潮的猛烈侵襲,近百年來,每年淹水次數多達六十餘次,而且,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這種情況下,威尼斯人已經很難過上正常的生活。專家預測,如不採取行動,到了2050年大部分的陸地將永遠沉於海底。
菲律賓一份研究顯示,竹子除了是多用途的經濟作物之外,更是對抗地球暖化負面效應的利器。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為了減少未來對石油的依賴,在近期進行替代性燃料的排放測試。尋找替代性能源,除了改善環境問題,還可以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科學家今天提出報告指出,北極圈正以平均2倍的速度暖化,將使海平面在2100年之前升高1.6公尺,較數年前的推估數據大幅攀升。
國光石化案上週緊急喊卡,環保署今天召開台塑六輕四期審查第6次、第7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專案小組審查會,兩案皆須補件再審。
美國科學家今天表示,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是導致南半球氣候變遷與過去50年來雨水增加的重要因素。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近日表示,由於過度捕撈、棲息地遭破壞及海洋汙染,43個地中海原生魚種將可能消失。而最新的調查發現,地中海半數的鯊魚、魟魚首當其衝。
最新研究報告今天指出,電動車夜間充電是比較明智作法,因為可減輕煙霧污染。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 過剩的高麗菜、柳丁可以再利用!果農、菜農常因為生產過剩,不得已只好丟棄,不僅浪費,付出心血也白費。屏東科技大學發表研發成果,利用自行研發的裝置,從柳丁皮中萃取出天然的防腐劑,可運用於蛋糕、巧克力及薄餅等產品,不僅健康又美味。
科學家在今天發表的論文中說,有必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溫室氣體監控網絡,以警告氣候出現重大變化,以及讓同意減低排放量的國家履行承諾。
去年一座冰山撞上南極大陸的一條冰川,造成一大片冰雪崩裂,讓南冰洋(Southern Ocean)的一片廣大海域得以曝光,提供科學家進行或許有助於了解氣候變遷實驗的機會。
氮是地球大氣層中最常見元素,對人體無害,但是200名歐盟專家做的研究顯示,經由人類活動製造出來的活性氮,造成空氣污染,加速氣候變化,也減短人類6個月的平均壽命。
荷蘭科學家發現,髒亂環境讓人渴望秩序、並使人過於簡化、將心中事物分門別類。
新聞報導今天指出,儘管日本強震導致核災後,對於核安全憂慮升高,北韓正快馬加鞭完成其所稱的輕水反應爐。
國際綠色和平4月7日公佈調查報告,指在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爆炸後25 年,烏克蘭的食物樣本仍然發現有高輻射水平。
(據民視新聞報導)隸屬聯合國的世界氣象組織指出,今年冬天罕見的低溫天氣,加上化學物質的侵害,導致北極臭氧層厚度,跌到了歷史新低點,世界氣象組織說,每年冬春兩季,北極上空的臭氧層本來就會有所損失,一旦大氣中平流層的溫度降到攝氏負78度以下,就會產生破壞臭氧層的化學反應。
(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世界氣象組織週二表示,在最近幾個月裡觀測到北極臭氧層正在經受史無前例的損耗。
(大紀元記者周永毅法國報導)為了找出法國最大的污染源,法國國內綠色可持續發展策略委員會對2000戶法國家庭做了調查,其結果已經出台。
今天公布的研究首度指出,50年來數量銳減近半的紅樹林,其實是對付氣候變遷的重要防線。
近日,許多塑膠碎片在一隻年輕海龜的肚子被發現,這隻海龜無法對抗漲潮時的垃圾汙染,因而失去了生命。環保人士指出:「此現象闡述我們『用完就丟』的文化,已經對海洋生態造成致命性的破壞!」
牛肉與環境保護,表面看起來似乎關聯性不大,但他們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你克制自己的欲望,少吃一份牛排,無形中你可能幫了熱帶雨林一把。
日本輻射災害事件,讓核能存廢議題在全球掀起了一陣討論。中華民國輻射防護協會訓練組長劉代欽表示,輻射可分為2種,一個是釋放出來的叫輻射能,另一個是本身能放出輻射能的物質,他舉例,現在日本福島核電廠有外洩出放射性物質,就包含碘131、銫137以及氙133。
越南「青年報」今天報導,35歲澳洲籍衝浪板教練羅勃(Rob Kidnie),3年來不斷收集湄公河水面與河岸的垃圾,把保護湄公河當成自己的使命,並希望提升越南人的環保意識。
美國研究報告指出,北極海(Arctic Sea)今年冬天的結冰面積即使在最寬闊的時候,也創下了歷年來最低紀錄之一,和2006年並列北極圈最少冰的1年。
香港中文大學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政府鼓勵柴油車輛安裝「柴油氧化催化劑」裝置,原意是減少一氧化碳及懸浮粒子等污染物的排放,但過程中卻導致總氮氧化物內二氧化氮的比值上升,可損害人體呼吸系統。
近期日本的讓我們省思,除了核電廠輻射外洩的問題,如何預測地震的發生也是不可或缺的話題。根據近日一項研究顯示,石英礦或能幫助科學家預測地震及火山爆發。
最近日本核電廠引發的核子危機,不禁讓我們省思核能發電的利與弊。雖然核能發電燃料成本低,不易受到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又可作為無碳能源,但其副作用卻不容忽視,尤其爐心熔毀導致核洩漏輻射,更可能禍及全球。
共有約 294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最近,全美至少160所高校有國際學生簽證或合法身分被吊銷,引發留學生和社會各界關注。對國際學生以及想來美國求學的學生來說,了解美國政府如何管理學生簽證很重要。